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 高度上皮内 低度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山 季坤 +3 位作者 赵丽 邢妤佳 谢燕东 蔡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于食管鳞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相关临床研究仍不充分,临床处置也存在一定分歧。本综述在近年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从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面进行总结综述,希望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临床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癌 上皮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颖颖 李劼 +2 位作者 王博 闵小佳 曾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l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9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16型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重度上皮内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舒焰红 钱德英 +4 位作者 吴越 岑坚敏 陈观娣 阳丽 李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按即查即治策略(A组)处理,另一组按传统三步法(B组)处理。比较两组的最终病理结果、术后3、6个月异常TCT(包括ASCUS)、切缘阳性或阴道镜异常等需行二次LEEP手术率。结果:A组的过度治疗率6%,CIN2、3检出率89%,原位癌检出率5%,二次手术率16%。与B组比较,过度治疗率、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术后复查异常TCT、二次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病 即查即治 三步法 宫颈高度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凝素-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承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半乳凝素-3(Galectin-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CIN和SCC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以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NC)石蜡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探讨半乳凝素-3(Galectin-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CIN和SCC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以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NC)石蜡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CIN及SCC中Galectin-3表达情况。结果:NC、CIN、SCC及SCCⅠ、SCCⅡ、SCCⅢ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0%、50.00%、83.33%及70.00%、90.00%、90.00%。NC、CIN、SCC3组间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9,P=0.049);NC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与SCCⅡ期组及Ⅲ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29)。宫颈肿瘤>2cm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高于≤2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47)。结论:SCC中Galectin-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Galectin-3表达阳性率随宫颈病变发展而升高。Galectin-3可能在SCC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凝素-3 宫颈上皮内 宫颈细胞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中Rb、MCM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海瑞 童丹 宋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Rb、MCM7在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90例CIN组织(其中CIN1、CIN2和CIN3各3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b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140,P<0.001);MCM7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751,P<0.001);Rb与MCM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36,P<0.001)。结论 Rb、MCM7表达与CIN病变级别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提示Rb、MCM7可能参与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 视网膜母细胞易感基因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王淑珍 朱志清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35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排除高级别病变的306例患者定期进行HR-HPV随访。 HR-HPV检测采用杂交检测法2代(hybird capture-Ⅱ,HC-Ⅱ)。结果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7.9%和9.1%。 HR-HPV阳性/ASCUS和LSIL患者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9%和17.9%。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HR-HPV阳性对ASCUS及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3%和84.42%。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是14.3%。不同年龄段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的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8.2%)。结论 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发生CIN-Ⅲ及以上病变分别是7.9%和9.1%,CIN-Ⅱ及以上病变达14.3%,30~39岁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达18%,建议对于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不典型细胞 低度上皮内 宫颈上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HPV型别分布状况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彩英 刁雯静 +1 位作者 汪清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47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高危型(high-risk,HR)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分布状况。方法对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 目的探讨上海市47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的高危型(high-risk,HR)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分布状况。方法对47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HR-HPV感染率为82.6%,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HR-HPV感染率为93.6%,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7,P<0.001);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的HPV感染率在单或多重HPV感染模式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26);在宫颈L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58、16、52、33、31和53型。在宫颈HSIL患者中,HR-HPV型别占比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HPV16、58、33、52、18和31型。两组患者间的HR-HPV型别构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4.666,P<0.001)。结论 HR-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宫颈LSIL和宫颈HSIL两组患者在HRHPV感染率、HR-HPV多重感染模式以及型别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低度上皮内 高度上皮内 HPV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E6/E7 mRNA与HPV E6/E7 DNA在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田莉 陈文 +1 位作者 骆元斌 黄小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00-2304,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DNA两种检测方法,探讨两者在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甘肃省中医院病理科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206例患者,进行HPV E6/E7 mRNA检...