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被引量:17
1
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肥厚梗阻型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冠脉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
2
作者 许邦龙 徐岩 +3 位作者 程自平 史学功 陈斌 朱润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冠脉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并发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的临床护理
3
作者 丁飙 魏盟 朱瑞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护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丽稳 李星星 +5 位作者 顾若曦 王效增 荆全民 王耿 赵昕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102.7±47.5)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6个月)LVOTG分别为(33.9±30.2)mm Hg、(29.7±25.4)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0.1士3.6)mm,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IVS厚度分别为(17.5±2.9)mm、(16.4±3.6)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01)。随访间期1~11年,平均随访(63.8±28.5)个月,失访26例,死亡2例(1例猝死,1例脑出血死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7例(17.5%),患者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存活38例患者均无心脏移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其它恶性心律失常。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PTSMA效果逐年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阚通 郭俊 +5 位作者 陈亮 崔玲 储国俊 章伟 赵仙先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PTSMA术治疗的HOCM患者共68例,分为老年患者组(观察组,n=30)和非老年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PTSMA术治疗的HOCM患者共68例,分为老年患者组(观察组,n=30)和非老年患者组(对照组,n=38)。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创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值(22.57±20.41)mm Hg与术前(90.43±37.62)mm Hg相比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有创LVOTPG值(21.34±22.20)mm Hg与术前(84.82±34.59)mm Hg相比明显下降(P<0.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有创LVOTPG变化值(67.87±39.97)mm Hg对63.47±31.62)mm Hg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1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6.67%对2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严重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生率(13.33%对0%,P=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 PTSMA术治疗老年HOCM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国珍 周子慧 +2 位作者 陈绍良 刘志忠 徐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最长为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88.7±25.4)mm Hg,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平均分别为(26.2±13.6)mm Hg、(26.2±13.4)mm Hg、(26.1±13.5)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4.2±6.7)mm,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分别为(17.9±3.4)mm、(17.8±3.4)mm、(17.8±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1个月到5年,76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因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经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最后随访至2年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PTSMA治疗HOCM能够显著降低IVS厚度及LVOT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厚性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侯翠红 乔树宾 +1 位作者 楚建民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及每种方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结果:28例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患者平均年龄(36±16)岁,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8±1.2)年,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64.3%,以完全左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平均年龄(43±11)岁,与术前比较,室间隔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6±1.2)年,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7.9%,以完全右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结论:外科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左心流出道疏通术 经皮间隔化学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段福建 李慧 +5 位作者 高一鸣 王剑鹏 乔树宾 袁建松 崔锦钢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分别进行两次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比值(E/A比值),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峰)比值(E/Ea比值)。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采集,获得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各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 EDV)、收缩末期容积(r ESV),容积变化(r SV)及充盈率(r PFR)。结果:46例患者术后随访E/Ea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12.04±3.29 vs 15.70±5.68,P<0.001),左心室前壁中间段及前间隔中间段的r SV较术前减低[前壁中间段:(1.13±1.60)ml vs(4.38±0.66)ml;前间隔中间段:(3.14±1.04)ml vs(5.61±2.15)ml,P<O.05],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及间隔心尖段的r PFR较术前升高[前间隔中间段:(15.94±3.09)ml/s vs(12.07±2.91)ml/s;后间隔中间段:(10.15±1.91)ml/s vs(5.57±1.81)ml/s;间隔心尖段:(17.42±6.50)ml/s vs(9.29±2.25)ml/s,P<O.05]。结论:PTSMA后,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能为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舒张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间隔化学消融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病人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康立惠 孙涛 +2 位作者 路慧 孙俊平 陶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病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护理。[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6年12月行PTSMA的38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人均达到了即刻消融终点,术中注入无水乙醇后均出现胸痛...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病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护理。[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16年12月行PTSMA的38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人均达到了即刻消融终点,术中注入无水乙醇后均出现胸痛、胸闷;39例病人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迟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48h);1例病人乙醇误入前降支导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PTSMA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及时总结护理经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 间隔化学消融术 手术方法 护理 并发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的化学消融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肥厚性梗阻型 间隔 化学消融术 流出道 心肌 病患 主动脉 收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薛晓培 张卫兴 +2 位作者 叶蓓莉 卫春芳 闻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6期357-358,共2页
