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
1
作者
甘松
刘尊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宫廷文化
宫廷
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的融合——朱有燉杂剧的文化透视
2
作者
赵晓红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作为明皇室贵族的朱有,其杂剧创作透露着浓郁的贵族气质,也体现着贵族阶层的等级、贵贱意识和贵族化的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着极其强烈的皇权独尊、帝王神圣的观念和意识。从朱有的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
作为明皇室贵族的朱有,其杂剧创作透露着浓郁的贵族气质,也体现着贵族阶层的等级、贵贱意识和贵族化的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着极其强烈的皇权独尊、帝王神圣的观念和意识。从朱有的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文化所具有的华贵、庄重、典雅和享乐性、娱乐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有墩杂剧
贵族气质
宫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入关前满族宫廷文化
3
作者
支运亭
王佩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90,共7页
清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参汉酌金”原则的指导下,创制与改革满文,提倡文教、开科取士,明尊卑、定礼乐,辨等微、定服饰仪仗等等,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满族宫廷文化。这种宫廷文化既体现了满族对其先民文化遗风的大量传承,同时也表明了...
清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参汉酌金”原则的指导下,创制与改革满文,提倡文教、开科取士,明尊卑、定礼乐,辨等微、定服饰仪仗等等,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满族宫廷文化。这种宫廷文化既体现了满族对其先民文化遗风的大量传承,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汉族封建文化的引进吸收,致其呈现了多元复合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极
清入关前
宫廷文化
努尔哈赤
满族人
宫殿建筑
礼仪
文化
统治者
盛京皇宫
清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查理宫廷天主教倾向的文化解读
4
作者
刘淑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秩序和顺从是查理宫廷文化重要特征之一,符合秩序和顺从这一原则和审美情趣的一切符号经过改造后都被纳入到宫廷文化中。天主教仪式因其中蕴涵的秩序与和谐的美学观念而被纳入宫廷的主流文化,成为贵族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查理一世
英国
宫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法融合:古代宫廷茶文化及其延伸
被引量:
1
5
作者
卢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178,共7页
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发展得益于政治对文化的统摄与融合,茶文化在受到统治阶层的认可和推崇之后,逐渐从物质文化向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生活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本文通过茶史考察梳理,认为宫廷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在礼法...
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发展得益于政治对文化的统摄与融合,茶文化在受到统治阶层的认可和推崇之后,逐渐从物质文化向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生活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本文通过茶史考察梳理,认为宫廷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在礼法融合国家治理观统摄之下,贡茶、赐茶、茶宴、茶税、榷茶、茶诗词等在本质上都是宫廷茶文化及其延伸的内容,被赋予了丰富的权力区隔、纲常伦理、公私关系等文化象征和隐喻意涵。在贡茶、赐茶中,茶是尊尊亲亲、睦邻友好、君礼臣忠的纲常伦理象征之物,润滑着封建礼教秩序;在茶法推行中,茶税和榷茶政策的变更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公私博弈,是政治主导下对经济、文化与社会的融合管控;在茶宴雅集和茶诗词创作中,茶被视为高洁性灵、通达天人合一之物,包含着君臣互动、教化万民的生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融合
宫廷
茶
文化
贡茶
茶税
茶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市井文化刍议
被引量:
11
6
作者
赵伯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市井文化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萌生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其内容丰富庞杂,商人精神贯穿始终。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产生丁自己的载体,如说话伎艺、宋杂剧、南戏、杂技、小说、讲史、傀儡戏等,并逐渐走上了商品化、...
