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镜结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秋香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宫颈激光烧灼术治疗,观察组行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宫颈塑形满意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塑形满意度更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高宫颈塑形满意度,安全可靠,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效果 宫颈激光烧灼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术与CKC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晓钟 张艳梅 李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7-68,共2页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LEEP术治疗CIN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优于CKC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冷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7
3
作者 钱德英 曾仁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13-14,共2页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下为中度分明的边界清的稍突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不典型镶嵌或点状血管;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的突起的白色上皮,清晰的镶嵌及多种构图。宫颈浸润癌见白色上皮突起,边界清,有典型的镶嵌、白斑、异型血管或岩石状突起等复杂的构图,碘不着色。慢性宫颈炎仅为模糊浅淡的平坦的醋酸白色上皮,对醋酸反应消失快。结论:阴道镜可对CIN作初步筛查诊断,结合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对CIN应以细胞学和阴道镜作随访追踪,合理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10例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孟戈 刘芸 +4 位作者 李长东 郭银树 成九梅 张颖 段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079-1081,109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2月,对212例经外阴多点活检病理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者,根据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为超声组(n=106)...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2月,对212例经外阴多点活检病理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者,根据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为超声组(n=106)和药物组(n=106)。超声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连续直线扫描,治疗功率3.5W,时间20~30min;药物组选用我院自制的复方白斑膏治疗,硬化苔癣型37例及混合型10例给予2%丙酸睾酮软膏与复方白斑膏交替使用共6个月。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6个月外阴多点活检,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6个月,根据皮肤的组织学分期和临床评分表,对病损部位皮肤弹性、色泽、病损范围占外阴部的百分比进行综合评价。超声组随访97例,治愈32例(33.0%),显效62例(63.9%),无效3例(3.1%),有效率为96.9%(94/97)。药物组随访94例,治愈4例(4.3%),显效55例(58.5%),无效35例(37.2%),有效率为62.8%(59/9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annWhitneyU检验,Z=-6.965,P=0.000)。超声组2例外阴皮肤浅Ⅱ度烧伤,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瘙痒症状,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治疗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在新疆地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芬 昆多孜 阿也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23-625,631,共4页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2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为CIN的...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2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为CIN的患者应用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LEEP刀治疗CIN手术时间(6.3±2.5)min,术中出血量(7.3±4.1)ml,术后愈合时间(6.4±0.6)周。下腹胀痛不适发生率为82.0%(187/228),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90.8%(207/228),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合208例,符合率为91.2%(208/228);升级9例,占4.0%(9/228);降级11例,占4.8%(11/228)。177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3.4月,9例(5.1%,9/177)病变残留,其中1例切缘病变为CINⅡ级行2次LEEP刀手术,其余8例病变轻定期随访至术后12~24个月,TCT、阴道镜检查均正常;2例(1.1%,2/177)术后10个月复发,均为CINⅠ级,物理治疗后随防至正常;余166例(93.8%,166/177)治愈。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CIN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尚风 舒慧敏 +4 位作者 刘婷艳 闫坤 曹利芬 李学成 崔绪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8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 目的 通过对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以及 HPV16、18 型、沙眼衣原体与 CIN关系的研究,探讨电子阴道镜结合HPV16、18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对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形态,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18及免疫层析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78%;HPV16、18阳性病例中CI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电子阴道镜诊断CIN的准确率在 HPV16、18 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阴性病例,在CT阳性与阴性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子阴道镜适合作为CIN的诊断方法; HPV16、18 检测可作为诊断CIN的方法之一,与电子阴道镜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电子阴道镜结合CT检测对诊断CIN帮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阴道镜 HPV16、18 沙眼衣原体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B1* 03基因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海霞 李艳芸 +3 位作者 耿鑫 王玉川 李悦国 张维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59,共2页
