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宪法稳定观存在形态之思考
1
作者
赵谦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3,共3页
宪法稳定观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存在形态。静态宪法稳定观下的宪法稳定性是基于对宪法修改的排斥而实现的外在形式上的稳定,其在普适性上存在欠缺,应选择动态宪法稳定观。判断宪法稳定性的标准在于:成文宪法能否适应现实宪法的需要,包括宪...
宪法稳定观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存在形态。静态宪法稳定观下的宪法稳定性是基于对宪法修改的排斥而实现的外在形式上的稳定,其在普适性上存在欠缺,应选择动态宪法稳定观。判断宪法稳定性的标准在于:成文宪法能否适应现实宪法的需要,包括宪法文本、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在内的各种宪法表现形式能否有效地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适时、适当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稳定
观
静态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保持宪法稳定的对策分析
2
作者
张尤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72-274,共3页
根据我国宪法 8次修改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从加强宪法的技术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
宪法
宪法
解释
宪法
修改
中国
宪法稳定
技术性
规范性
成因
救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宪法的稳定性与稳定性的宪法——以中美宪法文本的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德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8,共10页
宪法的稳定性既是维持宪政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原则性和作为法律的规范性的具体要求。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特定性,它是通过民众对宪法精神的敬畏与信仰,以及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等途径实现的。...
宪法的稳定性既是维持宪政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原则性和作为法律的规范性的具体要求。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特定性,它是通过民众对宪法精神的敬畏与信仰,以及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等途径实现的。探索《美国宪法》稳定性的深层背景,检讨我国《宪法》文本的缺失与不足,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稳定
性
比较研究
启示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语境下的宪法修改
被引量:
11
4
作者
胡锦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国家机关的监察委员会,这一新的国家机关的设立必然涉及宪法修改问题。此次修改以采用修正案的方式为宜,并且新增的修正案应当是可以作为独立适用的条款,既能保证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一致性,又能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以增...
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国家机关的监察委员会,这一新的国家机关的设立必然涉及宪法修改问题。此次修改以采用修正案的方式为宜,并且新增的修正案应当是可以作为独立适用的条款,既能保证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一致性,又能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以增强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
修正案
宪法稳定
性
宪法
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树立宪法权威
5
作者
王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 ,要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树立宪法权威 ,就要坚持党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健全宪法监督机制 ;保证宪法的相对稳定 ;
关键词
宪法
权威
宪法
监督体制
中央
宪法稳定
宪法
宣传
宪法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宪法50年:回顾与总结
6
作者
倪业群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3期27-29,共3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 ,自 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至今 ,先后多次对宪法进行修改。 50年的立宪、修宪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践的反映。依法治国 ,需要一部完善的宪法。
关键词
宪法
宪政文化
立宪
宪法稳定
性
国家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反思与重述
被引量:
3
7
作者
屠振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1988年以来,我国的修宪方式一直被称为宪法修正案技术,却常被质疑为名不副实。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修正案不像美国宪法修正案那样“保持宪法原文不变”。事实上,中美两国采取宪法修正案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的稳定,而不...
