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宇 王颖 王沂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CINⅡ、Ⅲ患者共176例,其中CKC组62例,TCRC组1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病理分级并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及病理切缘阳性和术后宫颈狭窄、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数及术前CI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16±14.10 ml)、平均住院时间(5.73±1.43天)与TCRC组(29.80±20.55 ml,4.75±1.2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33.15±11.42分钟)、术后阴道流血率(33.9%)、病理切缘阳性率(3.2%)、宫颈狭窄率(4.8%)、复发率(4.8%)与TCRC组(分别为33.18±14.61分钟、21.1%、5.3%、4.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前宫颈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4.2%(46/62),TCRC组为72.8%(83/114),kappa值<0.7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均安全有效。与CKC相比,TCRC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需在手术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效小莉 付凤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cervical lesion,TCRC)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对54例有宫颈锥切手术史...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cervical lesion,TCRC)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对54例有宫颈锥切手术史CIN,在宫腔镜下自宫颈6点位开始,顺时针方向用环状电极自组织学内口向外,环形切除包括鳞柱交接区的宫颈组织,终止于病变外缘3~5 mm处,直至完成锥高20~30 mm的多条状宫颈锥形切除。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4.3±2.2)min,术中出血量(4.8±1.4)ml。术中无子宫穿孔、宫腔假道形成、前列腺电切综合征、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及宫颈出血。术后病理未升级94.4%(51/54),升级率5.6%(3/54)。47例术后12个月HPV分型:16例术前HPV16型和18型感染,术后持续HPV16型感染1例,3例转为其他12种高危HPV感染,12例转阴;术前高危型HPV感染44例,术后12个月持续感染9例,总HPV转阴率79.5%(35/44)。TCRC后子宫切除9例,2例子宫切除术后宫颈残端阳性(CIN1和CIN2各1例),其中8例术后随访3~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TCRC治疗宫颈锥切术后CIN安全、有效、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