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观官制度与南宋建州理学文人群体
1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50,共10页
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南宋时期的宫观官制度既是反道学的工具,又为理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当时理学家的学术思想、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大多数士人拥有领任宫观官归乡里居的经历,这无疑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 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南宋时期的宫观官制度既是反道学的工具,又为理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当时理学家的学术思想、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大多数士人拥有领任宫观官归乡里居的经历,这无疑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宫观官制度为建州地域文人聚合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南宋建州理学文人群体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冲佑观是建州地区唯一设置宫观官的道观,道教名山武夷山是理学重心南移的中转站和朱子理学诞生、发展、成熟的大本营。刘子翚生命的最后17年5次奉祠,闲居建州崇安,读书创作和讲学授徒成为他最重要的两项日常精神活动。朱熹一生长期领任宫观官,共计20余年。宫观官制度为朱熹的理学杰出地位与文学创作成就的取得提供了经济支撑和时间保障,他奉祠期间营建和书写的武夷精舍可视为二者发生联系的重要现实空间和精神圣地。南宋末期,奉祠归里的真德秀延续了建州的理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建州理学文人群体 冲佑观 刘子翚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8,共8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老会,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卜居许昌,其宫观官身份完美地将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集合在一起,成为“颍滨遗老”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此后的许昌诗社是北宋具有旧党属性的最后一个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司马光 韩维 苏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颍昌诗人群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共13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韩维晚年领任宫观官里居颍昌期间,发起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英会。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移居颍昌,宫观官身份集合了他晚年自我写真中标举的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并最终促成了“颍滨遗老”形象的定型。而此时由苏辙邀约的苏门成员群体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视为他们公布于世的归隐宣言。北宋末期活跃在颍昌地区的许昌诗社承传了这种慕陶精神和苏门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颍昌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韩维 苏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范成大领任宫观官期间的文学创作
4
作者 张振谦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8,共8页
范成大一生五任宫观官,长达十五年。领任宫观官促使范成大开发和营造的石湖别业,不仅是他归乡里居的具体地点,而且成为他与周必大、杨万里、姜夔等文人交游唱和的触发场域和记忆空间。领任宫观官为他反观自身提供了重要契机,生理上的病... 范成大一生五任宫观官,长达十五年。领任宫观官促使范成大开发和营造的石湖别业,不仅是他归乡里居的具体地点,而且成为他与周必大、杨万里、姜夔等文人交游唱和的触发场域和记忆空间。领任宫观官为他反观自身提供了重要契机,生理上的病痛对其晚年生活及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病中自嘲与览镜自照成为他提举洞霄宫期间独特的创作现象。范成大通过身体书写,塑造了一个衰老、多病的自我形象,使壮志难酬与衰疾忧虑交织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表达。他此时大量创作的田园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吴地农村的社会面貌,兼具田家乐与苦的两种创作主题,透露出范成大闲与愁的双重奉祠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宫观官 石湖别业 自我形象 奉祠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中的玉局观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2,共9页
玉局观是宋代成都的著名道观,宋代文学作品中对其有多维书写。玉局观开创了宋代官员任职地方宫观的先河,充任玉局观宫观官者多为蜀人,以苏轼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他的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玉局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玉局观药市于... 玉局观是宋代成都的著名道观,宋代文学作品中对其有多维书写。玉局观开创了宋代官员任职地方宫观的先河,充任玉局观宫观官者多为蜀人,以苏轼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他的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玉局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玉局观药市于重阳节开市,是宋代文人着力描绘的游乐性社会空间,其地理位置、药物种类以及相关的寻求仙药、遇见异人等传说使得这一空间带有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宋人笔下的玉局观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西蜀宫观艺术,主要包括宏丽精美的道教壁画与庄严灵验的尊神造像,它们鲜明地体现了艺术性与宗教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玉局观 宫观官 药市 壁画 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