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估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与手术决策及术后右心室发育
1
作者 杨静 丁文虹 +4 位作者 王强 李斌 吴永涛 孙跃坤 胡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与术后评价右心室(RV)发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包括肺动脉(PV)成形术(A组,n=25)、PV成形+RV流... 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与术后评价右心室(RV)发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包括肺动脉(PV)成形术(A组,n=25)、PV成形+RV流出道疏通或+体肺分流术(B组,n=15),以及体肺分流术+房间隔扩大术(C组,n=6)的46例PA/IVS婴儿,比较组间术前及术后1、6个月右心发育状况。结果 B组就诊日龄小于、C组则大于A组(P均<0.05)。术前B、C组三尖瓣(TV)瓣环径、TV瓣环径Z值及TV/二尖瓣(MV)瓣环径比值均小于A组,B组RV/左心室(LV)上下径比值大于、C组PV瓣环径Z值小于A组(P均<0.05);且B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大于C组(P均<0.05)。术后1个月,B、C组TV瓣环径、TV瓣环径Z值、TV/MV瓣环径比值,以及C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小于A组(P均<0.05);且C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均小于B组(P均<0.05)。术后6个月,A、B组间TV瓣环径、PV瓣环径、PV瓣环径Z值、TV/MV瓣环径比值及RV/LV上下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前两组(P均<0.05);此外,A、B组间TV瓣环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V瓣环径Z值低于A组(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估婴儿PA/IVS有助于及时建立经RV-肺动脉前向血流、促进RV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孟红 李慧 +3 位作者 王剑鹏 李慕子 高一鸣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和术式选择。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15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根据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的右心室发育分级和术式选择。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15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和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根据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下径比值,将右心室发育情况分为6级(1~6级依次为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大致正常、轻度发育不良、中度发育不良、中重度发育不良、极重度发育不良),总结并对比不同右心室发育分级患儿接受的手术方式。结果:在右心室增大(n=44)和右心室大致正常(n=88)的患儿中,99.2%(131/132)接受双心室矫治;在右心室轻度发育不良的患儿(n=32)中,21.9%(7/32)接受双心室矫治及体肺动脉分流术;在右心室中度(n=13)、中重度(n=13)、极重度(n=25)发育不良患儿中,39.2%(20/51)接受单心室矫治,29.4%(15/51)接受一个半心室矫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室发育分级(OR=0.639,95%CI:0.491~0.831,P=0.001)、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和右心室依赖型冠状动脉循环,OR=0.016,95%CI:0.001~0.204,P=0.001)、男性(OR=0.287,95%CI:0.092~0.897,P=0.032)是影响患儿接受双心室矫治的因素。结论:术前测量并计算三尖瓣瓣环直径Z值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上下径比值,综合评估右心室发育情况,并按照右心室发育分级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 三尖瓣瓣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静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9-762,766,共5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是新生儿期危重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自然病死率极高,需在出生后早期干预治疗。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及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PA/IVS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卫 张海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在开胸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行镶嵌治疗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记录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结果 9例室间隔完整型肺...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在开胸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行镶嵌治疗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记录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结果 9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重度肺动脉狭窄接近闭锁,右心室发育尚可,三尖瓣Z值>-2,全组均采用开胸术非体外循环下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达到(90±4)%,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2例患儿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住院死亡。平均随访时间(8±3)个月,所有患儿仍均伴有轻-中度肺动脉狭窄,1例患儿因术后肺动脉狭窄再次行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扩大手术。结论镶嵌方法行肺动脉瓣切开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可提供足够的肺血流促进三尖瓣以及右心室发育,可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于心脏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治疗 球囊扩张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胡锐 陈俊 +3 位作者 莫绪明 陈晔 姜杰 左维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临床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的30例PA-IV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通过估测三尖瓣Z...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要点及其与临床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的30例PA-IVS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通过估测三尖瓣Z值评价右室发育情况用以指导手术。结果:30例患儿均经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后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有28例在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外2例虽图像质量不佳,但结合彩色及连续多普勒超声仍高度怀疑PA-IVS。