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单个和2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解平 王鹏 +1 位作者 钱立庭 吴爱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I0003,共6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结果: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弧形调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阎华伟 金献测 +7 位作者 杨桂强 张力 吴志勤 余建义 潘涵慧 林立 黄包记 谢聪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VMAT,治疗前1 h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然后喝水500 ml,憋尿充盈膀胱,使治疗时和CT定位时的膀胱和直肠充盈程度尽量一致。所有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得出校正前摆位误差,在线校正后开始VMAT,2 Gy/次,5次/周,共计39次,照射总剂量为78 Gy。结果每例患者CBCT扫描得出16组误差数据,共计640组误差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前列腺癌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为:左右方向(0.14±0.10)cm,头脚方向(0.28±0.13)cm,腹背方向(0.18±0.12)cm;利用公式外放边界=2.5Σ+0.7δ计算出前列腺癌VMAT时CTV到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方向0.41 cm,头脚方向0.80 cm,腹背方向0.54 cm。结论 CBCT可以在线验证前列腺癌VMAT时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实时校正摆位误差,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速采集多期增强联合DWI在宫颈癌治疗前评估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韦超 董江宁 +2 位作者 李乃玉 韦树华 高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5-2019,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速采集(LAVA-Flex)增强技术联合DWI在宫颈癌治疗前评估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宫颈癌且治疗前接受MR检查的46例患者,其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综合应用LAVA-Flex增强技术、DWI、常规SE序列... 目的探讨3.0T MR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速采集(LAVA-Flex)增强技术联合DWI在宫颈癌治疗前评估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宫颈癌且治疗前接受MR检查的46例患者,其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综合应用LAVA-Flex增强技术、DWI、常规SE序列对宫颈癌进行影像学分期,评估宫颈肿块浸润范围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或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与术后病理比较,29例宫颈癌MR分期准确率(27/29,93.10%)明显高于传统临床分期(18/29,62.07%,P<0.05)。②LAVA-Flex增强扫描评估肿瘤侵犯的准确率为97.73%(86/88),T2WI联合DWI的准确率为96.59%(85/88),两者联合应用准确率为98.86%(87/88)。③LAVA-Flex增强扫描结合DW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9.47%(17/19),敏感度100%(10/10),特异度81.82%(9/11)。结论 LAVA-Flex增强技术联合DWI能准确、迅速地对宫颈癌进行分期,并能对宫颈癌治疗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快速采集 扩散磁共振成像 宫颈肿瘤 分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瑞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赵磊 黄晓波 何立儒 胡永红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结果】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92、601±122、682±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3.9±0.3、6.0±0.7、4.7±0.7(P<0.05)。【结论】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五野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汪琳 张红雁 +3 位作者 钱立庭 吴爱东 方为 闫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1-734,共4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五野静态调强放疗(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别。方法分别将16例术前行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5F-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五野静态调强放疗(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别。方法分别将16例术前行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5F-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5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VMAT计划的CI为0.90±0.03,两种计划均能很好满足95%等剂量曲线对100%PTV体积的完全覆盖;VMAT和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1.06±0.01和1.0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05)。5F-IMRT和VMAT计划中重要的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的关键剂量评价指标(Dmean、Dmax)及受照射体积的关键评价指标(V20、V30、V40和V50)在两种放疗计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组较5F-IMRT计划组机器跳数(MU)平均值减少39%(P=0.000)。