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DNA两种检测方法,探讨两者在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甘肃省中医院病理科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206例患者,进行HPV E6/E7 mRNA检测、HPV E6/E7 DNA检测及p1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细胞学和组织学分级的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细胞学分级,HPV E6/E7 mRNA和DNA的阳性率随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进展呈递增趋势(P<0.05),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中HPV E6/E7 mRNA的检出率低于HPV E6/E7 DNA(P<0.05)。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HPV E6/E7 mRNA和DNA的阳性率随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进展呈递增趋势(P<0.05),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HPV E6/E7 mRNA的检出率低于HPV E6/E7 DNA(P<0.05)。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级别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HPV E6/E7 DNA+p16联合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灵敏度最高,HPV E6/E7 mRNA的特异度最高;在LSIL中,HPV E6/E7 DNA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HPV E6/E7 mRNA+p16的阳性预测值最高。结论:在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时,HPV E6/E7 DNA检测加p16免疫组化染色的灵敏度最高;HPV E6/E7 mRNA能更准确地反映HPV的活化状态;在HSIL筛查中,HPV E6/E7 mRNA加p16免疫组化染色则更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 P16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TR1、FHIT与PCNA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洪博 何春年 +1 位作者 李聪 杜红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铜转运蛋白(human copper transporters 1,hCTR1)、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 目的观察人类铜转运蛋白(human copper transporters 1,hCTR1)、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探讨SCC中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CIN、40例SCC及2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CTR1、FHIT和PCNA的表达。结果 (1)hCTR1在SCC(87.50%)及CIN 2~3(74.63%)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7.39%)、CIN 1(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FHIT从正常组(100%)、CIN 1(74.07%)、CIN 2~3(44.78%)到SCC(32.50%),FHIT阳性细胞表达逐渐减少。FHIT在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HIT阳性率在SCC及CIN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HIT阳性率在CIN 2~3与CIN 1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NA在CIN 2~3(64.18%)、SCC(75.00%)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CIN 2~3与CIN 1之间PC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SCC中FHIT和PCNA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5,r=-0.377);hCTR1与PCNA、FHIT的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r hCTR1与PCNA=0.026,r hCTR1与FHIT=-0.296。结论 (1)hCTR1在子宫颈原位癌阳性细胞比率要高于子宫颈早期浸润癌中hCTR1的表达。提示hCTR1与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侵袭可能存在负相关性。(2)FHIT蛋白和PC-NA共同参与调节细胞增殖,二者存在一种平衡关系。检查子宫颈CIN中的FHIT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 hCTR1 FHIT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Twist基因蛋白及Skp2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春年 张鸿瑞 +3 位作者 徐翠清 张秀智 赵焕芬 徐明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 目的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照。结果正常组、CIN1级组、CIN 2级组、CIN 3级组及SCC组的Twist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42.3%、48.3%、52.5%,23.1%、46.5%、73.1%、93.1%和92.5%。Twist和Skp2在正常组与CIN组及SCC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CIN1级组与CIN2级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Twist和Skp2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在SCC癌变过程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共同参与CIN的进展及SCC癌变机制。检测到Twist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SCC发生的判断及CIN1级与CIN2级分级的临床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肿 宫颈上皮内 TWIST基因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美红 张绪美 张式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4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 目的:探讨Wnt-1和β-catenin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寻找早期诊断SCC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30例CINⅠ、40例CINⅡ/Ⅲ及40例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Wnt-1阳性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25.0%、60.0%、82.5%、97.5%,其在4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P<0.05);(2)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CINⅡ/Ⅲ、SCC组织中分别是5.0%、26.7%、57.5%、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25,P<0.05);(3)两者在SCC中表达的相关性:Wnt-1蛋白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有相关性(r=0.33,P<0.05)。结论:Wnt-1和β-catenin参与了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在由CIN发展到宫颈癌的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宫颈 宫颈上皮内 Wnt-1蛋白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蛋白在宫颈上皮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麦振声 吴海燕 +1 位作者 黎清 徐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53-3755,共3页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I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56例宫颈CIN组织及19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并应用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E-cadherin表达的强度。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CIN组织及宫颈鳞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及36.8%(P<0.05);在正常宫颈上皮E-cadherin呈现膜表达,而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E-cadherin的膜表达减弱或缺失,呈现出胞浆表达。