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初唐近体诗形成的宫廷文化属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木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9-66,共8页
从对初唐宫廷诗文化属性的探讨,及近体诗格律化过程的分析可见,近体诗和词体诞生都有鲜明的宫廷文化特质。一向所说的词体产生于民间,既无古人之记载,也无实在之证据,只是个推测。它是一个世纪以来白话文学史观、平民文学、国民文学史... 从对初唐宫廷诗文化属性的探讨,及近体诗格律化过程的分析可见,近体诗和词体诞生都有鲜明的宫廷文化特质。一向所说的词体产生于民间,既无古人之记载,也无实在之证据,只是个推测。它是一个世纪以来白话文学史观、平民文学、国民文学史观的意识形态支配学术的产物,需要给予反思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宫廷诗 近体诗 文化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廷文学与市井文学——从一个侧面看南朝诗歌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商伟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9-12,共4页
南朝的诗坛日趋于缩小,时至梁、陈,便几乎成了宫廷的一统天下。当时大多数诗人都聚集于宫廷,余下的个别游宦诗人,只仿佛是诗坛的游兵散勇,并不足以自成局面。于是,宫廷诗歌便独擅诗坛,盛行一时。梁简文帝为太子时,东宫出现了所谓“宫体... 南朝的诗坛日趋于缩小,时至梁、陈,便几乎成了宫廷的一统天下。当时大多数诗人都聚集于宫廷,余下的个别游宦诗人,只仿佛是诗坛的游兵散勇,并不足以自成局面。于是,宫廷诗歌便独擅诗坛,盛行一时。梁简文帝为太子时,东宫出现了所谓“宫体”,而“宫体所传,且变朝野”。梁、陈因此也就成了宫廷文学的时代。然而,在这个局面形成之前,来自市井的流行歌曲曾一度风靡诗坛。它们绮艳的歌词、柔曼的演唱和丝竹乐哀宛动人的伴奏,使所有的诗人都为之倾倒。不论是寒士、贵族,还是皇帝,一时都成了热情的观众和热心的仿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诗 贵族 南齐书 宫廷文学 扬州 宫体诗 市井文学 发展趋势 南朝诗歌 西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批评”文学理论对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邱晓 李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161,共6页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qu...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研究 “新批评”理论 盛唐诗歌史 宫廷诗 京城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89,共5页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之中,显示出共同的审美趣尚与艺术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四友 诗歌艺术 咏物诗 杜审言 宫廷文学 唐前期 七言排律 苏味道 宫廷诗 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精神与艺术传统的不稳定构合─—对李世民诗的客观解析与价值评估
5
作者 许总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唐太宗李世民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极其重文的人物,当时重要的文学活动都是以其为中心而展开的。作为一代开国君主,李世民对文学的倡导与实践以儒家政教观念为出发点,而为了文化繁荣的需要,李世民又抑制不住对华格宫廷文风的... 唐太宗李世民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极其重文的人物,当时重要的文学活动都是以其为中心而展开的。作为一代开国君主,李世民对文学的倡导与实践以儒家政教观念为出发点,而为了文化繁荣的需要,李世民又抑制不住对华格宫廷文风的倾慕,从而在创作中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诗风。由于其文学修养的肤浅性,这两种传统并未融和统一,而是呈现一种不稳定组会状态。然而,由于李世民的特殊为份,以及其创作中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大量的律化实践,实际上对居前期诗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时代精神 艺术传统 宫廷诗 宫廷文学 价值评估 文学活动 诗歌创作 文学传统 道德说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史及其与作品个体关系的思考
6
作者 陈引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6,共7页
一、文学史及其视点很有必要对“文学史”本身作一反省,虽然反省并不能保证彻底的澄清,但总比沿袭混乱要好,“语言混乱是我们文明里最不祥的特征之一”(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它表征着思想的混乱。“文学史”通常... 一、文学史及其视点很有必要对“文学史”本身作一反省,虽然反省并不能保证彻底的澄清,但总比沿袭混乱要好,“语言混乱是我们文明里最不祥的特征之一”(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它表征着思想的混乱。“文学史”通常被视为“文学”和“史”的结合体。就“文学”而言,可以有宽、狭两种理解,狭义地即指“文学作品”,广义地可指整个文学活动:从创作到作品到接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初唐诗 宫廷诗 诗歌形式 中国诗 学术传统 文学本体 盛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绩诗歌的时代类型特征新议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总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5-20,34,共7页
王绩诗歌的时代类型特征新议许总在唐初以宫廷为诗坛中心的时代,宫廷范围内虽然已有魏征、李百药、李世民等政治家一定程度地打破宫廷诗创作程式,以言志述怀的表达方式上承阮籍《咏怀》传统.体现出时代意义的指向与抒写怀抱的特点,... 王绩诗歌的时代类型特征新议许总在唐初以宫廷为诗坛中心的时代,宫廷范围内虽然已有魏征、李百药、李世民等政治家一定程度地打破宫廷诗创作程式,以言志述怀的表达方式上承阮籍《咏怀》传统.体现出时代意义的指向与抒写怀抱的特点,然而,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唐初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绩 类型特征 田园诗 诗歌 宫廷诗 田园生活 隐居生活 《感遇》 道家思想 饮酒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则天治政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总 《学海》 1994年第6期61-64,共4页