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病程早期可及时对PA-IVS做出可靠诊断,同时评价右室发育情况用以指导手术,在术前探查中应着重注意观察肺动脉闭锁的水平、右室及三尖瓣发育状况、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右室-冠状动脉交通以及预测是否存在右室依赖的冠状动脉循环等,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患儿的筛选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计术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期心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迎龙 于存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报告4例心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婴幼儿的一期手术根治结果,讨论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4例患儿均为男婴,肺动脉闭锁部位均发生在肺动脉瓣水平,右心室3个部分都存在,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10个月、11... 目的:报告4例心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婴幼儿的一期手术根治结果,讨论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4例患儿均为男婴,肺动脉闭锁部位均发生在肺动脉瓣水平,右心室3个部分都存在,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10个月、11个月和23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结果:4例患儿均顺利度过了围术期,无并发症及死亡,根治效果满意。结论:心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如闭锁发生在肺动脉瓣水平且右心室3个部分均存在,可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行一期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闭锁 一期根治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峰 李仲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1例PA-IV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年龄34 d至2岁8月,平均(8.00±9.04)月;体质量4.2~10 kg,平均(6.67±1.8...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1例PA-IV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年龄34 d至2岁8月,平均(8.00±9.04)月;体质量4.2~10 kg,平均(6.67±1.86)kg.合并畸形:11例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右心室流出道肥厚性狭窄10例,右心室发育不良合并三尖瓣重度狭窄2例.手术方法: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扩张+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低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肺动脉干重建术+动脉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Glenn手术1例;Fontan手术1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18.2%),此2例均有严重的右心室发育不良,其中1例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加宽术,1例行Fontan手术,均死于右心衰竭.8例获得随访,时间1月至3年,平均为13月.8例患儿经皮氧饱和度均大于0.90.肺动脉瓣轻度狭窄1例;右心室流出道轻度狭窄1例.结论 PA-IVS一旦诊断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右心室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闭锁 FONTAN手术 右心发育不良 右心流出道 间隔缺损修补术 2004年6月 动脉导管结扎术 浅低温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方法 北京儿童医院 动脉导管未闭 非体外循环下 肺动脉 回顾性研究 2001年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胎儿的分型、评估及其出生后随访 被引量:6
8
作者 邹鹏 孙善权 +4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李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进行分型与评估。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PA/IVS和CPS的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右心室的发育及肺动脉瓣开放的进展及相关性。结果100例PA/IVS和CPS胎儿中,Ⅰ、Ⅱ和Ⅲ型分别为69、19和12例。Ⅰ和Ⅱ型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Ⅲ型未发现TR。Ⅲ型均为PA/IVS,其中有7例出现心室冠状动脉交通。在PA/IVS中,11例胎儿出现肺动脉的明显发育不良。生后接受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15例为PA/IVS,8例为CPS,Ⅰ和Ⅱ型分别为21和2例。2例分别由胎儿期的中度和重度肺动脉狭窄(PS),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新生儿期的右室长径与左室长径的比值(RV/LV长径比值)较胎儿期变小。胎儿与新生儿期的中至重度TR均有22例。在镶嵌治疗后,1例PA/IVS患儿在术后7 d死亡,22例门诊随访,三尖瓣Z值、TV/MV比值和RV/LV长径比值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加,手术前与随访后的中至重度TR由22例减少至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分型与评估,TR的程度轻而右室发育不良较重,胎儿期部分中至重度PS可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胎儿右室发育不良程度呈加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发育不良 三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的手术治疗
9
作者 张泽伟 孙柏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and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占新生儿紫绀型心脏病的1/3,自然死亡率高,如生后不予治疗,约50%的患儿在2周内、80%的患儿在6个月内死亡。
关键词 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手术治疗 SEPTUM 先天性心脏病 紫绀型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死亡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
10
作者 周启宇 王强 +1 位作者 李庆和 左景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8期501-501,共1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强,李庆和,左景珍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岁,体重8.5kg。生后即发现紫绀,活动受限,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发育不佳,不能行走。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手术治疗一例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周启宇,王强,李庆和,左景珍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岁,体重8.5kg。生后即发现紫绀,活动受限,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发育不佳,不能行走。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w/6级连续性杂音,剑突下闻及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型 肺动脉闭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Flow联合STIC在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吴温瑞 李天刚 +4 位作者 马斌 燕志恒 王瑷琳 韩苗苗 杨天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low)联合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诊断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缺(PA-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4例PA-VSD胎儿心脏二维、HD-Flow联合STIC图像,评估HD-Flow联合STIC在PA-VSD不同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流成像(HD-Flow)联合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诊断胎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缺(PA-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44例PA-VSD胎儿心脏二维、HD-Flow联合STIC图像,评估HD-Flow联合STIC在PA-VSD不同分型诊断中的效能,并探讨PA-VSD胎儿动脉导管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相关性。