市井文化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萌生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其内容丰富庞杂,商人精神贯穿始终。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产生丁自己的载体,如说话伎艺、宋杂剧、南戏、杂技、小说、讲史、傀儡戏等,并逐渐走上了商品化、职业化、通俗化的道路。与此同时,作为其他三种封建文化——乡村文化、士林文化、宫廷文化——的桥梁,市井文化又一直不断地冲击、侵蚀着封建专制统治基础。应当指出的是,市井文化是一种蓬勃发展却又不免夹杂一些消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井
文化
市民阶层
商品经济
乡村
文化
物质
文化
宫廷文化
历史阶段
商人精神
职业化
内容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构成京味文化的三种因素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淑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74-80,共7页
封建帝都时期的北京文化包含宫廷、缙绅与庶民三种文化,它们分属于不同阶级或阶层,又受时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
京味
文化
宫廷文化
缙绅
文化
庶民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被引量:
2
8
作者
邓乔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
发展
进士
文化
宫廷文化
士大夫
文化
市井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清代医疗档案看宫廷进食人参习俗
被引量:
3
9
作者
邓玉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7,共2页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生活习俗的一个侧面。一、清宫大量食参的习俗清代宫廷内广泛使用人参来进补,主要有两种方式:噙化和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档案
宫廷文化
医疗档案
生活习俗
人参
中医研究
清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辽金至明清时期京师文化的特点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淑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0-46,共7页
京师文化是指五朝帝都时期的北京文化。其特点有四:一、多方位文化的荟萃;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三、宫廷文化居主体部位;四、中西文化交融互补。
关键词
京师
文化
多方位
文化
民族
文化
宫廷文化
中西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冲突的文化解读
11
作者
刘淑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5-167,共3页
英国与国际天主教势力的长期斗争、特别是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民族斗争,导致了中世纪骑士理想在16世纪后半期的复兴,以及反天主教的宗教价值观的出现,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遂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民族文化的传统。但从17世纪初...
英国与国际天主教势力的长期斗争、特别是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民族斗争,导致了中世纪骑士理想在16世纪后半期的复兴,以及反天主教的宗教价值观的出现,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遂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民族文化的传统。但从17世纪初起,随着王朝的更迭,英国宫廷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向,和平、富足的主题取代了对海外扩张的颂扬,贵族的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取向在王国的政策中从此难以实现,外交政策上的冲突就是宫廷文化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应的价值取向之间冲突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宫廷文化
外交政策
17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盛唐到中晚唐:声诗的流播与文化中心下移
12
作者
周相录
田瑞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0-177,共8页
声诗,以其歌乐舞一体化的表现形态,成为唐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经了两期重要传播。一是开天年间,声诗从市井文化圈层跨越士人文化圈层直接进入宫廷文化圈层,确立了主流文化地位;二是中晚唐间,家国政治的变革使原有的文化圈层...
声诗,以其歌乐舞一体化的表现形态,成为唐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经了两期重要传播。一是开天年间,声诗从市井文化圈层跨越士人文化圈层直接进入宫廷文化圈层,确立了主流文化地位;二是中晚唐间,家国政治的变革使原有的文化圈层格局崩塌,士人文化圈层成为声诗新的主导圈层。声诗传播中心从宫廷文化圈层到士人文化圈层的变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中心下移。文化中心下移拉远了文化中心与权力中心的距离,在客观上逐渐剥离了声诗与政治的关系,拓展并深化了声诗的主题范围和表现内容,加速了文化与文学的融合,为宋代俗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诗
宫廷文化
圈层
士人
文化
圈层
文化
中心下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地乐舞传统文化价值探究
13
作者
符姗姗
李晓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吴地乐舞是体现吴地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吴地乐舞发源于吴地民间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宫廷、宗教、文人等发生关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乐舞风格,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关键词
吴地乐舞
民间
文化
宫廷文化
文人
文化
宗教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官僚文化特征
14
作者
陈永宏
张碧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自生成和接受的视角言,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作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僚文化。由于官僚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官僚社会地位的中介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僚文化既须见容于人主,因而规范于宫廷文化,具有正统性、典范性和富丽性;同时又在“以文...
自生成和接受的视角言,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作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僚文化。由于官僚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官僚社会地位的中介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僚文化既须见容于人主,因而规范于宫廷文化,具有正统性、典范性和富丽性;同时又在“以文载道”、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地接纳了民间文化中的叛逆性、创新性和质朴性。由此导致了官僚文化对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涵融性,也由此决定了官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所居地位的特殊和重要。中国官僚文化地位的特殊和重要还缘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诗词,存在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士,作为官僚的“预备役”,善诗词以求干谒成功,能诗词以进身仕途,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诗词一事几乎是唯一可与士子仕前、仕后终生相形影的亲密伴侣。而传统诗词一向以意象的繁富、意境的深厚和意蕴的丰厚而为其本色。这就为多层次地积淀中国官僚文化的种特征提供了一个“黑箱”装置;也为多视角地审视、发掘中国官僚墨客的意绪、心态提供了可能。可见,传统诗词给传统的官僚文化以工具,传统的官僚文化给传统诗词以意蕴,诗词阐释着文化,文化生衍着文学,这构成了传统诗词和传统官僚文化间的血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
文化
传统诗词
中国传统
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
文化
特征
民间
文化
宫廷文化
传统文人
心理定势
典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评“宣和文化”
15
作者
傅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25-29,共5页
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的文化,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里仅以“宣和文化”为题,对此作一概略的评述。一般认为,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的文化,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里仅以“宣和文化”为题,对此作一概略的评述。一般认为,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宣和
宋代
文化
北宋末年
陈寅恪
华夏民族
宫廷文化
重文轻武
科举制度
秘书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舞筵考——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
被引量:
4
16
作者
李丹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以2014年发掘的唐代韩休夫妇墓乐舞图上的舞筵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图像证据和诗文材料,从唐前期贵族官僚宴饮风尚和物质文化的视角,考证舞筵的命名、功能、质地。本文认为,这种舞筵用于各类乐舞,不止是胡旋舞等外来舞种。其质地或为丝...
