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滞后及其创新探析
- 1
-
-
作者
安丽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2年第7期59-60,共2页
-
文摘
本文主要对我国宪法监督体制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现状,指出造成宪法监督未能发挥良好的关键原因是制度的滞后性,表现为机关的非专一性、低效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偏见性等。进而提出要创新我国宪法体制及其措施。同时论证了新型宪法监督体制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可能性。
-
关键词
宪法
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监督体制
滞后性
创新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关于我国增设宪法监督专门机构的探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杨泉明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93,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实施保障议论颇多。但这一课题远非很好地解决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和论证,并尽可能达到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设计,以期转化为强大的现实力量。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我国宪法监督,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与单一,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地吸收宪法法院和普通法院监督体制的合理因素和有用成分,形成一元多轨、开放多层、富有活力的宪法实施监督体制。
-
关键词
宪法实施
宪法监督专门机构
宪法监督体制
违宪审查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监督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宪法法院
专门委员会
我国宪法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树立宪法权威
- 3
-
-
作者
王薇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
文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 ,要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树立宪法权威 ,就要坚持党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健全宪法监督机制 ;保证宪法的相对稳定 ;
-
关键词
宪法权威
宪法监督体制
中央
宪法稳定
宪法宣传
宪法教育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加强合宪性审查机构建设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韩大元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共1页
-
文摘
【专题导引】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6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明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使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行使职权有了法律依据。面对这一新设立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学界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认真研讨,为该机构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回应全社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的热切期待。为此,本刊特邀韩大元教授策划本专题。其中,韩大元的《从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体制与功能的转型》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脉络中,着重探讨了从法案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演变的内在规律,认为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其在功能上由法律草案的统一审议机构转变为具有合宪性审查与法律草案审议功能的综合性机构。为了有效衔接相关职权,更名后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通过一定的机制与程序,严格区分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宪法问题与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抓紧建立健全合宪性审查的配套程序与机制。
-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机构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委员会
宪法监督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
法律草案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改革违宪审查制度之浅见
- 5
-
-
作者
陈贵程
-
机构
济宁市人民检察院
-
出处
《政法论丛》
2000年第3期23-25,共3页
-
-
关键词
违宪审查制度
监督
宪法监督体制
-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