1988年以来,我国的修宪方式一直被称为宪法修正案技术,却常被质疑为名不副实。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修正案不像美国宪法修正案那样“保持宪法原文不变”。事实上,中美两国采取宪法修正案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的稳定,而不是为了保持宪法原文的不变。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实质就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对宪法秩序影响较小的低强度修宪方式。尽管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在实践形式上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做法,如其通过方式不是“逐条表决”而是一揽子通过,其表述方式不是独立条款式的而是决议式的,然而,就本质而言,这些带有差异的实践形式只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宪法稳定所采取的不同技术方案。多年的修宪实践证明,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技术是维护宪法稳定的重要手段,其对修宪内容在实质意义、结构形式以及效力范围上形成了明确的规范意义,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现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修宪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宪方式
宪法
修正案
宪法
原文
宪法稳定
宪法
修正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法稳定观存在形态之思考
1
作者
赵谦
机构
西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文摘
宪法稳定观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存在形态。静态宪法稳定观下的宪法稳定性是基于对宪法修改的排斥而实现的外在形式上的稳定,其在普适性上存在欠缺,应选择动态宪法稳定观。判断宪法稳定性的标准在于:成文宪法能否适应现实宪法的需要,包括宪法文本、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在内的各种宪法表现形式能否有效地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适时、适当地变化。
关键词
宪法稳定
观
静态
动态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持宪法稳定的对策分析
2
作者
张尤佳
机构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72-274,共3页
文摘
根据我国宪法 8次修改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从加强宪法的技术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
宪法
宪法
解释
宪法
修改
中国
宪法稳定
技术性
规范性
成因
救济制度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法的稳定性与稳定性的宪法——以中美宪法文本的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德瑞
机构
华侨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8,共10页
文摘
宪法的稳定性既是维持宪政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原则性和作为法律的规范性的具体要求。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特定性,它是通过民众对宪法精神的敬畏与信仰,以及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等途径实现的。探索《美国宪法》稳定性的深层背景,检讨我国《宪法》文本的缺失与不足,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宪法稳定
性
比较研究
启示与借鉴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stability
comparative study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语境下的宪法修改
被引量:
11
4
作者
胡锦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文摘
作为专门的反腐败国家机关的监察委员会,这一新的国家机关的设立必然涉及宪法修改问题。此次修改以采用修正案的方式为宜,并且新增的修正案应当是可以作为独立适用的条款,既能保证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一致性,又能保证宪法的稳定性以增强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性。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
修正案
宪法稳定
性
宪法
尊严
Keywords
reform of national supervision system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stability of constitution
dignity of constitution
分类号
D91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树立宪法权威
5
作者
王薇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 ,要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树立宪法权威 ,就要坚持党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健全宪法监督机制 ;保证宪法的相对稳定 ;
关键词
宪法
权威
宪法
监督体制
中央
宪法稳定
宪法
宣传
宪法
教育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宪法50年:回顾与总结
6
作者
倪业群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 ,自 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至今 ,先后多次对宪法进行修改。 50年的立宪、修宪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践的反映。依法治国 ,需要一部完善的宪法。
关键词
宪法
宪政文化
立宪
宪法稳定
性
国家政权
分类号
D921.02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反思与重述
被引量:
3
7
作者
屠振宇
机构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改革创新试验的法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ZDA13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88年以来,我国的修宪方式一直被称为宪法修正案技术,却常被质疑为名不副实。其原因在于,我国宪法修正案不像美国宪法修正案那样“保持宪法原文不变”。事实上,中美两国采取宪法修正案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的稳定,而不是为了保持宪法原文的不变。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实质就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对宪法秩序影响较小的低强度修宪方式。尽管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在实践形式上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做法,如其通过方式不是“逐条表决”而是一揽子通过,其表述方式不是独立条款式的而是决议式的,然而,就本质而言,这些带有差异的实践形式只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宪法稳定所采取的不同技术方案。多年的修宪实践证明,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技术是维护宪法稳定的重要手段,其对修宪内容在实质意义、结构形式以及效力范围上形成了明确的规范意义,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现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修宪方式。
关键词
修宪方式
宪法
修正案
宪法
原文
宪法稳定
宪法
修正文本
Keywords
Mode of Revising the Constitution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riginal Text of the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Stability
Text of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分类号
DF2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宪法稳定观存在形态之思考
赵谦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保持宪法稳定的对策分析
张尤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宪法的稳定性与稳定性的宪法——以中美宪法文本的比较为视角
张德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语境下的宪法修改
胡锦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树立宪法权威
王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中国宪法50年:回顾与总结
倪业群
《社会科学家》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我国宪法修正案技术的反思与重述
屠振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