论武则天治政的文化意义许总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然而,与太宗相比,高宗才性平庸而懦弱,史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珍瘁”(《旧唐书&... 论武则天治政的文化意义许总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然而,与太宗相比,高宗才性平庸而懦弱,史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珍瘁”(《旧唐书·高宗纪》)。其前期仅承贞观余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武后 《唐诗纪事》 宫廷诗 时代精神 文化意义 唐代文化 卢照邻 政治力量 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镜》及其在藏族诗学中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康 《西藏研究》 1983年第3期39-47,共9页
《诗镜》是一部古代印度梵语文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封建王朝的宫廷诗人旦志为了总结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同时也是适应封建统治者需要而写的一部主要论述诗的写作技巧的理论著作。它传入西藏后,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古体诗 藏族文学 藏文 修饰 文学理论 相结合 古代印度 诗学 宫廷诗 印度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古希腊为师在美学上的功过得失——贺拉斯古典主义文艺纲领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都本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91-96,共6页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8年)是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3大诗人之一,又是服务于“奥古斯都”政治统治的麦克那斯文学集团的成员之一,带有宫廷诗人的性质。他还是西方美学史上杰出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的美学主张中,影响最为彰著者,是他... 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8年)是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3大诗人之一,又是服务于“奥古斯都”政治统治的麦克那斯文学集团的成员之一,带有宫廷诗人的性质。他还是西方美学史上杰出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的美学主张中,影响最为彰著者,是他指出了古希腊文艺是艺术美创作的典范,提出了学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拉斯 古典主义者 古希腊艺术 美学主张 新古典主义 文艺批评家 希腊人 宫廷诗 黄金时代 古典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与意义
11
作者 许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
论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与意义许总一在7世纪下半叶的永徽、龙朔年间,诗坛呈现复杂的交叠与过渡状态。一方面,以许敬宗、上官仪于龙朔三年(663)编成《瑶山玉彩》为标志,唐初宫廷应酬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 论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与意义许总一在7世纪下半叶的永徽、龙朔年间,诗坛呈现复杂的交叠与过渡状态。一方面,以许敬宗、上官仪于龙朔三年(663)编成《瑶山玉彩》为标志,唐初宫廷应酬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随着士庶界限的打破,宫廷诗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风变革 宫廷诗 卢照邻 唐前期 《长安古意》 题材 四杰 骆宾王 都城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炯和他的《从军行》
12
作者 丁旻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王杨卢骆“初唐四杰”,是开拓我国古典诗歌新时代的先驱者.他们的诗作,虽未脱尽齐梁藻绘余习,但为了挣脱浮艳气息的桎梏,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他们反对宫廷诗派,鄙视龙朔初年“争扬纤微,竞为雕刻”的形式主义诗风。
关键词 杨炯 “四杰” 五言律诗 书生 宫廷诗 初唐四杰 王勃 王杨卢骆 “多” 齐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太宗与诗歌
13
作者 王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6-71,共6页
唐太宗李世民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为后世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他的政治才干,用人方略,治兵之术,立国之道不断地有人研究,有人探讨,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而对他的诗歌,却少有人评论,既使评论,也多贬语,例如《中国文... 唐太宗李世民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为后世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他的政治才干,用人方略,治兵之术,立国之道不断地有人研究,有人探讨,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而对他的诗歌,却少有人评论,既使评论,也多贬语,例如《中国文学史》(游国思、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隋及初唐诗歌》这一章的第二节中批评他“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实在比隋代还要空虚”。唐太宗是唐初诗坛上诗作流传后世最多的一位诗人,仅《全唐诗》就录其诗作六十九首。笔者仔细阅读了这些诗歌,对《中国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诗歌内容 南朝宫体诗 中国文学史 贞观之治 初唐诗歌 宫廷诗 虞世南 全唐诗 唐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浮靡诗风点滴论
14
作者 童嘉新 《西部论坛》 1995年第2期26-30,共5页
初唐浮靡诗风点滴论童嘉新本文无意全面地去论述初唐的浮靡诗风,只想谈些点滴认识。下文将论及三点:(1)初唐前期并未“把江左余风收束”,后期诗风也并未“变化渐多”。(2)初唐浮靡诗风长期蔓延的深刻原因。(2)初唐浮靡诗风... 初唐浮靡诗风点滴论童嘉新本文无意全面地去论述初唐的浮靡诗风,只想谈些点滴认识。下文将论及三点:(1)初唐前期并未“把江左余风收束”,后期诗风也并未“变化渐多”。(2)初唐浮靡诗风长期蔓延的深刻原因。(2)初唐浮靡诗风有促进和借鉴作用,应给予一定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诗 诗风 初唐诗坛 浮靡 上官仪 杜审言 宋之问 《大唐新语》 陈子昂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