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锥切术后残留/复发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明 马小玲 张玉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6-538,共3页
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近年来对CIN的治疗趋于保守,常应用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LEEP锥切)治疗CIN,由于宫颈锥切术治疗CIN不易切净病灶且易复发。因此,CIN术后残留或... 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近年来对CIN的治疗趋于保守,常应用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LEEP锥切)治疗CIN,由于宫颈锥切术治疗CIN不易切净病灶且易复发。因此,CIN术后残留或复发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锥切术 残留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江雪芳 毛玲芝 +2 位作者 张江宇 彭秀红 谢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68-1669,共2页
目的:评价细胞学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从妇科门诊选择458例因宫颈细胞学异常或可疑癌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下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病理检查CINⅡ32例、CINⅢ14例、宫颈癌11... 目的:评价细胞学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从妇科门诊选择458例因宫颈细胞学异常或可疑癌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下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病理检查CINⅡ32例、CINⅢ14例、宫颈癌11例。阴道镜检出CINⅡ27例、CINⅢ9例、宫颈癌10例,阴道镜诊断CINⅡ以上病变敏感度为63.16%,特异度为97.50%;TCT检出LISL175例、HISL37例、宫颈癌7例,TCT检测HISL以上病变的敏感性54.38%,特异性96.76%。两者比较χ2=0.905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组织学 阴道镜 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样变III级98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为 关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42-1644,164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III级CINIII合理的确诊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初诊为(CINIII)的确诊方法 ,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入院均接受宫颈锥切术(53例行冷...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III级CINIII合理的确诊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初诊为(CINIII)的确诊方法 ,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入院均接受宫颈锥切术(53例行冷刀锥切,45例行LEEP术),15例(15.3%)锥切术后病理检查较宫颈活检病变级别升高为宫颈浸润癌。(2)锥切术后52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锥切术后病理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病变级别升高,且仅4例残余子宫有CINIII病变残留。(3)31例因有生育要求或年轻拒绝行全子宫切除术,选择锥切术后门诊随访,1例原位癌患者随访3年后CINIII复发而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随访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无复发。结论宫颈锥切术是诊断CINIII的金标准,不能被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所取代。如宫颈锥切范围足够,切缘无病变残留,能定期随访,锥切术亦可作为CINIII的首选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锥切术 宫颈原位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8
4
作者 彭永排 周晖 +3 位作者 卞丽娟 卢淮武 张丙忠 林仲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DNA,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24月随访的LCT、HPV DNA与最终复发的关系。【结果】203例接受LEEP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8例复发,复发率为7%。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宫颈管搔刮阳性与复发相关(P<0.01);术后随访的LCT、高危型HPV DNA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和94.4%、81.6%和86.9%、27.7%和42.5%、97.4%和99.3%,手术前后相同的高危型HPV DNA基因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5.7%、94.1%和95.7%。与HR-HPV DNA比较,术前术后相同HR-HPV基因型预测LEEP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相似,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结论】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和宫颈管搔刮阳性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除LCT和高危型HPV外,手术前后相同HPV基因型是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环形电切术 乳头病毒 基因分型 复发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HPV基因分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5
作者 高香转 丁晓萍 +2 位作者 麻莉 孙锁柱 程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499,共3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62例CIN组织(30例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进行HPV基因分型及p16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6基因和HPV基因在宫颈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宫颈中无表达,而...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62例CIN组织(30例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进行HPV基因分型及p16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6基因和HPV基因在宫颈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宫颈中无表达,而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p16的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且与HPV有相关性.表明p16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V的感染程度,可作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敏感的客观性指标;HPV联合p16基因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免疫组化 HPV基因分型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昕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47-3348,3351,共3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探讨宫颈病变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宫颈疾病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包括宫颈组织正常及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组,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HPV杂交捕获Ⅱ代(HPV-HC2)检测、FISH检测。结果 (1)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浸润癌中组的扩增率分别为21.1%、86.7%、93.8%和100.0%。宫颈浸润癌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hTERC基因扩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例HPV阳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91.6%(76/83),32例HPV阴性患者中,hTERC基因扩增率为43.7%(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TERC基因扩增与HPV阳性率的相关系数为0.520,两种检测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hTERC基因检测总体评价高于HPV-HC2的检测。结论 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PV感染呈正相关,其扩增提示CIN有恶性进展潜能,其扩增情况可作为CIN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 原位杂交 荧光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病变3090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玉香 吴凤英 +1 位作者 陈维 梁志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门诊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3 09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糜烂的单次治愈率为94.0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门诊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3 09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糜烂的单次治愈率为94.0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123例中的单次痊愈率86.99%,总有效率100%。轻、中、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轻度及中度明显优于重度。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外翻、CINⅠ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单纯型、颗粒型显著优于乳头型、外翻、CINⅠ。聚焦超声治疗轻、中、重3种不同程度糜烂合并宫颈肥大的显效率分别为68.98%、72.11%、70.79%,总有效率93.01%。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病变具有疗效显著,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后遗症少,治疗彻底,对宫颈肥大有显著治疗作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聚焦超声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联合电凝治疗宫颈病变2 344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玉香 常青 +3 位作者 王琳 高新玉 阳光珍 张淑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电凝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2激光为主,电凝治疗为辅的联合治疗法,根据病变的不同程度,用适宜的治疗深度。