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逝的文化再现:宴飨景观东道主建构者原真性感知研究——以蒙古族盛宴诈马宴为例
1
作者 伊如汗 乌铁红 +1 位作者 韩秋晨 呼斯楞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62,共15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族旅游地区通过模拟与重构景观元素,重现消逝的民族文化,营造主客共创共享的旅游宴飨情境。文章以蒙古族诈马宴宴飨景观为例,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从多维视角探究东道主建构者的原真性感知与认识。研究发现:(1)诈马宴宴...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族旅游地区通过模拟与重构景观元素,重现消逝的民族文化,营造主客共创共享的旅游宴飨情境。文章以蒙古族诈马宴宴飨景观为例,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从多维视角探究东道主建构者的原真性感知与认识。研究发现:(1)诈马宴宴飨景观感知因素包罗万象,集多重建构于一体,动态景观更能赋予宴飨生命与活力;(2)东道主建构者感知存在异同共识之别,非蒙古族建构群体原真性感知高于蒙古族建构群体;(3)东道主建构者认可其原真性,感激旅游商业化发展,但部分“我者”(当地蒙古族居民)与导游在宴飨景观建构过程中存在角色缺失现象。文章通过探寻民俗宴飨文化表征,剖析东道主建构者对宴飨景观原真性的感知,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宴飨景观 诈马 原真性 隐喻抽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德刚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起源 原始部落 聚会 宴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族”之欢与“亲亲”之意——试论《诗经》中的宴飨诗
3
作者 李树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7-118,共2页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其他小宗和亲族。“亲亲”之意是这些诗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族 合族 宴飨 亲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燕射歌辞考论
4
作者 王莉 刘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汉魏六朝燕射歌辞有源自《诗经》中的曲目、上寿场合的四会曲辞、飨宴场合的鼓吹曲以及晋与南朝时兴起的四厢曲辞等,呈现出上承先秦,下迄隋唐的历史跨度。其歌辞内容在主宾关系、歌颂主题和歌颂对象上发生了变化,句式也发生了由杂言为... 汉魏六朝燕射歌辞有源自《诗经》中的曲目、上寿场合的四会曲辞、飨宴场合的鼓吹曲以及晋与南朝时兴起的四厢曲辞等,呈现出上承先秦,下迄隋唐的历史跨度。其歌辞内容在主宾关系、歌颂主题和歌颂对象上发生了变化,句式也发生了由杂言为主到四言为主的改变,此外风格亦由欢欣热闹变为庄重严肃。汉魏六朝飨宴之礼对燕射歌辞的创作主体和歌辞功能的变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飨宴之礼的延续促使创作群体的皇权化、制度化;飨宴礼制的建立明确了宴会上的尊卑官阶,燕射歌辞则成为等级秩序的文本反映。随着飨宴之礼的演变,作为文本的燕射歌辞也随之变化,且成为飨宴之礼发展演变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燕射歌辞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