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通过靶向ATAD2B调控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
1
作者 张芳 李亚 +1 位作者 周菲 谭松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细胞SiHa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在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iHa细胞和人脐...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细胞SiHa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在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常规培养SiHa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Lipofectamine 2000将hsa-miR-29c-3p、miRNA-NC、si-hsa-miR-29c-3p和si-miRNA-NC转染至SiHa细胞中,记为miRNA-NC组、hsa-miR-29c-3p组、si-miRNA-NC组和si-hsa-miR-29c-3p组。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mic-NC、miR-29c-3p-mimic、pCMV-NC、pCMV-含AAA结构域的ATPase家族蛋白2B(ATAD2B)载体分别转染HUVEC,记为mimic-NC组、miR-29c-3p-mimic组、pCMV-NC组、pCMV-ATAD2B组和pCMV-ATAD2B+miR-29c-3p-mimic组。原位杂交(ISH)法检测CSCC组织中hsa-miR-29c-3p的表达,免疫组化(IHC)法检测CSCC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的CD31阳性血管。分离纯化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透射电镜技术和WB法对其表征进行鉴定及进行HUVEC摄取实验。qPCR法检测SiHa、C33a细胞和外泌体中hsa-miR-29c-3p和ATAD2B mRNA的表达。成管试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UVEC成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sa-miR-29c-3p与ATAD2B的靶向结合关系,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SiHa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增生的影响。结果:hsa-miR-29c-3p在CS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其微血管密度(MVD)正相关(均P<0.05);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完全符合典型外泌体形态和蛋白表达表征;在体外HUVEC摄取SiHa、C33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和其包含的hsa-miR-29c-3p;SiH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sa-miR-29c-3p可在体外促进HUVEC的成管和迁移能力(均P<0.05);SiHa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sa-miR-29c-3p可促进移植瘤生长和血管增生;hsa-miR-29c-3p可与ATAD2B基因直接结合并调节其表达(均P<0.05)。过表达ATAD2B可逆转hsa-miR-29c-3p对HUVEC的成管、迁移和划痕愈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SiHa细胞源性外泌体hsa-miR-29c-3p通过靶向ATAD2B调控CSCC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外泌体hsa-miR-29c-3p可能是CC诊疗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外泌体 SiHa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hsa-miR-29c-3p 含AAA结构域的ATPase家族蛋白2B(ATAD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2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晓霞 宗珊 +2 位作者 李真 张丽红 岳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从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研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实验方法,分别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检测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GnRH的表达。结... 目的:从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研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实验方法,分别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检测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GnRH的表达。结果:在20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组织中GnRH及GnRH mRNA表达均为阴性,而在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nRH阳性表达率为80%,GnRH mRNA阳性表达率为64.44%,即无论是在蛋白质水平还是在核酸水平比较两者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定性及定量比较GnRH及GnRH mRNA在不同临床期别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为GnRH定性表达率Ⅰ期50%(6/12),Ⅱa期85.7%(18/21),Ⅱb-期100%(12/12);GnRH mRNA定性表达率,Ⅰb期33.3%(4/12),Ⅱa期71.4%(15/21),Ⅱb-期83.3%(10/12);GnRH及GnRH mRNA在定性上表达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存在较高的GnRH,其有可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通过抑制GnRH的产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及治疗宫颈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替代治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丁红岩 徐洪阁 +1 位作者 高金瑜 宋禹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858-2861,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8例)患者愿意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8例)患者愿意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42例)不愿意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2、FSH、L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血清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中血清E2水平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血清FSH和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中血清FSH和LH水平(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_2水平稍有下降,FSH和LH水平稍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基质属蛋白酶2(MMP-2)、基质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g、VEGF-C、MMP-2和MMP-9水平比较仍无明显差异(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后能明显改善由低雌激素引起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短期内不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 宫颈鳞状细胞癌 性激素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涛 李妍 +1 位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清中miR-221和CD109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和SCCA的表达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iR-221、CEA、CD109及SCCA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miR-221、CEA、CD109及SCC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221、CEA、CD109及SCCA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各项指标的单项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miR-221和CD109的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EA和SCCA检测能够更有效提高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221 细胞分化抗原109 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MT1 mRNA表达和E-cad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先兰 张会利 饶燕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mRNA的表达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60例CIN(CINⅠ、CINⅡ、CINⅢ各20例)和40...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mRNA的表达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60例CIN(CINⅠ、CINⅡ、CINⅢ各20例)和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E-ca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DNMT1 mRNA的表达与E-cad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及2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NMT1 mRNA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mRNA在CINⅠ、CINⅡ、CIN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启动子甲基化率在正常宫颈、CIN、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启动子甲基化与DNMT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DNMT1 mRNA过表达和E-cad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cad启动子甲基化过程可能是在DNMT1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DNA甲基化转移酶1 上皮钙粘附素 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爱琴 朱晓菡 +1 位作者 吕新全 薛金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84例)和慢性宫颈炎(20例)组织中Bm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84例)和慢性宫颈炎(20例)组织中Bmi-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mi-1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58.3%,高于其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和10.0%)(χ2=29.394和15.100,P均<0.001);且Bmi-1蛋白和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8.088、20.000和16.622、28.476,P均<0.001),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Bmi-1蛋白及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P=0.305,P=0.003)。