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采用VMAT技术可获得等同于5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均能得到较好的保护,VMAT计划MU明显降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复发宫颈癌的同期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叶伟军 曹新平 +2 位作者 李爱菊 任玉峰 陈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纽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治疗 近距离放疗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术后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翔宇 王辉东 +1 位作者 郭明芳 谢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 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容积调强和陀螺刀疗法的剂量分布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鹏 周解平 +3 位作者 詹必红 钱立庭 吴爱东 付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比较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5F-IMRT)、容积调强(VMAT)和陀螺旋转式60 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肺部肿瘤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 目的:比较肺部小病灶5野调强(5F-IMRT)、容积调强(VMAT)和陀螺旋转式60 Co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肺部肿瘤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以及靶区周边正常肺组织、食管、脊髓的照射剂量。结果:陀螺刀计划的平均计划靶体积(PTV)剂量(PTVDmean)高于5F-IMRT计划(t=23.835,P=0.000)和VMAT计划(t=19.975,P=0.000)。VMA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5F-IMRT计划(t=3.509,P=0.003),5F-IMRT计划PTV靶区CI值优于陀螺刀计划(t=3.427,P=0.004)。陀螺刀放疗计划PTV靶区HI值大于5F-IMRT计划(t=41.040,P=0.000)和VMAT计划(t=36.78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5低于陀螺刀计划(t=4.303,P=0.000)和5F-IMRT计划(t=5.750,P=0.000);VMAT计划全肺组织V10低于陀螺刀计划(t=5.018,P=0.00);3种计划全肺组织V20和V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全肺平均剂量(MLD)明显低于陀螺刀计划(t=2.462,P=0.027)和5F-IMRT计划(t=3.682,P=0.002)。患侧肺组织比较,陀螺刀计划的V5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5.329,P=0.000)和VMAT计划(t=5.222,P=0.000),陀螺刀计划的V10明显高于5F-IMRT计划(t=4.337,P=0.001)和VMAT(t=4.579,P=0.00)。陀螺刀计划患侧肺的MLD高于5F-IMRT计划(t=4.303,P=0.002)和VMAT计划(t=4.517,P=0.000)。对健侧肺的保护,陀螺刀计划>VMAT计划>5F-IMRT计划。结论:在保证SBRT摆位精度的前提下,陀螺刀计划的主要优势为PTVDmean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健侧肺组织;VMAT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适形度高,能够进行计划验证,全肺(及患侧肺)组织V5、V10和MLD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治疗计划 5野调强 容积调强 陀螺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胰腺癌容积旋转调强与五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小梅 夏文明 +3 位作者 姜新 陈祥 李涛 曲雅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Arc)与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0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对每例患者...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Arc)与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0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RapidArc计划和5F-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计划(P=0.01),其靶区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中脊髓最大剂量(D_(max))低于5F-IMRT计划(P=0.005);RapidArc计划中胃平均剂量(D_(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9);5F-IMRT计划中肾脏V20低于RapidArc计划(P=0.043);RapidArc计划中小肠平均剂量(D_(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1);RapidArc计划中小肠V10低于5F-IMRT计划(P=0.015);RapidArc计划中小肠V20低于5F-IMRT计划(P=0.14);RapidArc计划较5F-IMR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MU)减少了18.0%,治疗时间缩短了70.3%。RapidArc计划肝脏和肾脏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5F-IMRT计划。结论:RapidArc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靶区适形度高,可减少MU和缩短治疗时间,能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受量。临床上建议设计RapidArc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五野调强放射治疗 适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强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武哲 黄宝添 +2 位作者 吴丽丽 陈志坚 陈创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结果:PTV1(64):RA与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除了其CI明显优于dIMRT(P<0.05)。PTV2(54):RA的V93、V95比dIMRT覆盖更好,V105亦明显高于dIMRT(P<0.05)。脊髓计划区和脊髓的Dmax RA与dIMRT无明显差异,RA的肺V5、V10、V13高于dIMRT(P<0.05),V20、V30、MLD则明显比dIMRT低(P<0.05)。MU:RA(345±16)较dIMRT(663±71)减少48%(P<0.05)。TT:RA(137±0.5)s较dIMRT(174±20.4)s减少21%(P<0.05)。结论 :2组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要求,RA在很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脊髓及脊髓计划区的同时降低肺V20、V30、MLD,MU减少,TT缩短,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同时器官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放疗的影响亦减小。因此,RapidArc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动态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