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解释方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区别及其法理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9,共9页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与现代宪法解释方法存在着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形式上的区别表现为解释客体和解释者的积极性程度不同;实质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宪法文字文本中探求制宪者的意图,后者着重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产生这些区别的外部...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与现代宪法解释方法存在着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形式上的区别表现为解释客体和解释者的积极性程度不同;实质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宪法文字文本中探求制宪者的意图,后者着重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产生这些区别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二战后对基本人权保护的重视和强化;内部原因则是20世纪初以来法理学的新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解释方法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 现代宪法解释方法 基本权利 法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德国艾尔弗斯案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个案中对宪法解释的理解和分析。艾尔弗斯案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此案来观察和说明德国宪法法院对诸种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及...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个案中对宪法解释的理解和分析。艾尔弗斯案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此案来观察和说明德国宪法法院对诸种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论证和判决的过程,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宪法解释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方法 德国艾尔弗斯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反思 被引量:7
3
作者 祝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对宪法解释方法论探讨,可以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角度加以展开。由于主体性过于强调主体的优位性,给宪法解释方法论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体间性对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体间性一方面保持各主体的独立性,... 对宪法解释方法论探讨,可以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角度加以展开。由于主体性过于强调主体的优位性,给宪法解释方法论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体间性对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体间性一方面保持各主体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他者,意图形成一种共在关系。宪法解释方法论运用主体间性的理论成果,在文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上形成了二重主体间性,目的是形成有利于多元视域融合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方法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的中国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宇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以宪法的原初意图或者原初含义作为解释标准,旨在维护人民主权、多数民主、宪法权威以及司法克制等传统价值。中国特有的人大释宪体制与原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释宪体制缩短了解释者与文本作者...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以宪法的原初意图或者原初含义作为解释标准,旨在维护人民主权、多数民主、宪法权威以及司法克制等传统价值。中国特有的人大释宪体制与原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释宪体制缩短了解释者与文本作者的"社会距离",在探求宪法原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且我国的宪政框架之内对人民主权原则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宪政体制并不存在对民主不信任的西方式难题。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及宪法性法律的解释也表明,原旨主义背后的理论基础与人大释宪体制契合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旨主义 人大释宪 司法审查 宪法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旨主义在中国宪法解释中的基本价值探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邹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04,共12页
原旨主义是原生于美国的主流宪法解释方法,它试图通过考察制宪史和修宪史材料来探求宪法原意。作为原旨主义的主要分支,温和的原旨主义主张在宪法解释中将宪法原意作为宪法文本的必要补充,但无意以前者取代后者。原旨主义的“求真”进... 原旨主义是原生于美国的主流宪法解释方法,它试图通过考察制宪史和修宪史材料来探求宪法原意。作为原旨主义的主要分支,温和的原旨主义主张在宪法解释中将宪法原意作为宪法文本的必要补充,但无意以前者取代后者。原旨主义的“求真”进路不乏“务实”导向,原旨主义者对于制宪史、修宪史的考察终究服务于当下的宪法解释。就当代中国的宪法解释而言,此种宪法解释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价值。其一,原旨主义有助于在语义分歧中保证释宪的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宪法规范之含义的模糊不清。其二,原旨主义有助于在时间流变中保证释宪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宪法规范之含义的变动不居。其三,原旨主义有助于在价值冲突中保证释宪的正当性。它隐含着对释宪机关和释宪权的适度警惕,在中国宪法语境下可以消解“反多数难题”,而且不存在“自我解构”困境和“历史包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旨主义 宪法解释方法 宪法原意 制宪史材料 修宪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杰布尔的自由原初意图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范进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0-66,共7页
美国学者斯科特·杰布尔提出了新的宪法解释范式理论,即"自由的原意主义"(liberal original-ism)。他既反对脱离文本的现代自由的解释理论,也反对向后看的现代保守原意主义方法论,而主张自由的原意主义。杰布尔以历史、... 美国学者斯科特·杰布尔提出了新的宪法解释范式理论,即"自由的原意主义"(liberal original-ism)。他既反对脱离文本的现代自由的解释理论,也反对向后看的现代保守原意主义方法论,而主张自由的原意主义。杰布尔以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律为分析视角,认为美国宪法的原初意图就是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自由原意主义方法对美国宪法解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科特·杰布尔 自由原初意图主义(liberal originalism) 宪法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