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敌昆虫在重庆市园林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荣 周涵宇 胡月 《植物医学》 2022年第3期79-85,共7页
伴随着生态理念的进步及重庆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重庆市园林管护部门针对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面临新的环境,从传统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重庆市园林害虫的发生特点,结合天敌昆虫的发展历... 伴随着生态理念的进步及重庆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重庆市园林管护部门针对虫害的防治工作也面临新的环境,从传统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转向生物防治.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重庆市园林害虫的发生特点,结合天敌昆虫的发展历史及在其他省(区、市)的研究应用,提出利用天敌昆虫进行园林害虫的可持续防治方法,以期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害虫可持续治理 天敌控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周边景观格局对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金玉 牛东升 +2 位作者 陈杰 尤士骏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2-1259,共18页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选取周边景观格局不同的18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530个个体),基于23个微卫星位点对这些个体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测定,采用ARLEQUIN 3.5.2,FSTAT 2.9.3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采用STRUCTURE 2.3.4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中的DAPC程序分析其种群遗传分化;利用BAYESASS 3.0.4估算种群间最近几代的迁移率;同时利用景观遗传学的统计方法Mantel、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MRM)和一般线性模型(GLMM)将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景观组成和景观结构的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供试18个茶小绿叶蝉种群的23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9~52,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3.686~4.397,基因多样性(DIV)为0.676~0.734,期望杂合度(He)为0.659~0.729。聚类分析显示,有大量森林生境的西北部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组成一个类群,有大量居民点和其他作物田分布的东北部的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分为两个类群,而集约化种植模式明显的南部样点的种群也分成两个类群。两两种群间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042~0.984,Provesti氏遗传距离为0.207~0.650,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2~0.222。BAYESASS分析显示,种群间的现时基因流(Nm)相对较低,介于0.007~0.180,而在种群内部的基因流介于0.674~0.854。在此基础上,Mantel和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地理距离和采样点周围1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是与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有关的两个关键因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这两个关键因子线性关系显著,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采样点周围半径1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线性关系显著。【结论】结果说明研究区域内茶小绿叶蝉种群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分化结构和地理距离隔离格局,异地种群间现时基因交流受限明显,因此推测茶小绿叶蝉其自主扩散能力比较有限,不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茶园周围1000 m范围内草地生境对茶小绿叶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茶园周边景观组成和尺度范围可能通过影响茶小绿叶蝉种群的扩散和定殖过程而与其种群遗传结构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茶园 景观格局 遗传结构 基因流 害虫可持续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