结论:Bmi-1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慢性宫颈 BM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HPV16/18、p53、p2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陆磊 陈秋勤 +1 位作者 范娟 杨瑞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型、18型及 p5 3、p2 1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5 0例宫颈鳞癌、4 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HPV16、HPV18、p5 3、p2 1的表达。肿瘤组分 <6 0岁和≥ 6 0岁 ...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6型、18型及 p5 3、p2 1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宫颈癌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5 0例宫颈鳞癌、4 0例正常宫颈黏膜中HPV16、HPV18、p5 3、p2 1的表达。肿瘤组分 <6 0岁和≥ 6 0岁 2个年龄组 ,观察HPV感染情况。结果 宫颈鳞癌中HPV16、HPV18、p5 3、p2 1表达分别为 4 8%、2 0 %、5 4 %和 5 0 % ,而正常宫颈黏膜中的表达分别为 10 %、0、0、10 % ,两者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6 0岁组和≥ 6 0岁组HPV16阳性率分别为 84 2 %和 2 5 8% ,年青组明显高于年老组 ,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1)宫颈鳞癌的发生与HPV16、HPV18感染有密切关系 ,提示检测宫颈HPV16、HPV18感染情况对于宫颈鳞癌的随访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提示宫颈黏膜在HPV感染后 ,可能在p5 3、p2 1多种癌基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HPV16 HPV18 P53 P2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秦凤金 耿力 +3 位作者 赵玲 韩劲松 张璐芳 郭红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0A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9 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72±2.50,在正常... 目的:探讨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100A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9 mR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72±2.50,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8.34±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100A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S100A9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EGFR、c-jun和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俊玲 马栋辉 +1 位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王若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FR基因拷贝数:二倍体32.2%、三倍体25.4%、多倍体30.5%、基因扩增率11.9%;EGFR、c-jun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6.7%和68.3%,三者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EGFR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拷贝数增加呈正相关(r=0.622,P=0.000),c-jun和c-fos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293,P=0.023和r=0.296,P=0.022);EGFR与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01;r=0.509,P=0.000);EGFR、c-jun和c-fos蛋白表达对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EGFR、c-jun和c-fos表达可能为CSCC高危进展、转移的参考指标;三者可能均不是影响CSCC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c-jun和c-fos在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发挥正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JUN C-FOS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与β-联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高表达且与恶性程度相关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康云 陈小燕 +3 位作者 刘琴 范玥 赵玉妮 王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Srx)和β-联蛋白(β-caten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CSCC组织中Srx与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与CS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Srx)和β-联蛋白(β-caten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CSCC组织中Srx与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与CS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Srx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rx与β-catenin的表达在CIN组织、宫颈癌中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并且Srx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Srx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浸润深度有关;β-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组织分级、FIGO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rx和β-catenin在CSCC中高表达且与恶性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sulfiredoxin) β-联蛋白(β-catenin) 宫颈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沂 蔡丽萍 易为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鳞癌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患者30例,介入化疗前后子宫组织,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凋亡指数(AI)表示;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Ki67指数表达增殖变化,用LI表示;计算...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鳞癌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患者30例,介入化疗前后子宫组织,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凋亡指数(AI)表示;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Ki67指数表达增殖变化,用LI表示;计算凋亡/增殖比例(AI/LI),并取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介入化疗后AI明显高于介入化疗前(P<0.05)。2)介入化疗后LI明显低于介入化疗前(P<0.05)。3)介入化疗前AI/LI(0.1293±0.079)低于对照组(0.2033±0.055),介入化疗后AI/LI(0.9956±0.976)高于对照组,介入化疗后AI/LI明显高于介入化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化疗能诱导宫颈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AI/LI能表示细胞凋亡和增殖之间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化疗 宫颈鳞状细胞癌 凋亡指数 Ki67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晋红中 王家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299,I008,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疾病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MD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蛋白在上述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利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 目的 通过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疾病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MD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蛋白在上述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利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MD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HPV型别。结果4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9例宫颈尖锐湿疣及34例外阴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表达分别为78.3%、73.7%和58.8%;经χ2检验,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表达无差异(P >0.05)。在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宫颈尖锐湿疣及8例外阴尖锐湿疣中均检测到MDM2 mRNA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β-actin表达强度比值(MDM2/β-actin均值分别为0.77 ±0.30、0.75±0.29和0.82±0.24)经t检验,表明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 mRNA表达亦无差异(P >0.05)。