本文初步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皮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 超声心动图 PTSMA 间隔化学消融术 治疗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丹 孟璟 +5 位作者 曲小龙 王文婷 周杨 肇炜博 宋治远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73-1678,共6页
目的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 目的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测静息和激发状态下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并于术后3 d,1、3、6、12、24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左房和左室容积、估测静息状态下LVOTG值,以及心功能状态、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44例HOCM患者ASA术后即刻,静息LVOTG由术前(79.9±37.9)mmHg下降至(33.8±30.2)mmHg(P<0.01),激发LVOTG由术前(112.4±43.8)mmHg下降至(36.8±30.0)mmHg(P<0.01)。术后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舒张末期左房容积由术前(113.8±50.3)mL下降至(97.6±45.7)mL(P<0.01),收缩末期或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均有明显增加,左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HOCM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结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化学消融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国钦 林俊敏 +6 位作者 翁志成 林丽明 许开祖 陈晓敏 翁育娟 卓建伟 吴梅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评价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M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MSA(应用微粒球替代无水酒精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HOCM患者10例。分析... 目的:评价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M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MSA(应用微粒球替代无水酒精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HOCM患者10例。分析MSA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6分钟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10例HOCM患者均成功完成MSA治疗。1例室间隔厚度为26 mm、单纯栓塞第一室间隔支的MSA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LVOTG无明显下降,且二尖瓣反流量增多,遂转心外科手术。其余9例MSA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明显减小(P均<0.05),其中LVOTG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幅度最大,且与术后3个月相比进一步下降(P<0.05);术后6个月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1例、Ⅲ级8例,术后6个月时Ⅱ级6例、Ⅰ级3例;术前二尖瓣重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5例、轻度反流1例,术后6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仅1例、轻度反流8例;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随访期间,10例MSA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MSA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HOCM治疗技术,尤其有益于有第一、第二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室间隔厚度>25 mm,且只有第一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可能从MSA中获益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间隔消融术 肥厚型心肌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海韵 郭燕丽 +3 位作者 孟璟 胡厚源 王文婷 申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30例健康...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8~40(34.30±6.10)岁;病例组为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西南医院心内科住院部HOCM患者1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2~67(46.53±11.66)岁;对照组和病例组均行超声检查(病例组为ASA术前和术后3 d,1、3、6个月共5次),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G)、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厚度等指标;同时应用STI技术、QLAB软件获得左室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将左室心肌分为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分别比较以上各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差异。结果HOCM患者术前和术后3 d,1、3、6个月LVOTG较对照组增高(P〈0.05),术后LVOTG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 IVS厚度较术前稍有下降,术后1、3、6个月IVS厚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所测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厚节段术前、术后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肥厚节段术后3 d各方向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增高(P〈0.05)。术前及术后肥厚节段应变(率)均低于非肥厚节段(P〈0.05)。非肥厚节段、术前纵向应变(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纵向应变(率)高于术前(P〈0.05),并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STI技术评价HOCM患者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反映出HOCM患者行ASA能够提高肥厚心肌节段的局部心功能,并且能帮助非肥厚心肌节段恢复心功能;STI技术能够成为HOCM患者ASA术后长期随访的一种准确、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应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酒精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建华 陶谦民 +5 位作者 陈君柱 樊友启 张芙荣 朱建华 郑良荣 邱原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果 :2 0例患者中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术后心室颤动 1例 ;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1例 ;术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栓塞 1例。