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宫颈刮片中修复细胞特征的探讨
1
作者 刘树范 曹箭 旦居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86-287,共2页
从1335例宫颈刮片中发现46例有典型修复细胞。其中16例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涂片,占34.8%。16例宫颈具不同程度炎症的涂片,占34.8%。2例为宫颈活检两周内涂片。1例宫颈光滑的涂片。放射治疗,宫颈局部活检和炎症是引起修复细胞出现的因素... 从1335例宫颈刮片中发现46例有典型修复细胞。其中16例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涂片,占34.8%。16例宫颈具不同程度炎症的涂片,占34.8%。2例为宫颈活检两周内涂片。1例宫颈光滑的涂片。放射治疗,宫颈局部活检和炎症是引起修复细胞出现的因素,但本文结果表明修复细胞出现与炎症程度关系不明显。本文46例修复细胞涂片中100%可找到呈片状排列和核大而明显为特征的修复细胞。作者提出要与腺癌细胞和柱状上皮重度核异质细胞鉴别。片状排列的细胞胞浆见有突起,胞核极向多数一致,是修复细胞与之鉴别的重要依据。并指出发现修复细胞,尤其近期没有手术、活检、放疗、电灼等治疗史时要追随,以免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刮片 修复细胞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宫颈刮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传会 林莉 +2 位作者 王焱 马恒辉 金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1-1072,共2页
传统宫颈刮片是取样医师用一次性宫颈刮板在宫颈口刮一圈后,均匀涂在玻璃片上,经过特殊的巴氏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其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因此传统宫颈刮片已经作为妇科常规检查,特别是筛查子宫颈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传统宫颈刮片是取样医师用一次性宫颈刮板在宫颈口刮一圈后,均匀涂在玻璃片上,经过特殊的巴氏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其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因此传统宫颈刮片已经作为妇科常规检查,特别是筛查子宫颈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由于传统宫颈刮片受人为因素影响、涂片较厚、不易观察等缺点,导致诊断的准确率低,且有一定的误、漏诊。因此根据传统刮片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阳性检出率。笔者通过对20000余例传统宫颈刮片的结果分析,探讨传统宫颈刮片的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刮片 巴氏染色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刮片诊断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附10例报告)
3
作者 王永香 续薇 +1 位作者 王翠英 王孝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病毒 宫颈刮片 性传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门诊1915例宫颈括片中衣原体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葛百明 吴瑞娟 +5 位作者 周亚东 徐昌芬 陈岚华 陈沿东 朱芹 叶谷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32-534,共3页
随机收集妇科门诊1915例宫颈刮片,结果测得上皮细胞中的衣原体包涵体209例,感染率为10.9%。其中40例采用Giemsa法、Lugol碘液法和荧光染色技术3种方法,结果均检出4例阳性,检出率均为10%。初试结果表... 随机收集妇科门诊1915例宫颈刮片,结果测得上皮细胞中的衣原体包涵体209例,感染率为10.9%。其中40例采用Giemsa法、Lugol碘液法和荧光染色技术3种方法,结果均检出4例阳性,检出率均为10%。初试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方法可靠,而荧光染色法显得更简便、经济;适合我国国情。本文对各年龄组中的发病情况,感染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衣原体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宫颈刮片 包涵体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全国全科医学函授培训试题(九) 妇女卫生保健(一)——妇科常见病的防治
5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i001-i001,共1页
关键词 妇科常见病 妇女卫生保健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 试题 诊断性刮宫 宫颈刮片 阴道炎 阴道疾病 乳腺癌 乳腺肿瘤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