本文以2014年发掘的唐代韩休夫妇墓乐舞图上的舞筵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图像证据和诗文材料,从唐前期贵族官僚宴饮风尚和物质文化的视角,考证舞筵的命名、功能、质地。本文认为,这种舞筵用于各类乐舞,不止是胡旋舞等外来舞种。其质地或为丝质,或为毛质,或为丝毛混织,皆是极耗时费工的奢侈品,体现了玄宗朝的宫廷趣味和文化风尚。作为一种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盛唐宫廷文化奢华多姿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筵
乐舞图
唐代
宫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被引量:
1
17
作者
焦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词体文学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氛围中,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从词作者角度来看,只有盛唐宫廷文化为词体发生提供了条件。唐代乐人主要围绕宫廷和官府而存在,乐人与文人合作的酒筵游戏环境更是围绕宫廷和官府展开。民间既不存在孕育词的音乐系...
词体文学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氛围中,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从词作者角度来看,只有盛唐宫廷文化为词体发生提供了条件。唐代乐人主要围绕宫廷和官府而存在,乐人与文人合作的酒筵游戏环境更是围绕宫廷和官府展开。民间既不存在孕育词的音乐系统,也不存在有能力依调填词的词作者,近百年来流行的词体起源于民间说是没有根据的。词体文学的兴起与成立,与安史之乱造成的唐代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走向衰微,方镇势力崛起,唐宫廷数次遣散乐人,乐人散落幕府,原本熟悉宫廷文化的文人士大夫将词体创作带入地方。安史之乱后的宫廷音乐文化凋敝,实际上是宫廷音乐文化传播不断下移的过程,而这正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乐人
词体
词乐
宫廷文化
音乐
文化
全唐五代词
燕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元墓出土叶纹台盘考
18
作者
欧阳中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5,共7页
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叶纹瓷器应该是一件台盘,其用途是用以盛放的“颜乐”款卵白釉勺。与此同时,这件卵白釉叶纹台盘烧造年代应该是在1323年左右。其次,考证了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
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叶纹瓷器应该是一件台盘,其用途是用以盛放的“颜乐”款卵白釉勺。与此同时,这件卵白釉叶纹台盘烧造年代应该是在1323年左右。其次,考证了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台盘上叶纹为茶条槭树叶,也就是文献中所谓“红叶”。台盘上茶条槭树叶装饰是受到了元上都宫廷节日文化之压节的影响,即簪红叶于帽的习俗。结合元代祭祀制度,可以推断出带有此类装饰的台盘很可能是元代宫廷订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墓
叶纹
卵白釉瓷
茶条槭
宫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
19
作者
高寿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77,共2页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高寿仙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一位很受推崇的皇帝,史家常将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比拟于周朝的成、康,汉代的文、景,由此可见瞻基在史家眼中的地位。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高寿仙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一位很受推崇的皇帝,史家常将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比拟于周朝的成、康,汉代的文、景,由此可见瞻基在史家眼中的地位。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中男著《宣德皇帝大传》(以下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德
政策取向
图卷
人物传记
朱棣
宫廷文化
个性心理特征
朱元璋
政策选择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
20
作者
赵中男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赵中男明代洪宣时期,是指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期,时间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至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前后不足11年。但这短短的11年,却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著名的“...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赵中男明代洪宣时期,是指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期,时间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至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前后不足11年。但这短短的11年,却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著名的“仁宣之治”就是在这一时期实施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时期
历史特点
政治统治
仁宣之治
统治集团
宫廷文化
政治制度
文化
专制
司法制度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
1
作者
甘松
刘尊明
机构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词与宋代文化"(02BZW030)。
文摘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
关键词
宋代
宫廷文化
宫廷
词
Keywords
Song Dynasty
the royal culture
the royal ci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的融合——朱有燉杂剧的文化透视
2
作者
赵晓红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文摘
作为明皇室贵族的朱有,其杂剧创作透露着浓郁的贵族气质,也体现着贵族阶层的等级、贵贱意识和贵族化的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着极其强烈的皇权独尊、帝王神圣的观念和意识。从朱有的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文化所具有的华贵、庄重、典雅和享乐性、娱乐性等特征。
