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房逆传对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影响及其意义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朱平 周敬群 +7 位作者 骆峰 戚本玲 范玲玲 李俊明 李书国 胡斌 彭万军 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室房逆传 (VAC)对兔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其中 3 2只成功制作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以 2 0 0次 /分的起搏频率起搏右心室 ,将家兔分为 1∶1VAC组... 目的 :探讨室房逆传 (VAC)对兔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其中 3 2只成功制作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以 2 0 0次 /分的起搏频率起搏右心室 ,将家兔分为 1∶1VAC组 ( 2 2只 )、非 1∶1VAC组 ( 10只 )。观察心室起搏 1h ,2h ,4h ,7d后窦房结功能低下家兔模型右心房压、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的变化 ,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① 1∶1VAC组心室起搏 1h后右心房压明显升高 (P <0 0 1) ,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h后右心房压继续升高 (P <0 0 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激动时间延长 (P <0 0 1) ,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 (P <0 0 1) ,心肌波长指数减小 (P <0 0 1) ;4h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 (P <0 0 1) ;7d后右心房压恢复至原来水平 (P >0 0 5 ) ,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变化更明显 (P <0 0 1)。②非 1∶1VAC组心室起搏 1h后右心房压明显升高 (P <0 0 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h、4h后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房逆传 结功能 肌电 实验研究 有效不应期 波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三径路伴P波跨越式传导及室-房逆传文氏现象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琳 李乔华 +1 位作者 曹阳 李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结三径路 P波跨越式 心电 -文氏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起搏不良导致PMT反复发作1例
3
作者 陈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68-870,875,共4页
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可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而狭义的PMT是一种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常由室房逆传所致。本文报道1例病人在起搏器植入早期出现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导致心房起搏不良,从而诱发室房逆传及PMT反复发作,几乎呈无休止... 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可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而狭义的PMT是一种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常由室房逆传所致。本文报道1例病人在起搏器植入早期出现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导致心房起搏不良,从而诱发室房逆传及PMT反复发作,几乎呈无休止性。虽然起搏器具有PMT自动终止程序,但由于心房起搏不良的存在,PMT依然呈短阵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出现气急、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最终通过延长PVARP使PMT不再发生,并将其下限起搏频率减慢至50 BPM,而且AV间期保持250 ms不变,以减少心房脉冲的发放并鼓励自身窦性下传激动的出现,心房及心室起搏比例明显减少,这样既节省了起搏器电能又符合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不良 室房逆传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