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宪政程序的概念、特征和价值
1
作者
何正平
胡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5,共5页
宪政程序是宪政主体在创制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式、步骤、方法实施法律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宪政程序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和自治性特征,同时,宪政程序具有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关键词
宪政程序
实践性
自治性
宪法
工具性价值
目的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中国的三种宪政论——程序宪政范式之意义
2
作者
廖奕
陈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7,29,共4页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关键词
形式
宪政
实质
宪政
程序
宪政
宪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美学话语、审美共通感问题与美政预设:现状审视、选题意义与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河成
谭秀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6,共7页
美学虚事拓展向政治实事,这是美学生活化和政治艺术化的双重努力。当代文学文本的政治美学研究并未做出切实的回应,原因之一在于以文本美学或先验美学取代政治现实的思考。现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是自由主义的"程序宪政学",其局...
美学虚事拓展向政治实事,这是美学生活化和政治艺术化的双重努力。当代文学文本的政治美学研究并未做出切实的回应,原因之一在于以文本美学或先验美学取代政治现实的思考。现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是自由主义的"程序宪政学",其局限或称其限度之外的场域可望通过"审美共通感"的探讨来达致审美共同体的构想。故而,文艺政治美学的想象不能成为美政现实的替代。这是现代性反思的题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审美共通感
程序
宪政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河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4,共7页
反省程序宪政学在公共领域的形式化理性和其于私人领域的原子化弊端,审美共通感因而具备"政治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审美"感通学"问题本身的历史承继性。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诉求是继儒家传统、契约规则、货币...
反省程序宪政学在公共领域的形式化理性和其于私人领域的原子化弊端,审美共通感因而具备"政治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审美"感通学"问题本身的历史承继性。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诉求是继儒家传统、契约规则、货币媒介、阶级政治、语言交往等探究之后的超越。审美共通感推向审美共同体的努力,第一立基专项感觉感通向共同感觉(通感)的分析;第二立基私人感觉升华到社会共同感觉的努力。此"心性-秩序"合拍的自觉意识,从维科、阿伦特等人想象的公共表象(符码),苏格兰自然神论的道德感本心,康德的先验共通感,马克思从实践具体生成的感通政治学,阿伦特"德艺"绽现与交往等议题,以史带论,展现审美共通感的公共性机理。此具体感觉获致共同感觉的"感通学"是"间性哲学问题"的理论建构,是超越"感性学""美善学"等"实体哲学"美学的演绎,继而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公共诉求"等议题做出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公共性
程序
宪政
间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政程序的概念、特征和价值
1
作者
何正平
胡燕
机构
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5,共5页
文摘
宪政程序是宪政主体在创制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式、步骤、方法实施法律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宪政程序具有实践性、稳定性和自治性特征,同时,宪政程序具有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
关键词
宪政程序
实践性
自治性
宪法
工具性价值
目的性价值
Keywords
constitutionalist procedure
practice
stability
autonomy
value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中国的三种宪政论——程序宪政范式之意义
2
作者
廖奕
陈娟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7,29,共4页
文摘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关键词
形式
宪政
实质
宪政
程序
宪政
宪政
中国
Keywords
formal constitutionalism
substantial constitutionalism
procedural constitutionalism
constitutionalism China
分类号
D922.31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美学话语、审美共通感问题与美政预设:现状审视、选题意义与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河成
谭秀云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6,共7页
文摘
美学虚事拓展向政治实事,这是美学生活化和政治艺术化的双重努力。当代文学文本的政治美学研究并未做出切实的回应,原因之一在于以文本美学或先验美学取代政治现实的思考。现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是自由主义的"程序宪政学",其局限或称其限度之外的场域可望通过"审美共通感"的探讨来达致审美共同体的构想。故而,文艺政治美学的想象不能成为美政现实的替代。这是现代性反思的题旨所在。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审美共通感
程序
宪政
学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意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河成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意义研究”(项目号:14CZX054)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反省程序宪政学在公共领域的形式化理性和其于私人领域的原子化弊端,审美共通感因而具备"政治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审美"感通学"问题本身的历史承继性。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诉求是继儒家传统、契约规则、货币媒介、阶级政治、语言交往等探究之后的超越。审美共通感推向审美共同体的努力,第一立基专项感觉感通向共同感觉(通感)的分析;第二立基私人感觉升华到社会共同感觉的努力。此"心性-秩序"合拍的自觉意识,从维科、阿伦特等人想象的公共表象(符码),苏格兰自然神论的道德感本心,康德的先验共通感,马克思从实践具体生成的感通政治学,阿伦特"德艺"绽现与交往等议题,以史带论,展现审美共通感的公共性机理。此具体感觉获致共同感觉的"感通学"是"间性哲学问题"的理论建构,是超越"感性学""美善学"等"实体哲学"美学的演绎,继而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公共诉求"等议题做出理论铺垫。
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
公共性
程序
宪政
间性哲学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宪政程序的概念、特征和价值
何正平
胡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影响中国的三种宪政论——程序宪政范式之意义
廖奕
陈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政治美学话语、审美共通感问题与美政预设:现状审视、选题意义与现代性反思
李河成
谭秀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哲学意义
李河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