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早期临床报告
1
作者 艾峰 张岩伟 +3 位作者 郑家永 胡小松 魏志潘 彭帮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室间隔缺损(室缺)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01至2018-04共9例室缺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在我院儿童心脏中心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42岁,体重6.5~49... 目的:总结分析室间隔缺损(室缺)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外科解剖矫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01至2018-04共9例室缺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在我院儿童心脏中心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42岁,体重6.5~4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出口 外科解剖 间隔缺损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右心室双出口的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报道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近13年来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的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进行了术后早中期随访,以期为优选手术方式提供资料。方法:1996-03至2008-08共有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 目的:对近13年来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的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进行了术后早中期随访,以期为优选手术方式提供资料。方法:1996-03至2008-08共有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在我院接受了外科手术,男80例,女44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3.1±2.1)岁,体重4~20 kg,平均(12.2±4.5)kg。手术方法有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124例患儿双心室矫治59/124例(47.6%),单心室矫治51/124例(41.1%),姑息手术14/124例(11.3%)。住院生存患儿107例,随访期限为术后1~134个月,平均(27±31)个月。有近期随访资料77例,占72.0%。晚期死亡9/107例(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2个月、1年、2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9%、93.5%、89.0%、86.0%和81.0%。Cox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复杂畸形(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缩窄、三房心)和二尖瓣或共同房室瓣中量以上反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Log rank分析表明姑息手术生存时间与单、双心室矫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心室矫治术后早中期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复杂畸形和二尖瓣或共同房室瓣中量以上反流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曲线明显较未合并复杂畸形及无房室瓣反流和少量反流患儿差(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无论是双心室还是单心室矫治,术后早中期生存率高。而一期只能做姑息手术的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率低。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和共同房室瓣中大量反流的患儿无论选择何种术式手术效果都较差。合并复杂畸形的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 外科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处理技术在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本青 马凯 +1 位作者 刘锐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处理技术在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患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回顾性分析连续入组我院接受双心室矫治并同期行三尖瓣结构处理的40例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三尖瓣处理技术在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患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回顾性分析连续入组我院接受双心室矫治并同期行三尖瓣结构处理的40例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2.6)岁,平均体重(21.4±10.5)kg,术中均对三尖瓣采取了圆锥乳头肌转移、三尖瓣隔前交界瓣下腱索转移、三尖瓣隔前交界折叠等技术处理,同期进行圆锥切除,室间隔缺损扩大,记录术中及院内情况。出院后每6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39例患儿手术成功,1例(2.5%)患儿早期死亡,死因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9例患儿术后无早期心室内隧道梗阻和传导阻滞发生。术中三尖瓣操作包括:圆锥乳头肌转移25例,隔前交界瓣下腱索转移10例,隔前交界折叠5例。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患儿左心室流出道均通畅,3例患儿可见室水平残余分流1~2 mm;4例患儿室间隔缺损补片中央开窗3~5 mm。主动脉阻断时间(95±34)min及体外循环时间(143±50)min,呼吸机使用时间(45.5±28.5)h,重症监护病房时间(5.2±3.7)d。平均随访(6.1±5.0)年(6个月~11年),无晚期死亡,未发现明显的心室内隧道梗阻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对于三尖瓣瓣下结构影响内隧道建立的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应用合适的三尖瓣处理技术,能够降低心室内隧道梗阻的发生率,且不会造成三尖瓣反流或狭窄,不会增加死亡率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出口 远离间隔缺损 心室内隧道 三尖瓣腱索转移 三尖瓣乳头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的艾森门格型右心室双出口
4
作者 黄承 李忠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635-635,共1页
关键词 艾森门格心室出口 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5
作者 胡为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60-61,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血管造影诊断,迄今仍作为首选方法。它可明确解删诊断,了解肺血管发育情况及除外其他畸形。为手术治疗或介入放射学提供可靠客观依据。近年来,又从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分别梗概介绍本病心血管造影定性和定量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血管造影诊断,迄今仍作为首选方法。它可明确解删诊断,了解肺血管发育情况及除外其他畸形。为手术治疗或介入放射学提供可靠客观依据。近年来,又从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分别梗概介绍本病心血管造影定性和定量诊断。一,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定性和鉴别诊断,如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高阻肺动脉高压。术院36例缺乏典型连续性杂音和主要体征,分别做左心室和主动脉造影,表现左心室显影随即右室显影;主动脉和肺动脉相继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造影诊断 主动脉造影 连续性杂音 间隔缺损 心血管造影 肌小梁 心室出口 鉴别诊断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诊断规范(下)
6
作者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检查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圆锥动脉干畸形 法洛四联症 诊断 三维 小儿 病理解剖基础 出口 永存动脉干 肺动脉狭窄 间隔缺损 心室肥厚 主动脉骑跨 解剖特征 连接异常 发育异常 先心病 青紫 纠正 漏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