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实现概念的三维释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茂林 杨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68,共7页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但宪法实施并不必然地意味着宪法实现。宪法实施乃宪法实现的客观过程,宪法实现系宪法实施的效果判断。在学理上,宪法实现的概念兼具规范、功能和价值三维属性。从规范维度看,规范实现即宪法实现,它包括实现宪法规...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但宪法实施并不必然地意味着宪法实现。宪法实施乃宪法实现的客观过程,宪法实现系宪法实施的效果判断。在学理上,宪法实现的概念兼具规范、功能和价值三维属性。从规范维度看,规范实现即宪法实现,它包括实现宪法规则、实现宪法原则以及实现宪法精神。从功能维度看,功能实现即宪法实现,它包括实现宪法经济功能、实现宪法政治功能以及实现宪法文化功能。从价值维度看,价值实现即宪法实现,它包括实现宪法目的性价值以及实现宪法手段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实施 宪法实现 宪法规范 宪法功能 宪法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的宪法使命及其实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志刚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9,共12页
民法典的宪法使命始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尤其是二战结束之后。在此之前,由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并未确立,民法典无由以承担践行宪法承诺的使命。民法典实现其宪法使命的原则是地位独立,宪法中应确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私法自治,并确保... 民法典的宪法使命始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之后、尤其是二战结束之后。在此之前,由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并未确立,民法典无由以承担践行宪法承诺的使命。民法典实现其宪法使命的原则是地位独立,宪法中应确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私法自治,并确保民法典与公法、社会法之间的动线流畅,以此为民法典实现其宪法使命提供制度性的保障。民法典实现其宪法使命的路径包括构筑逻辑自洽、体系完整、且接受宪法统合的规范体系,也包括在自身规范体系中预设较为妥当的接驳宪法的管道。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制度、一般人格权等在接驳宪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宪法使命实现原则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宪执政: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八二宪法”实施三十年之管窥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歌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3,共6页
与前几部宪法相比,"八二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最详细、更具体,最丰富的宪法。在过去的30年间,经过四次修正案的调整,特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使得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提升。"八二宪法... 与前几部宪法相比,"八二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最详细、更具体,最丰富的宪法。在过去的30年间,经过四次修正案的调整,特别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使得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提升。"八二宪法"实施30年历程,在为中国改革开放护航的同时,准备了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基础性条件,丰富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宣示,多方面推进了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实现。"八二宪法"实施3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依宪执政是当今中国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执政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实施 宪法保障的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命题的困境与求解 被引量:7
4
作者 钱宁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命题的困境是如何摆正宪法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对法律体系概念的误读。该命题的实质是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引入"法秩序"概念。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宪法与部门...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命题的困境是如何摆正宪法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对法律体系概念的误读。该命题的实质是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一命题,必须引入"法秩序"概念。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宪法与部门法关系命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宪法实现和宪法解释。宪法与部门法关系命题再次凸显了宪法的纯粹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部门法 人格尊严 宪法实现 宪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兜底的宪政秩序:从国体论视角切入
5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在确立现代国家的宪制原则时,国体论重视国家的阶级属性,强调国家由谁执政的决定作用。政体论无视国家的阶级属性,重视国家对所有国民、公民的权利保护,因此更看重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后者伸张的各种政体理论支持种种宪政民主的治国方略... 在确立现代国家的宪制原则时,国体论重视国家的阶级属性,强调国家由谁执政的决定作用。政体论无视国家的阶级属性,重视国家对所有国民、公民的权利保护,因此更看重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后者伸张的各种政体理论支持种种宪政民主的治国方略,而国体论是不是完全可以排遣政体论的这类主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实际上,国体论主张的阶级专政,由于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前置准则,它也无法完全脱离开宪法需要、宪制规则和宪政秩序。只要一个政治体寻求政治稳定和统治有效,它就必须凸显一种兜底的宪政秩序。否则,它就会丧失国家权力的掌控权,陷入无法自我维持的政治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论 政体论 阶级 宪法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