PCR检测示宫颈鳞状细胞癌主要以HPV16感染为主,而尖锐湿疣主要以HPV6/11感染为主。结论HPV的存在导致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 蛋白升高,MDM2 蛋白通过与P53抑癌蛋白结合而消除P53蛋白的负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细胞生长,但与HPV型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尖锐湿疣 MDM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染色体蛋白家族和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基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瑶 林春霖 +3 位作者 王琴 张彬 王少瑜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0-437,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预后相关分子。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相关数据,利用Perl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筛选...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预后相关分子。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相关数据,利用Perl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筛选出2个数据库中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枢纽基因,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果:2个数据库共有的DEGs为226个,其中上调的为170个,下调的为56个。GO富集分析,上述DEGs主要与细胞核分裂、细胞器分裂、有丝分裂和DNA酶活性催化等有关联。KEGG通路分析,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和p53信号通路等。生存分析,微小染色体蛋白(MCMs)家族基因中MCM2、MCM5和MCM6与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 (SMC4)基因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联(P <0.05),其中表达上调的MCM2、MCM5和MCM6基因可延长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属于抑癌基因;而SMC4则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促癌基因。结论:MCM2、MCM5和MCM6作为抑癌基因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而SMC4作为促癌基因促进宫颈鳞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小分子RNA-96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雯 关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小分子RNA-96(miR-96)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敏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例(Ⅰb2期-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小分子RNA-96(miR-96)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敏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例(Ⅰb2期-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分析miR-96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敏感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miR-96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新辅助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相对表达量是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的(5.330±5.06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0)。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中、低分化者(2.345±1.153)低于高分化者(9.941±5.359)(P=0.000);间质浸润深度〈1/2间质者(8.236±5.399)高于≥1/2间质者(1.978±1.030)(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1.848±0.95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942±5.348)(P=0.000);而年龄≤45岁、〉45岁,临床分期为Ⅰb2期、Ⅱa期者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因此测定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敏感性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小分子RNA-96 新辅助化疗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杰 周东华 +4 位作者 平静 秦艳 刘小燕 陈莹 范菊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77-2779,共3页
目的探讨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组织(SCC)中RG... 目的探讨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组织(SCC)中RGC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正常宫颈(P<0.05)。RGC3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4)。结论 RGC32在癌前病变及SCC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前病变,同时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RGC3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C32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HPV 16-E6、HPV16-E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晋红中 王家璧 王宏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3,共3页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6、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0%、0%;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3%...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6、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0%、0%;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3%、68.4%、85.3%。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均有HPV16-E7蛋白表达,但同时发现低危型HPV感染中也表达HPV16-E7蛋白,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尖锐湿疣 HPV16-E7 HPV16-E6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联合检测HPV DNA和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艳 韦业平 +1 位作者 麦虹 张丽滢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51,共6页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级、Ⅱ-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实验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16,18,31,33,35,39) DNA,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E2F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HPV DNA与C-myc基因、HPV DNA与E2F1蛋白、C-myc基因与E2F1蛋白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myc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综上可知,高危型HPV、C-myc基因及E2F1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及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CIN HPV C-MYC基因 E2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PCNA及p53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孝华 陈向红 曹立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p5 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1例宫颈鳞癌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及p5 3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 p5 3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 2 2 6 %和 6 1 3% ,正常宫颈 ...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p5 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1例宫颈鳞癌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及p5 3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 p5 3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 2 2 6 %和 6 1 3% ,正常宫颈 p5 3及PCNA均为弱阳性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PCNA P53 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PC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向红 曹立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1例宫颈鳞癌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率为 6 1 3 % ,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弱阳性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1例宫颈鳞癌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率为 6 1 3 % ,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弱阳性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5 )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宫颈鳞状细胞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