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 ,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 并发症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防治措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化学消融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成洋 李占全 +2 位作者 苏昊 石蕴琦 罗德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近期(≤30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07至2013-06在我院实施PTSMA治疗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TSM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近期(≤30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07至2013-06在我院实施PTSMA治疗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PTSMA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次行PTSMA的近期疗效和术中、术后近期(≤30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HOCM患者行PTSMA术后症状复发再次行PTSMA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接受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中术后症状复发再次接受PTSMA治疗的患者7例,第一次PTSMA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明显下降[(16.00±16.69)mmHg vs(66.29±27.26)mmHg;(46.43±28.39)mmHg vs(125.71±32.59)mmHg],第二次PTSMA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LVOTPG亦明显下降[(12.57±10.94)mmHg vs(60.86±43.65)mmHg;(50.43±35.66)mmHg vs(123.29±42.2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第二次与第一次PTSMA术前、术后静息及早搏后LVOTPG变化值比较无明显差异[Δ(48.29±36.71)mmHg vsΔ(50.29±25.96)mmHg,P=0.908;Δ(72.86±26.40)mmHg vsΔ(79.29±18.80)mmHg,P=0.609]。两次PTSMA手术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000)。结论 :在PTSMA术后症状再次复发的部分HCOM患者再次行PTSMA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厚型梗阻性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病人的护理
17
作者 沈莹 《护理研究》 2001年第5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HOCM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酒精用量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晖 徐东杰 +6 位作者 吴恒芳 朱铁兵 王连生 戴振华 杨迪 杨志健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最适酒精使用剂量。方法:连续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低剂量酒精(≤2.0 ml)消融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10例;按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0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较...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最适酒精使用剂量。方法:连续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低剂量酒精(≤2.0 ml)消融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10例;按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0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较大剂量酒精(>2.0 ml)消融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历史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低剂量和对照组术后即刻[(28.0±8.8)mmHg和(27.5±7.2)mmHg]、术后3个月[(29.5±6.6)mmHg和(28.1±5.0)mmHg]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均较基线时[(69.9±13.1)mmHg和(70.6±13.4)mmHg]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室间隔厚度明显减小(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变化;而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LVOTPG水平及下降幅度均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酒精用量分别与术后即刻LVOTPG以及术后3个月LVOTPG、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等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小剂量酒精消融同样导致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左心流出道压力阶差 酒精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明秋 赵林阳 +3 位作者 魏大愚 何敏 王磊 邵会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741-743,共3页
目的:总结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中并发症及处理,以提高对其术中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的水平。方法:对13 例HOCM 患者行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注射无水酒精量为1.5~5 m l。消融成功率达1... 目的:总结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中并发症及处理,以提高对其术中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的水平。方法:对13 例HOCM 患者行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注射无水酒精量为1.5~5 m l。消融成功率达100% 。结果:术中并发症9/13 例次,发生率69.2% ,其中以术中注无水酒精时血压下降为最严重,心绞痛最多见。结论: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无水酒精 间隔消融术 并发症 HO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与无高血压的60岁以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成洋 李占全 +1 位作者 赵颖军 石蕴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近期(≤30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8-07至2013-07实施PTSMA治疗的44例60岁以上老年患... 目的 :总结60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近期(≤30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8-07至2013-07实施PTSMA治疗的44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合并高血压HOCM组)23例及无高血压的HOCM患者(无高血压HOCM组)21例行PTSMA近期疗效和术中、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60岁以上老年HOCM患者行PTSMA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23例,其中22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12.27±10.18)mmHg vs(66.95±35.21)mmHg,(39.95±16.82)mmHg vs(115.32±32.86)mmHg,P均<0.01];无高血压HOCM组21例患者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亦明显下降[(17.81±20.73)mmHg vs(75.43±46.50)mmHg,(39.24±23.74)mmHg vs(133.19±48.76)mmHg,P均<0.01]。两组术前后静息及早搏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值无明显差异[(⊿54.68±31.31)mmHg vs(⊿56.19±39.11)mmHg,P=0.889;(⊿75.36±32.05)mmHg vs(⊿93.95±41.63)mmHg,P=0.10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2.2%vs47.6%,P=0.763),两组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vs14.3%,P=0.202)。合并高血压HOCM组≥70岁的老年HOCM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HOCM组患者(P=0.034)。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与无高血压的老年HOCM患者对无水酒精行PTSMA治疗均有明显疗效,但合并高血压的70岁以上老年HOCM患者行PTSMA时更易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故对这部分患者施行PTSMA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厚型梗阻性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老年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