关键词
朱有墩杂剧
贵族气质
宫廷文化
Keywords
Zhu Youdun's poetic dramas
aristocratic temperance
palace cul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入关前满族宫廷文化
3
作者
支运亭
王佩环
机构
沈阳故宫博物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90,共7页
文摘
清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参汉酌金”原则的指导下,创制与改革满文,提倡文教、开科取士,明尊卑、定礼乐,辨等微、定服饰仪仗等等,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满族宫廷文化。这种宫廷文化既体现了满族对其先民文化遗风的大量传承,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汉族封建文化的引进吸收,致其呈现了多元复合的特色。
关键词
皇太极
清入关前
宫廷文化
努尔哈赤
满族人
宫殿建筑
礼仪
文化
统治者
盛京皇宫
清王朝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查理宫廷天主教倾向的文化解读
4
作者
刘淑青
机构
德州学院历史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文摘
秩序和顺从是查理宫廷文化重要特征之一,符合秩序和顺从这一原则和审美情趣的一切符号经过改造后都被纳入到宫廷文化中。天主教仪式因其中蕴涵的秩序与和谐的美学观念而被纳入宫廷的主流文化,成为贵族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查理一世
英国
宫廷文化
分类号
K561.4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法融合:古代宫廷茶文化及其延伸
被引量:
1
5
作者
卢欣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管理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17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古代治国理念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3)。
文摘
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发展得益于政治对文化的统摄与融合,茶文化在受到统治阶层的认可和推崇之后,逐渐从物质文化向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生活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本文通过茶史考察梳理,认为宫廷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在礼法融合国家治理观统摄之下,贡茶、赐茶、茶宴、茶税、榷茶、茶诗词等在本质上都是宫廷茶文化及其延伸的内容,被赋予了丰富的权力区隔、纲常伦理、公私关系等文化象征和隐喻意涵。在贡茶、赐茶中,茶是尊尊亲亲、睦邻友好、君礼臣忠的纲常伦理象征之物,润滑着封建礼教秩序;在茶法推行中,茶税和榷茶政策的变更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公私博弈,是政治主导下对经济、文化与社会的融合管控;在茶宴雅集和茶诗词创作中,茶被视为高洁性灵、通达天人合一之物,包含着君臣互动、教化万民的生生之道。
关键词
礼法融合
宫廷
茶
文化
贡茶
茶税
茶宴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rite and law
court tea culture
tribute tea
tea tax
tea banquet
分类号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市井文化刍议
被引量:
11
6
作者
赵伯陶
机构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文摘
市井文化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萌生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其内容丰富庞杂,商人精神贯穿始终。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产生丁自己的载体,如说话伎艺、宋杂剧、南戏、杂技、小说、讲史、傀儡戏等,并逐渐走上了商品化、职业化、通俗化的道路。与此同时,作为其他三种封建文化——乡村文化、士林文化、宫廷文化——的桥梁,市井文化又一直不断地冲击、侵蚀着封建专制统治基础。应当指出的是,市井文化是一种蓬勃发展却又不免夹杂一些消极因素。
关键词
市井
文化
市民阶层
商品经济
乡村
文化
物质
文化
宫廷文化
历史阶段
商人精神
职业化
内容丰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构成京味文化的三种因素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淑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74-80,共7页
文摘
封建帝都时期的北京文化包含宫廷、缙绅与庶民三种文化,它们分属于不同阶级或阶层,又受时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
京味
文化
宫廷文化
缙绅
文化
庶民
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被引量:
2
8
作者
邓乔彬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文摘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词
发展
进士
文化
宫廷文化
士大夫
文化
市井
文化
Keywords
Ci
Development
Cultur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Court culture
Culture of scholar-bureaucrat
Custom cultur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清代医疗档案看宫廷进食人参习俗
被引量:
3
9
作者
邓玉娜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7,共2页
文摘
清代档案中保存了大量的宫廷医疗档案,有"脉案"(皇室成员的诊病记录)、"用药底簿"、"配方档"、"传药档"等。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是中医研究的瑰宝,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翔实资料。医案中"人参底簿"的相关记载,反映了清宫生活习俗的一个侧面。一、清宫大量食参的习俗清代宫廷内广泛使用人参来进补,主要有两种方式:噙化和入药。
关键词
清代档案
宫廷文化
医疗档案
生活习俗
人参
中医研究
清宫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辽金至明清时期京师文化的特点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淑兰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0-46,共7页
文摘
京师文化是指五朝帝都时期的北京文化。其特点有四:一、多方位文化的荟萃;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三、宫廷文化居主体部位;四、中西文化交融互补。