结果:HD-Flow联合STIC诊断44例PA-VSD,其中A型42例,C型2例。HD-Flow联合STIC能够清晰显示胎儿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及动脉导管血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型动脉导管内径和左、右肺动脉内径均呈正相关(r=0.507、0.404,P<0.01)。结论:HD-Flow联合STIC能够明确诊断PA-VSD并分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A型PA-VSD胎儿动脉导管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胎儿 间隔缺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智琪 莫绪明 +5 位作者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左维嵩 陈俊 束亚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总结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经验。方法:纳入2009-09至2013-05在我院实施外科镶嵌治疗的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PA/IVS)患儿47例,年龄为3 h^6个月。所有患儿均正中开胸,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用套管针... 目的:总结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经验。方法:纳入2009-09至2013-05在我院实施外科镶嵌治疗的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PA/IVS)患儿47例,年龄为3 h^6个月。所有患儿均正中开胸,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用套管针于右心室流出道距肺动脉瓣约2 cm处进行穿刺并穿过闭锁的肺动脉瓣,置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注水扩张。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肺动脉瓣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口直径、监护室滞留时间、再手术治疗等指标。结果:本组患儿术中无死亡,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67.4%→98.3%→84.3%),但多数患儿术后1~3 h开始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有一定的波动(31.2 mmHg→36.8 mmHg→41.2 mmHg),术后肺动脉瓣口直径较术中略有缩小,约缩小1~2 mm。多数患儿术后早期血压表现为容量依赖性,携带呼吸机平均时间(3.2±0.4)d,监护室平均滞留时间(6.3±0.5)d。5例(10.64%)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包括右心功能不全2例,因低氧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重度感染1例。术后随访,42例存活患儿均存在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已有5例患儿接受再手术治疗,4例患儿行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扩大及三尖瓣成形术,1例患儿行二次球囊扩张术,其中有2例患儿术后死亡,1例患儿在术后1周因动脉导管直径渐缩小,持续低氧血症,行经右心室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结论:外科镶嵌治疗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易操作等优势,近期疗效良好,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 镶嵌治疗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新生儿治疗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晴 杨健萍 +3 位作者 沈加 陈笋 武育蓉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断分为产前组(n=15)及产后组(n=13)。产前组于胎儿期明确诊断后即制定干预方案,产后组自外院转诊并明确诊断后制定干预方案。所有患儿均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在新生儿期接受PBPV,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心脏彩色超声及介入术中的测量值。结果 28例患儿接受PBPV平均日龄为(7.53±3.18)d,平均体质量为(3 102.32±708.40)g,其中PA/IVS 9例,CPS/IVS 19例,随访时间(18.82±5.22)月,无死亡病例。产前组入院日龄及首次治疗日龄明显小于产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产前组血流动力学较产后组稳定,产后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访过程中,两组再介入率、双心室循环情况及术后1年右室和肺动脉瓣的发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有助于对PA/IVS及CPS/IVS患儿的早期干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 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 产前诊断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支爱华 蒋世良 +6 位作者 凌坚 黄连军 赵世华 张岩 张戈军 王云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 16例 ,明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电子束CT检查 2例 ,清楚显示肺动脉发育。结论 PA/IVS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造影。造影中应重点注意右室、肺动脉发育情况 ,体肺侧支及是否伴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间隔完整 右心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江 耿斌 +2 位作者 崇梅 李文秀 张桂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合并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RVDCC)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就诊,经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合并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RVDCC)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就诊,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例PA/IVS合并RVDCC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PA/IVS未合并RVDCC的胎儿和正常胎心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4例PA/IVS合并RVDCC胎儿中,3例引产后经尸解证实,1例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与PA/IVS未合并RVDCC胎儿及正常胎心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比较,PA/IVS合并RVDCC胎儿超声心动图除了具有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一般超声影像学特征(室间隔完整、肺动脉膜性闭锁和动脉导管逆灌等)外,还具有:①右心室显著发育不良、右室壁多显著肥厚、三尖瓣口(环)径明显缩小和Z值﹤-3;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右室心肌内冠状窦隙开放,形成右心室与冠状动脉的异常血流交通;③异常血流方向为从右心室至冠状动脉灌注为主的双期双向血流信号。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PA/IVS合并RVDCC,一经确诊,应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 依赖冠状动脉循环 三尖瓣Z值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伴完整室间隔五例尸检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崇厚 朱清於 +5 位作者 吴波 肖紫安 武海燕 李凤山 武卫平 汪国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274-276,I009,共4页