E-cadherin在宫颈CINⅠ、Ⅱ、Ⅲ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55.0%、35.0%(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0.0%、50.0%,(P>0.05)。结论:宫颈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下调及表达的重新分布参与了CIN及宫颈鳞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癌 上皮内 E-钙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_1和CDK4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国徽 姬宏宇 +1 位作者 张辉 李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探讨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肉瘤样变(C 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状况。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118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14例,C IN25例,宫颈鳞癌79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1和C D K4蛋白的... 目的:探讨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肉瘤样变(C 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状况。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118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14例,C IN25例,宫颈鳞癌79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1和C D 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C 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伴有C yclin D1和C D K4表达水平的增高,检测其含量改变有助于宫颈鳞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宫颈 宫颈上皮内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表达及 宫颈上皮 CDK4蛋白 Cvclin 显著性差异 表达 手术标本 宫颈活检 上皮 表达情况 分化程度 发生过程 含量改 CIN 检测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晔 吴共发 +5 位作者 林俊汕 区瑞章 曾宇婷 叶梓莹 黄绮亭 陈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 :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 生长分化因子-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丛青 张璐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0-502,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下生殖道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阴道、外阴及肛周。相比于子宫颈,临床医生对阴道病变的关注往往不足。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2/3[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是阴道癌的癌前病变,需积极治疗。既往流...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下生殖道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阴道、外阴及肛周。相比于子宫颈,临床医生对阴道病变的关注往往不足。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2/3[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是阴道癌的癌前病变,需积极治疗。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认为VaIN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其发生率为(0.2~0.3)/10万,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 阴道癌 下生殖道 阴道上皮内 临床医生 肛周 癌前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静 张亚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99-3201,共3页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作对照。结果:HPV L1蛋白在NILM中的阳性率是10.0%(4/40),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阳性率是54.2%(2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率是16.0%(4/25),与LSI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不大于45岁SIL患者的阳性率是44.0%(22/50),在45岁以上SIL患者的阳性率是34.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IL的发生、发展可能和HPV L1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2)HPV L1蛋白可作为预测SIL发展的指标,协助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样病 宫颈上皮内 HPV L1蛋白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明 孙颖 +3 位作者 韩水平 赵文宝 郑彩霞 高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08-3810,共3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Ⅲ级、浸润性癌组织实质细胞中AQP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者AQP4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AQP4的过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水孔蛋白类 宫颈上皮内样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黎平 黄志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24-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喉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IN)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26例LSCC,34例喉SI...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喉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IN)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26例LSCC,34例喉SINⅠ~Ⅲ级和10例正常喉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SCC中KAI1/CD82阴性、弱、中、强表达依次为57.7%(15/26),26.9%(7/26),15.4%(4/26),0%(0/26),与喉SIN组和正常喉组织组相比,KAI1/CD82在LSCC的表达存在显著下调(P=0.0005)。LSCC中KAI1/CD82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喉SIN中KAI1/CD82表达出现下调趋势,但与正常喉组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表达的改变是LSCC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喉SIN向LSCC转化过程中KAI1/CD82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KAI1/CD82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 细胞癌 上皮内 KAI1/CD8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安红 段赵宁 +2 位作者 吴瑾 李玲 贾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不同细胞形态学表现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宫颈细胞学诊断为LSIL同时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不同细胞形态学表现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宫颈细胞学诊断为LSIL同时行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153例病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不同细胞形态的LSIL患者高危型HPV(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率均较高(81.0%),挖空细胞型LSIL为77.0%,非挖空细胞型LSIL为83.7%。其中异常细胞为非挖空细胞型LSIL患者的HPV16/18感染率为18.5%(17/92),明显高于挖空细胞型LSIL患者的6.6%(4/61)。非挖空细胞型LSIL患者的活检病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的检出率为28.3%(26/92),明显高于挖空细胞型LSIL患者的8.2%(5/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挖空细胞型LSIL患者更可能存在或进展为CINⅡ及以上病变,更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 低级别上皮内 挖空细胞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