关键词
京师
文化
多方位
文化
民族
文化
宫廷文化
中西
文化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7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冲突的文化解读
11
作者
刘淑青
机构
德州学院历史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5-167,共3页
文摘
英国与国际天主教势力的长期斗争、特别是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民族斗争,导致了中世纪骑士理想在16世纪后半期的复兴,以及反天主教的宗教价值观的出现,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遂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民族文化的传统。但从17世纪初起,随着王朝的更迭,英国宫廷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向,和平、富足的主题取代了对海外扩张的颂扬,贵族的骑士理想和宗教价值取向在王国的政策中从此难以实现,外交政策上的冲突就是宫廷文化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应的价值取向之间冲突的体现。
关键词
英国
宫廷文化
外交政策
17世纪
分类号
K561.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盛唐到中晚唐:声诗的流播与文化中心下移
12
作者
周相录
田瑞敏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文摘
声诗,以其歌乐舞一体化的表现形态,成为唐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经了两期重要传播。一是开天年间,声诗从市井文化圈层跨越士人文化圈层直接进入宫廷文化圈层,确立了主流文化地位;二是中晚唐间,家国政治的变革使原有的文化圈层格局崩塌,士人文化圈层成为声诗新的主导圈层。声诗传播中心从宫廷文化圈层到士人文化圈层的变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中心下移。文化中心下移拉远了文化中心与权力中心的距离,在客观上逐渐剥离了声诗与政治的关系,拓展并深化了声诗的主题范围和表现内容,加速了文化与文学的融合,为宋代俗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声诗
宫廷文化
圈层
士人
文化
圈层
文化
中心下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地乐舞传统文化价值探究
13
作者
符姗姗
李晓春
机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吴地乐舞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12YJA760011)
文摘
吴地乐舞是体现吴地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吴地乐舞发源于吴地民间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宫廷、宗教、文人等发生关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乐舞风格,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关键词
吴地乐舞
民间
文化
宫廷文化
文人
文化
宗教
文化
Keywords
Wu music
folk culture
palace culture
literati culture
religion culture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官僚文化特征
14
作者
陈永宏
张碧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文摘
自生成和接受的视角言,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作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僚文化。由于官僚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官僚社会地位的中介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僚文化既须见容于人主,因而规范于宫廷文化,具有正统性、典范性和富丽性;同时又在“以文载道”、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地接纳了民间文化中的叛逆性、创新性和质朴性。由此导致了官僚文化对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涵融性,也由此决定了官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所居地位的特殊和重要。中国官僚文化地位的特殊和重要还缘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诗词,存在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士,作为官僚的“预备役”,善诗词以求干谒成功,能诗词以进身仕途,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诗词一事几乎是唯一可与士子仕前、仕后终生相形影的亲密伴侣。而传统诗词一向以意象的繁富、意境的深厚和意蕴的丰厚而为其本色。这就为多层次地积淀中国官僚文化的种特征提供了一个“黑箱”装置;也为多视角地审视、发掘中国官僚墨客的意绪、心态提供了可能。可见,传统诗词给传统的官僚文化以工具,传统的官僚文化给传统诗词以意蕴,诗词阐释着文化,文化生衍着文学,这构成了传统诗词和传统官僚文化间的血缘关系。
关键词
官僚
文化
传统诗词
中国传统
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
文化
特征
民间
文化
宫廷文化
传统文人
心理定势
典范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评“宣和文化”
15
作者
傅庠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25-29,共5页
文摘
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的文化,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里仅以“宣和文化”为题,对此作一概略的评述。一般认为,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宣和
宋代
文化
北宋末年
陈寅恪
华夏民族
宫廷文化
重文轻武
科举制度
秘书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舞筵考——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
被引量:
4
16
作者
李丹婕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基金
2016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批准号:16WKPY14)资助。
文摘
本文以2014年发掘的唐代韩休夫妇墓乐舞图上的舞筵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图像证据和诗文材料,从唐前期贵族官僚宴饮风尚和物质文化的视角,考证舞筵的命名、功能、质地。本文认为,这种舞筵用于各类乐舞,不止是胡旋舞等外来舞种。其质地或为丝质,或为毛质,或为丝毛混织,皆是极耗时费工的奢侈品,体现了玄宗朝的宫廷趣味和文化风尚。作为一种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盛唐宫廷文化奢华多姿的象征。