本文5例肺动脉闭锁伴完整室间隔,对其心脏解剖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此症为右心室发育不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通过文献复习,对其手术的适应证作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完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完整性肺动脉闭锁伴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1例报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兰 耿斌 王丹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4,共2页
1临床资料 某孕妇,23岁,孕1产0,孕32周,到本院常规彩超检查,使用仪器:GE-Voluson730ProV。胎儿双顶径7.8cm,头围27.4cm,腹围25.1cm,股骨长5.3cm,估计超声孕周29周+5d,胎心率129次/min,胎儿头颅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颜面、嘴唇、胃泡... 1临床资料 某孕妇,23岁,孕1产0,孕32周,到本院常规彩超检查,使用仪器:GE-Voluson730ProV。胎儿双顶径7.8cm,头围27.4cm,腹围25.1cm,股骨长5.3cm,估计超声孕周29周+5d,胎心率129次/min,胎儿头颅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颜面、嘴唇、胃泡、肝脏、双肾、膀胱、四肢可显示,未见异常,脐动脉S/D 3.4。心脏多切面显示:室间隔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 依赖冠状动脉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颖 周爱卿 +4 位作者 黄美蓉 孙锟 李奋 肖婷婷 傅立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解剖类型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其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造影结果,分析肺血来源、肺动脉发育情况和合并畸形及其与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233例中中央肺动... 目的研究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解剖类型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其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造影结果,分析肺血来源、肺动脉发育情况和合并畸形及其与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233例中中央肺动脉存在,肺血单纯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112例(48.1%),其中1例为双侧动脉导管(0.5%);中央肺动脉和大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均存在者104例(44.6%);无中央肺动脉,仅有MAPCA供应肺血者17例(7.3%)。肺动脉闭锁部位以右室流出道和瓣膜闭锁最多见(48.1%)。侧支血管的来源包括直接的主动脉-肺侧支动脉,间接的主动脉-肺侧支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合并畸形包括心脾综合征、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多发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残存、内脏异位症、上下心室、肺静脉异位引流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并可合并多种心内、心外畸形,影响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间隔缺损 病理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姑息性手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管发育促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永辉 花中东 +4 位作者 王旭 闫军 王强 李守军 马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分期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至2012-08连续在我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92例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室间...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分期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至2012-08连续在我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92例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患者,以比较行体肺分流术(n=47)和姑息性RV-PA连接术(n=45)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肺血管发育情况以及最终根治率等的差异。结果:平均随访(2.01±1.02)年时,两组肺血管发育指标Nakata指数、McGoon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01),但两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 0.05)。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最终获得解剖学根治的比例明显高于体肺分流术组(62.2%vs 31.9%,P<0.01)。根治手术时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紫绀情况较体肺分流术组改善明显,手术时间也明显减少(P均<0.001);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虽有缩短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体肺分流术,姑息性RV-PA连接术作为促进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分期手术的姑息手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根治率,可能有利于二次根治手术时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合并间隔缺损 肺动脉发育不良 姑息性右心肺动脉连接术 体肺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诊断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立群 侯亚平 +3 位作者 刘永 汪国石 耿左军 宋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16例PA/VS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该病及其伴随的多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患者的McGoon指数及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作为临床治疗的参...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16例PA/VSD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该病及其伴随的多种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测量患者的McGoon指数及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结果:CT对本组病例均做出了正确诊断,且发现了多种伴随的畸形,本组病例中15例合并主动脉骑跨,12例发现较为明显的体肺循环侧支血管(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MAPCAs)形成,5例伴发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头臂动脉发育异常,1例可见房间隔缺损。本组病例McGoon指数>1.2者5例,而Nakata指数>150 mm2/m2者共计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PA/VSD具有极高的诊断正确率,特别是对于体肺循环间的侧支及合并的畸形的显示和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间隔缺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