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安与是枝裕和:家庭伦理电影的诗意叙事之旅
1
作者 于金筱 胡丹 《艺术家》 2024年第7期136-138,共3页
在电影领域,家庭伦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对家庭关系、情感纠葛、道德伦理等主题的深入挖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其中,李安与是枝裕和两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赋予了家庭伦理电影全新的内涵和思考。他们以各自的方... 在电影领域,家庭伦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对家庭关系、情感纠葛、道德伦理等主题的深入挖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其中,李安与是枝裕和两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赋予了家庭伦理电影全新的内涵和思考。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了家庭、亲情、人性等主题,呈现出了风格迥异的电影世界。李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电影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枝裕和 家庭伦理电影 叙事技巧 情感纠葛 李安 诗意叙事 道德伦理 电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家庭伦理电影书写人性的自我与和解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亚丽 刘雯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45,共5页
东方家庭伦理电影是描绘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庭的生活状态的电影,这些电影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在这些问题上面书写人性中的自我。针对自我的思考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东方家庭里的成员更是如此,因此,很多东... 东方家庭伦理电影是描绘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庭的生活状态的电影,这些电影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在这些问题上面书写人性中的自我。针对自我的思考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东方家庭里的成员更是如此,因此,很多东方家庭伦理电影都会给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和解。和解并不只是自我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解,更重要的是内心与自我的和解。东方家庭伦理关系的复杂性之根源就在于自我与家庭的多重矛盾性,因此,要用电影艺术来呈现东方家庭伦理关系,就必须重新梳理家庭、自我的二元和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家庭伦理电影 人性书写 自我 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对“影戏观”的继承与突破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7-52,共6页
家庭伦理电影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为主要叙述内容,以弘扬真善美的亲情与爱情作为作品叙事核心,使用通俗剧的经典情节模式,在审美与娱乐中实现电影规训与教化受众的社会功能。作为发端于中国电影史早期的一种非典型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电影... 家庭伦理电影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为主要叙述内容,以弘扬真善美的亲情与爱情作为作品叙事核心,使用通俗剧的经典情节模式,在审美与娱乐中实现电影规训与教化受众的社会功能。作为发端于中国电影史早期的一种非典型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电影的发展深受“影戏观”影响。研究经典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拆解并归纳其镜头语言、影像风格、美学理念与伦理倾向,对于理解“影戏观”,促进当代家庭伦理电影的再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影戏观 冲突律 家国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4
作者 钟柳湖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姐姐》《狗十三》《万箭穿心》《地久天长》等。这些影片或刻画整个家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或聚焦于个人层面隐秘的创伤体验,呈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时代等多元创伤类型。它们以意识流的影像实践讲述创伤记忆,在家庭空间的建构中呈现伤痛,并塑造了一系列角色鲜明、内涵深刻的经典受创者形象。书写创伤的目的在于走出伤痛,该类型电影积极探索疗愈创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修复意义和情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创伤叙事 情感修复 原生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银幕到荧屏: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的流变与回归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清 廖曼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8,共2页
从电影《孤儿救祖记》至今已近90年,从电视剧《渴望》至今仅22年,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系统历经从家庭的伦理关系、悲欢离合到寄寓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再到回归日常、讲述身边老百姓的故事,实现了从银幕到荧屏的家庭伦理题材影剧跨世纪的... 从电影《孤儿救祖记》至今已近90年,从电视剧《渴望》至今仅22年,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系统历经从家庭的伦理关系、悲欢离合到寄寓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再到回归日常、讲述身边老百姓的故事,实现了从银幕到荧屏的家庭伦理题材影剧跨世纪的繁盛。实质上仍未偏离以家论国、家国同构的集体无意识,同时又加强了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因而是最具民族特质,最能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影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家庭伦理电视剧 叙事流变 民族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青年电影展”中家庭伦理类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研究
6
作者 胡子轩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5期91-93,共3页
2018年随着《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在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同时,现实主义逐渐回归电影,而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井喷之年。其导演文牧野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究其身后,其与FIRST青年电影展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由此,这个源于本... 2018年随着《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在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同时,现实主义逐渐回归电影,而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井喷之年。其导演文牧野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究其身后,其与FIRST青年电影展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由此,这个源于本土的青年电影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而纵观FIRST青年电影展历年的获奖影片,不难发现,家庭伦理题材的电影往往最受创作者和评委们的青睐,而在这类影片中,导演又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中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FIRST青年电影展中的家庭伦理类电影出发,研究其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青年电影 家庭伦理电影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