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雁 孔为民 +1 位作者 吴玉梅 张为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患者370例(锥切组),无生育要求及宫颈萎缩锥切困难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锥切组CINⅢ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6个月治愈223例,治愈率为93.7%;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治愈125例,治愈率为94.7%。锥切组和全切组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68.1%(162/238);全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71.2%(94/132),两组术后对HR-HPV的病毒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锥切组和全切组术前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符合率(锥切组67.2%,全切组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高危型HPV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冷刀锥切术 全子宫 HPV阴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宇 王颖 王沂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TCRC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病理分级并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及病理切缘阳性和术后宫颈狭窄、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CI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16±14.10 ml)、平均住院时间(5.73±1.43天)与TCRC组(29.80±20.55 ml,4.75±1.2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33.15±11.42分钟)、术后阴道流血率(33.9%)、病理切缘阳性率(3.2%)、宫颈狭窄率(4.8%)、复发率(4.8%)与TCRC组(分别为33.18±14.61分钟、21.1%、5.3%、4.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前宫颈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4.2%(46/62),TCRC组为72.8%(83/114),kappa值<0.7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均安全有效。与CKC相比,TCRC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需在手术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腔镜下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倩 赵丽雅 +2 位作者 张颐 郭科军 庞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间共95例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成2组,组1(锥切病理无CIN)和组2(锥切病理...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间共95例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成2组,组1(锥切病理无CIN)和组2(锥切病理有CIN),研究2组患者的年龄、中位妊娠次数、中位经产次数、绝经患者比率、锥切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率及组织学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上述研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无CIN的患者与有CIN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郝增平 陈瑛 靳家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对阴道镜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CKC治疗30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对阴道镜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CKC治疗30例CIN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或超薄细胞学检查(C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杂交捕获)和妇科检查。若正常,以后每6~12个月随访一次。结果 CKC术后病理结果 29例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6.7%,CINⅡ级1例,切缘干净无残留。术后3个月复诊,30例宫颈外形均恢复正常形态。术后3个月常规阴道镜检查,无一例复发。4例随访时间<1年,细胞学检查2例为炎症,2例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1例为炎症,1例为CINⅠ级,3个月后复查细胞学为炎症,阴道镜活检亦为炎症;随访1~3年20例,3~5年6例,细胞学均为正常或炎症。其中2例已妊娠并剖宫产分娩。并发症主要为出血5例(16.7%),包括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4例。结论 CKC是治疗CINⅢ的有效方法 ,并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霞 周玉萍 岳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419-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Ⅲ及累及腺体患者均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研究1组)48例,单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研究2组)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Ⅲ及累及腺体患者均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研究1组)48例,单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研究2组)44例,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4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出血量及出血天数等。结果:研究1、2组手术时间、术中阴道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量、排液时间及出血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1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阴道出血量少于研究2组(P均<0.05)。研究1、2组和对照组1年内宫内妊娠者分别为64.3%(18/28)、64.0%(16/25)和45.0%(9/20),研究组与对照组1年内宫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患者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2种方法均安全可靠,两点注射法优于单点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垂体后叶素 两点注射法 单点注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峻 吴鸣 +4 位作者 谭先杰 郎景和 马水清 杨佳欣 沈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同期180例冷刀宫颈锥切(冷刀锥切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7±9.2分钟和29.2±11.6分钟(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8.2ml和25.5±14.2ml(P<0.01);②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锥高分别为19.7±5.1mm和19.3±4.8mm(P>0.05),分别有12例(5.7%)和10例(5.6%)患者宫颈内口切缘阳性(P>0.05);③电刀锥切组出现术后发热(超过38.5℃)者11例(5.2%),冷刀锥切组术后发热情况不详;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分别有1例(0.5%)和4例(2.2%)患者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出血,分别有1例(0.5%)和3例(1.7%)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结论:经过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后,普通电刀宫颈锥切不影响切缘完整性,能获得与传统冷刀宫颈锥切相当的切除和宫颈成型效果,同时操作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电刀宫颈 冷刀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1
7
作者 马利国 李明娥 +2 位作者 谢红 杨菊芳 陈递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宫颈病专科门诊收治的19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宫颈病专科门诊收治的19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CKC组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病灶的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变复发率CKC组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Ⅲ,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优于L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贺传勇 吴小莉 +1 位作者 张萌 谷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未生育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II)的疗效对比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00例HPV阳性,宫颈病检确诊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未生育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未生育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II)的疗效对比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00例HPV阳性,宫颈病检确诊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未生育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LEEP刀手术者为观察组,CKC组为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PV清除情况及复发情况、受孕情况(子宫颈管长度对比、妊娠产妇早产、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及胎膜早破、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术后2组受孕率无统计学意义;除宫颈锥切术对早产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妊娠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刀手术组相比CKC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减少早产发生率等优点,而对患者的术后HPV清除无明显影响,诊治CIN的临床疗效与CKC相似,应得到临床的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 宫颈冷刀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兰岚 黄冬梅 +5 位作者 邓克红 王春萍 孙欣欣 王芳 万诗 毛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活检病理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CKC及子宫全切术治疗高级别CIN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TCT检查、阴道镜下活检、CKC或子宫全...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活检病理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CKC及子宫全切术治疗高级别CIN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TCT检查、阴道镜下活检、CKC或子宫全切术后的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诊断及不同治疗手段的CIN病理分级转化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TCT检查及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CIN376例,其中保留生育功能及子宫的248例,均行CKC(CKC组);行子宫全切术128例(子宫全切术组)。CKC组与子宫全切术组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分级一致率、上升率和下降率分别为52.02%,45.31%;3.23%,1.56%和44.76%,5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28个月,CKC组复发6例(2.42%),子宫全切术组复发1例(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是筛查高级别CIN的有效方法;单独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不能替代CKC后病理检查。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高级别CIN患者,CKC安全有效;对无生育要求的中老年患者全子宫切除是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子宫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波波 马彬 杨克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6-519,共4页
目的:评价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66—2009年)、PubMed(1970~2009年)、cochrane library(2009,2Issue)和CBM(1978—2009年)、CNK... 目的:评价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66—2009年)、PubMed(1970~2009年)、cochrane library(2009,2Issue)和CBM(1978—2009年)、CNKI(1994—2009年)、VIP(1989—2009年)和万方数据库,收集LEEP和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实验,568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EEP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CKC组,但在宫颈狭窄、术后出血、复发率、治愈率和术后残余瘤和切缘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LEEP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KC,且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不麻醉、不住院的优势,因此LEEP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尚需要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妊娠并发症方面等长期随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 冷刀宫颈 宫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年(第24卷)总目次
11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4-768,共5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 子宫肌瘤剔除 广泛性子宫 保留生育功能 卵巢上皮性癌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滋养细胞肿瘤 宫腔镜检查 宫颈冷刀锥切术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 病案讨论 《实用妇产科杂志》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