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取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离人白细扁抗原(HLA)-DQB1*03基因各亚型。发现DQB1*0301、0302、0303亚型的频率在CIN、宫颈癌... 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取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离人白细扁抗原(HLA)-DQB1*03基因各亚型。发现DQB1*0301、0302、0303亚型的频率在CIN、宫颈癌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在CIN组和宫颈癌组内,DQB1*0301、0303亚型的频率较高。认为HLA-DQB1*03基因亚型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等位基因DQB1*03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经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断及治疗后的病理分析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玉华 于明新 +2 位作者 龙再秋 李雪梅 汤巍巍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CIN)经过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病理分析,确定LEEP治疗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患者按照活检病理分成CIN1组、CIN2组、CIN3组,分别...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CIN)经过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病理分析,确定LEEP治疗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患者按照活检病理分成CIN1组、CIN2组、CIN3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经过宫颈电切术术后病理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的差异。结果 CIN1组的电切术后标本与阴道镜下活检标本病理符合率为59.57%,升级40.42%;CIN2符合率为56.41%,升级率为8.97%,降级率为34.62%;CIN3符合率为71.17%,降级率为28.81%;对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HPV检测,发现CIN1组有2例患者复发,CIN2组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CIN3组有1例患者复发,结果对三组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CIN2组、CIN3组的无复发率分别为97.87%、96.79%,98.31%。三组HPV术前感染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后的病理更能准确的判断宫颈病变的真实情况,而LEEP术后的病理诊断升级,可避免漏诊,准确的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 LEEP环切术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JNK、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姝 瞿全新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CC)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及105例CIN...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CC)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及105例CIN、66例宫颈癌(CC)组织中JNK和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JNK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7%、75.8%,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STAT3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8.6%、83.3%,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JNK、STAT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CC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其中低分化癌组织JNK、STA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05,χ2=12.08、12.61)。结论 JNK、STAT3蛋白在CIN及CC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CC发生、发展及分化有关;检测两者表达可作为判断CC患者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JUN氨基末端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勤 王景美 胡娅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用来描述外阴皮肤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快速上升。基于有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VIN可分为HPV阳性及阴性两类。前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31%~4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用来描述外阴皮肤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快速上升。基于有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VIN可分为HPV阳性及阴性两类。前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31%~4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后者常与硬化性苔藓相关,发生于老年患者,约6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VIN根据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深度,可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VIN可自行消退,但也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激素治疗可阻止其恶性转化,但不能达到治愈,外科手术切除是浸润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艳萍 李春光 宋国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169-170,共2页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迄今不明。以外阴奇痒、干涩疼痛及外阴黏膜变白、粗糙、萎缩或增生皲裂。失去正常色泽、弹性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1西...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迄今不明。以外阴奇痒、干涩疼痛及外阴黏膜变白、粗糙、萎缩或增生皲裂。失去正常色泽、弹性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1西医治疗1.1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目的在于控制局部瘙痒、抗炎及抗过敏作用,抑制结缔组织细胞增生,还可稳定细胞内溶酶体膜。防止细胞内溶酶体酶释放组织而引起组织损伤。临床常用的药物有0.01%曲安奈德软膏或0.025%氟轻松软膏或1%~2%氢化可的松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 治疗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氢化可的松软膏 组织细胞增生 糖皮质激素 溶酶体酶释放 组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的反向线杂交技术检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HPV DNA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倩 郭毅 李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感染状况和病毒型别。方法在PCR基础上用反向线杂交和测序法检测40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67处病灶。应用GP5/GP6引物,PCR扩增HPV的L1区长度为150bp的DNA片段,如结果为阴性,则采...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感染状况和病毒型别。方法在PCR基础上用反向线杂交和测序法检测40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67处病灶。应用GP5/GP6引物,PCR扩增HPV的L1区长度为150bp的DNA片段,如结果为阴性,则采用SPF1/SPF2引物扩增同区域长度为65bp的短片段。结果采用通用引物GP5/GP6,病灶HPV DNA阳性率为52.2%(35/67);阴性的32处病灶用SPF引物扩增短片段的阳性率为81.2%(26/32),总阳性率为91.0%(61/67)。检出的HPV90%为高危类型。35例GP引物PCR扩增产物作了基因测序,其中31例单一感染病灶的测序结果与反向线杂交的结果一致,4例多重感染病灶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不成功。用SPF引物PCR扩增的26例产物中,24例成功进行基因测序,2例测序结果不能分析。结论高危型HPV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相关,可能在浸润性外阴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病变 反向线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DNA倍体分析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秀玲 傅冷西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DNA倍体分析指导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联合流式细胞仪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分析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66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瘤变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DNA倍体分析指导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阴道镜联合流式细胞仪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分析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66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瘤变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宫颈脱落细胞DNA异倍体阴性者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均属CINⅠ;阴道镜CINⅡ、Ⅲ均检出异倍体细胞。