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龚雪阳 杨一峰 +2 位作者 赵天力 胡世军 张伟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金属封堵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胸骨下段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至11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VSD封堵术的27例患者术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采用金属封堵器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大残余分流、封堵器过快吸收、明显瓣膜反流等严重并发症。金属封堵器组与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术后1、2、3年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封堵器大小是影响术后2、3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的差值是影响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小型VSD封堵中的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具有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相同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金属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瓣膜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2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在超声和X线指导下放置封堵器。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出院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312例中302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79%。左心室造影测量的VSD直径2-20 mm,平均(4.96±2.67)mm。封堵器直径为4-20 mm,平均(7.09±3.60)mm。X线透视时间5-60 min,平均(14.92±8.09)min,操作时间30-160 min,平均(55.67±7.25)min。随访1个月至3年期间,未发生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国产VSD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VSD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VSD 疗效评价 心电图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结论 指导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仙先 秦永文 +4 位作者 王尔松 郑兴 张振远 徐荣良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12(7.6±3.2)岁,体质量12~65(28.6±14.8)kg。经临床体检... 目的:探索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12(7.6±3.2)岁,体质量12~65(28.6±14.8)kg。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确诊。用7F输送鞘管经股静脉送入自制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后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结果:17例患儿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7(3.9±1.2)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4~10(6.1±1.6)mm,封堵均获成功,10 min后左心室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均显示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不影响主动脉瓣关闭。1例患儿因封堵器到位后心脏超声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而放弃封堵。17例患儿随访1~10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双盘状室间隔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间隔缺损 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心脏导管插入术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胡轶 尹雯 +5 位作者 张卫明 肖阳 许销销 赵苏 胡曼曼 倪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大小采用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治疗。观测患者处置前后瘘口闭合情况、咳嗽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1、4、12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3例BPF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岁(43~81岁),均为外科手术后BPFs形成,8例为全肺切除术,5例为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其中,右主支气管瘘6例,右上肺支气管瘘1例,右下肺支气管瘘3例,左主支气管瘘2例,左下肺支气管瘘1例。瘘口平均直径为(10.48±2.31)mm(5~18 mm)。13例患者在全麻或者局麻+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共计置入封堵器14枚,其中ASD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4枚。封堵器置入后患者瘘口封闭,咳嗽及感染明显改善,活动耐受力明显提高,近期(4周)有效率为92.3%,随访中仅1例患者在8周时因瘘口扩大行再次手术。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SD/VSD封堵器治疗BPFs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镜 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5 位作者 徐仲英 吴文辉 孟亮 陈雪生 赵红 王红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比较两种不同设计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9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创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分别...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比较两种不同设计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9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方法建立创伤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分别置入两种设计不同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端头型和无端头型),术后1、2、3个月分别处死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9只猪中3只因术中出血死亡,6只置入封堵器(无端头型和有端头型各3只)成功,均存活至各自的实验终点。大体标本显示各组封堵器表面均覆盖一层厚薄不等的、光滑的新生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组织学来源于正常心内膜结构。封堵器置入处心肌组织早期有轻度炎症反应,3个月时消失并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肺、肝、脾、肾脏等重要脏器均无血栓栓塞现象。对比研究发现,有端头型封堵器较无端头型封堵器内膜完全覆盖所需的时间稍长。 结论:两种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无端头型封堵器生物相容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置入 生物相容性 头型 国产 大体标本 动物体内 华小 结论 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云国 张政 +2 位作者 许飞 严济泳 段君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窗型PDA或动脉导管长度>7 mm管型PDA,并选择VSD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窗型PDA或动脉导管长度>7 mm管型PDA,并选择VSD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窗型PDA 12例,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7个月(6个月~3岁);管型PDA 15例,男6例、女9例,中位年龄18个月(11个月~5岁)。窗型PDA选择膜部VSD封堵器,管型PDA选择肌部VSD封堵器封堵;按照窗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3~6 mm、管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2~4 mm选择封堵器腰部大小。所有患儿均成功封堵,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胸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降主动脉流速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左肺动脉流速较术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VSD封堵器介入治疗特殊形状PD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谨 王震 +3 位作者 张密林 高义双 高磊 宋丽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97,共1页
心尖部室间隔缺损(VSD)位置特殊,是较难处理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本文报道1例心尖部VSD经导管行封堵治疗后发生封堵器脱落的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心尖部 治疗后 经导管 V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阿斯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峰 何建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72-2372,共1页
患儿男.1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2年”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查体:血压100/69mmHg,口唇无发绀,心界不大,心率106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超声示:室间隔膜... 患儿男.1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2年”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查体:血压100/69mmHg,口唇无发绀,心界不大,心率106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超声示: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三尖瓣隔瓣及瓣下腱索部分遮挡缺损口,形成膜部瘤结构,左室面约13mm,右室面多个分流口,最大者约5.8mm。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经讨论后行介入封堵术,置入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10mm、小腰大边型),术后杂音消失,左心室造影示左向右分流完全消失.主动脉根部造影示主动脉瓣无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介入封堵 阿斯综合征 术后并发 左心造影 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 广州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齐静 侯平 +6 位作者 姜钧文 陈韦 王艳春 李蒙 于乐 周鑫 赵颖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孑L(VSR)占AMI的1%~2%,是罕见、严重的并发症,VSR患者病情危重,自然预后极差,占AMI后早期死亡的5%。Ledakowicz—Polak等[1]研究发现,AMI成功PCI后,0.71%并发VSR,AMI并发VSR往往合并血...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孑L(VSR)占AMI的1%~2%,是罕见、严重的并发症,VSR患者病情危重,自然预后极差,占AMI后早期死亡的5%。Ledakowicz—Polak等[1]研究发现,AMI成功PCI后,0.71%并发VSR,AMI并发VSR往往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困难,且死亡率极高。我们采用Amplatzerpostinfarct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封堵1例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VSR患者。目前随访5年患者情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封堵 间隔穿孔 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血流动力学障碍 PCI术后 下壁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循环杂志》2005年第20卷关键词索引
10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2-488,共7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导管封堵治疗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蒋世良 赵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阿托伐他汀 超声心动图 超声波诊断 关键词索引 键词索引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