关键词
舞筵
乐舞图
唐代
宫廷文化
Keywords
Dancing carpets
Music and dance iconography
Tang period
Court culture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被引量:
1
17
作者
焦宝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元明词集的编刻与传播研究"(11BZW056)
负责人:李静
文摘
词体文学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氛围中,无论从音乐角度还是从词作者角度来看,只有盛唐宫廷文化为词体发生提供了条件。唐代乐人主要围绕宫廷和官府而存在,乐人与文人合作的酒筵游戏环境更是围绕宫廷和官府展开。民间既不存在孕育词的音乐系统,也不存在有能力依调填词的词作者,近百年来流行的词体起源于民间说是没有根据的。词体文学的兴起与成立,与安史之乱造成的唐代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走向衰微,方镇势力崛起,唐宫廷数次遣散乐人,乐人散落幕府,原本熟悉宫廷文化的文人士大夫将词体创作带入地方。安史之乱后的宫廷音乐文化凋敝,实际上是宫廷音乐文化传播不断下移的过程,而这正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乐人
词体
词乐
宫廷文化
音乐
文化
全唐五代词
燕乐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元墓出土叶纹台盘考
18
作者
欧阳中华
机构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民俗博物馆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5,共7页
文摘
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叶纹瓷器应该是一件台盘,其用途是用以盛放的“颜乐”款卵白釉勺。与此同时,这件卵白釉叶纹台盘烧造年代应该是在1323年左右。其次,考证了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M38A号元墓出土卵白釉台盘上叶纹为茶条槭树叶,也就是文献中所谓“红叶”。台盘上茶条槭树叶装饰是受到了元上都宫廷节日文化之压节的影响,即簪红叶于帽的习俗。结合元代祭祀制度,可以推断出带有此类装饰的台盘很可能是元代宫廷订烧器。
关键词
元墓
叶纹
卵白釉瓷
茶条槭
宫廷文化
Keywords
Tomb of the Yuan Dynasty
Leaf pattern
Egg white glaze porcelain
Acer ginnala
Court culture
分类号
J520.9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
19
作者
高寿仙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77,共2页
文摘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高寿仙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一位很受推崇的皇帝,史家常将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比拟于周朝的成、康,汉代的文、景,由此可见瞻基在史家眼中的地位。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中男著《宣德皇帝大传》(以下简称...
关键词
宣德
政策取向
图卷
人物传记
朱棣
宫廷文化
个性心理特征
朱元璋
政策选择
防范措施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
20
作者
赵中男
机构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文摘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赵中男明代洪宣时期,是指洪熙帝朱高炽和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期,时间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至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前后不足11年。但这短短的11年,却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著名的“仁宣之治”就是在这一时期实施并完成...
关键词
永乐时期
历史特点
政治统治
仁宣之治
统治集团
宫廷文化
政治制度
文化
专制
司法制度
社会经济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
甘松
刘尊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的融合——朱有燉杂剧的文化透视
赵晓红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清入关前满族宫廷文化
支运亭
王佩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查理宫廷天主教倾向的文化解读
刘淑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礼法融合:古代宫廷茶文化及其延伸
卢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市井文化刍议
赵伯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析构成京味文化的三种因素
李淑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邓乔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清代医疗档案看宫廷进食人参习俗
邓玉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略论辽金至明清时期京师文化的特点
李淑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17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冲突的文化解读
刘淑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盛唐到中晚唐:声诗的流播与文化中心下移
周相录
田瑞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吴地乐舞传统文化价值探究
符姗姗
李晓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官僚文化特征
陈永宏
张碧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简评“宣和文化”
傅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唐代舞筵考——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
李丹婕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安史之乱是词体兴起的重要机缘
焦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元上都城南子山南区元墓出土叶纹台盘考
欧阳中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
高寿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明洪宣时期历史特点论略
赵中男
《求是学刊》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