阴道镜CINⅠ者异倍体细胞检出率为71.4%,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0%;阴道镜CINⅢ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达100%;阴道镜诊断CINⅡ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CINⅠ为44.0%、CINⅡ32.0%、CINⅢ24.0%。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有助于宫颈病变组织恶性度的判断,尤其对CINⅠ/Ⅱ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 DNA倍体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旭霞 李芸 翁卓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0-911,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治疗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VEGF、ET-1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磊 屈红 +1 位作者 郑君 顾立萍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elin-1,ET-1)的影响。方法:将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elin-1,ET-1)的影响。方法:将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菊洗剂外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VEGF、ET-1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外阴皮肤组织中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外阴皮肤中ET-1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微血管数明显增多,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可能通过改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皮肤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组织中的瘙痒介质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1 聚焦超声 参菊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聚焦超声治疗后应用湿润烧伤膏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荣君 刘馨 +1 位作者 刘巍 杨默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后应用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门诊经聚焦超声妇科治疗仪治疗的5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5例(63.64%),显效12例(2...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后应用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门诊经聚焦超声妇科治疗仪治疗的5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5例(63.64%),显效12例(21.82%),有效8例(14.55%),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皮肤完整,无瘢痕形成,无感染和溃疡病,无外阴变形及恢复快。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安全性高、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方法 ,同时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及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聚焦超声 湿润烧伤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红 王磊 +1 位作者 郑君 张斌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25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相关因素。结果:256例患者中治愈7...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治疗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25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相关因素。结果:256例患者中治愈78例,治愈率为30.46%(78/256),总有效率为96.87%(248/256),复发率为28.22%(70/256)。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治疗次数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治愈率越低,复发率越高;再次巩固治疗较单次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偶有水泡、溃疡、疼痛等近期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聚焦超声联合参菊洗剂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单次治疗有效,再次巩固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早诊断、早治疗可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聚焦超声 参菊洗剂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宫颈环切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桂梅 肖七秀 陈少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对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宫颈环切术(LEEP)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1例行宫颈环切术后妊娠的CIN患者为LEEP组,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门诊妊娠的妇女33例。结果两组比较早产数、足月阴道分娩数、剖宫产率(LEEP组... 目的探讨对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宫颈环切术(LEEP)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31例行宫颈环切术后妊娠的CIN患者为LEEP组,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门诊妊娠的妇女33例。结果两组比较早产数、足月阴道分娩数、剖宫产率(LEEP组为23.81%、对照组为27.27%)均相似。LEEP组阴道分娩的产程较对照组短(2.1~6.2h),无新生儿窒息,无一例宫颈机能不全者。结论LEEP术符合生理要求、可以保留宫颈、保留生育功能、微创、出血少、感染率低、恢复快。本研究表明LEEP术后6~20个月妊娠为宜,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且不影响其分娩结局,多数经阴道分娩,不增加剖宫产率。LEEP术的优势是宫颈冷刀切、激光治疗不能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环切术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和处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汝霞 张鹏 李秀英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筛查手段 妊娠期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不典型增生 子宫颈病变 子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及CD_(14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懿隽 周家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3,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CD147在3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观察组)中的表达水平,并与其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CIN组MMP-2、CD147均呈阳性表达,随级别增加...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CD147在3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观察组)中的表达水平,并与其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CIN组MMP-2、CD147均呈阳性表达,随级别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MMP-2、CD147在CIN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级别呈正相关;二者水平可作为判断C IN病情、指导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CD147 免疫组化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