结果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5.59%,CINⅠ的一次性治愈率94.82%,CINⅡ的一次性治愈率88.89%,...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电凝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2激光为主,电凝治疗为辅的联合治疗法,根据病变的不同程度,用适宜的治疗深度。结果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5.59%,CINⅠ的一次性治愈率94.82%,CINⅡ的一次性治愈率88.89%,总有效率100%。轻、中、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轻度及中度,明显优于重度。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外翻、CIN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单纯型显著优于颗粒型、乳头型、外翻、CIN,颗粒型明显优于乳头型及外翻。结论激光联合电凝治疗宫颈病变具有疗效显著,术中出血少,治疗彻底,有宫颈整形作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CO2激光联合电凝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表达与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君梅 尹格平 +1 位作者 卢金峰 李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mRNA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34例,其中CINⅠ8例,CINⅡ9例,CINⅢ(包括宫颈原位鳞癌)17例;浸润型宫颈鳞癌(ISCC)36...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mRNA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34例,其中CINⅠ8例,CINⅡ9例,CINⅢ(包括宫颈原位鳞癌)17例;浸润型宫颈鳞癌(ISCC)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对上述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剩余样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亚型,分析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HPV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0.00%(0/20)、50.00%(4/8)、77.78%(7/9)、82.35%(14/17)和97.22%(35/3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扩增率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2/20)、37.50%(3/8)、66.67%(6/9)、88.24%(15/17)、91.67%(33/36);HPV16型阳性、其他高危型阳性、阴性/低危型阳性组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90.38%(47/52)、66.67%(4/6)、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和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型感染可能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58、33、52型在CIN及ISCC病变中也有一定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C基因 人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半翼基因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博奇 蔺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探讨人半翼(hWAPL)基因在宫颈病变,包括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0例宫颈病变组织,包括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各20例中hWAP... 目的探讨人半翼(hWAPL)基因在宫颈病变,包括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0例宫颈病变组织,包括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各20例中hWAPL基因mRNA表达量,并经β-actin基因校正得到hWAP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hWAP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分别为(1.05±0.68)、(3.05±1.57)、(4.48±2.25)、(8.71±7.70)和(10.49±9.82)。宫颈癌组和CINⅢ组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与CIN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WAPL基因在宫颈组织,包括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WAPL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和CINⅡ组。hWAPL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 宫颈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COX-2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阿仙姑.哈斯木 李巧稚 +1 位作者 拉莱.苏祖克 古丽娜尔.库尔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83,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COX-2在宫颈癌和CIN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DAN。结果(1)PPARγ和COX-2在对照组、CIN和宫颈癌...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COX-2在宫颈癌和CIN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DAN。结果(1)PPARγ和COX-2在对照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5.56%、88.37%和0、75.39%、83.72%,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V16在正常对照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3%、46.51%,对照组与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与宫颈癌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癌组织PPARγ和COX-2的表达有协同作用(r=0.322,P=0.035)。结论宫颈癌中PPARγ、COX-2的表达并不因HPV16的感染而消失,其转录功能仍然存在;PPARγ和COX-2在CIN和宫颈癌中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PPARγ、COX-2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OX-2 HP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581名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筛查 被引量:26
12
作者 马茜 侯萌 杨筱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调查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DNA,必要时进行宫颈... 目的调查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DNA,必要时进行宫颈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 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中,生殖道HPV感染率为33.06%,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30.08%,复合型别感染者占27.18%;最常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HPV感染存在年龄差异,感染高峰年龄为25岁以下和51岁以上。HR-HPV感染者中宫颈组织学正常、轻度上皮内瘤变(CINⅠ)、中度上皮内瘤变(CINⅡ)、重度上皮内瘤变(CINⅢ)和宫颈癌(CC)组中,感染率分别为88.72%、97.48%、97.35%、95.88%和99.23%;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共同引起94.62%的宫颈癌。结论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比较普遍,最常见的感染型别是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引起94.62%的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显著相关,HR-HPV复合感染不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生殖道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鲍伟 刘小奕 +4 位作者 许颖 丁李 吴佳皓 李柱南 吴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Ⅰ期标本(CIN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Ⅰ期标本(CIN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Twist蛋白阳性率(93.75%)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明显升高(P<0.05)。结论 Twist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潜能方面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基因 转录因子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丹 李柱南 +4 位作者 许颖 王丽华 丁李 吴佳浩 黄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各级病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6例宫颈鳞癌组织、8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 目的探讨宫颈各级病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6例宫颈鳞癌组织、8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宫颈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织、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49/56)、48.3%(38/85)和3.6%(2/28),宫颈癌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CIN及正常宫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B蛋白在宫颈浸润深度<2/3的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浸润突破2/3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1.81%(12/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B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2%(23/38)和88.89%(16/18),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CB蛋白阳性率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表达增强与宫颈鳞癌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组织蛋白酶B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R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王梅 莫立平 +2 位作者 王冰 王晓丽 李明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2,64,共4页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RB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