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与确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杰 李军 +6 位作者 陈恒文 谭雨晴 解紫从 武佶 孟超 李赵陵 张乐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背景民族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诸多优势,然而民族医药滥用的情况普遍,并且缺乏专属的临床用药推荐,因此规范民族医药诊疗室性早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方法问... 背景民族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诸多优势,然而民族医药滥用的情况普遍,并且缺乏专属的临床用药推荐,因此规范民族医药诊疗室性早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方法问询专家为共识专家组,涵盖心血管、循证医学、药学领域的专家,心血管方面包括中医、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朝鲜医、壮医等多民族医专家。基于文献和专家访谈报告,课题组检索中医、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朝鲜医、壮医等多民族医治疗室性早搏的相关文献。于2023年4月对14位各民族医专家进行一对一线上访谈。整合访谈结果及专家经验,由共识指导委员会、工作组共同起草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稿,并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5—7月开展两轮问卷调查,并评价问卷的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和信度。结果专家组具有多学科协作、权威性和地域代表性的特点。两轮德尔菲法积极系数为99.1%,5个背景问题的均分>4分且满分>40%,10个前景问题的均分>3.9分且满分比>35%,9个结局指标的均分>7分且满分比>30%,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4.9%、16.3%、17.6%。临床问题、结局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7、0.316,χ^(2)检验P<0.05,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3、0.905,均>0.700,质量控制结果较理想,问卷设计可信度高。结论借助德尔菲法,构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所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为后续共识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室性早搏复合征 多民族医药 德尔菲法 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庄晓华 桂燕萍 +5 位作者 牛晓萍 张家友 顾兴建 赵亮 徐涛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1)与非消融组比较,消融组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明显减少[(125±113)个/24 h vs(17 813±1 542)个/24 h,P<0.01];超声心动图的各项参数[LVEDD(44.1±4.0)mm vs(48.9±3.8)mm;LVESD(27.0±3.7)mm vs(30.1±4.2)mm;IVSd(7.5±0.8)mm vs(8.5±0.8)mm;LVPWd(7.5±0.8)mm vs(8.5±0.9)mm;LVEF(0.72±0.06)vs(0.64±0.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减少[(125±113)个/24 h vs(23 662±12 559)个/24 h,P<0.01],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44.1±4.0)mm vs(50.6±5.4)mm]、LVESD[(27.0±3.7)mm vs(32.1±5.3)mm]、IVSd[(7.5±0.8)mm vs(8.8±1.1)mm]、LVPWd[(7.5±0.8)mm vs(8.7±1.1)mm]明显减小(P<0.05);LVEF[(0.72±0.06)vs(0.64±0.09)]显著提高(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室性早搏复合征 射频电流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期前收缩负荷及血尿酸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鸿宇 华琦 +1 位作者 朱玮玮 刘建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期前收缩负荷、血尿酸及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PVC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合并MS分2组,PVC合并MS为合并组60例,PVC未合并MS为未合并组91例,分析2组PVC负荷和心功能参数等。结果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组PVC频次、PVC负荷、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15808.5±10202.9)次vs(12151.8±7215.9)次、(15.7±9.5)%vs(12.2±6.9)%、(339.27±101.95)μmol/Lvs(307.85±83.56)μmol/L,P<0.05];合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MS可能促进血尿酸升高及PVC的发展,引起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应早期给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室性早搏复合征 尿酸 期前收缩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丽 郭丽君 王立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 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1000次/24 h)的50例青年患者作为室性早搏组,50名青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静态和24 h心电图作为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与多普勒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组E峰减速时间较长[(203.2±22.9)ms比(192.4±16.1)ms,t=-2.730,P=0.00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较低[(10.3±2.8)cm/s比(11.9±2.9)cm/s,t=0.748,P=0.01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Ea的比值(E/Ea)较高(6.6±0.8比6.0±0.4,t=-0.77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组Ea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的比值(Ea/Aa)较低(1.02±0.33比1.11±0.30,t=1.466,P=0.1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室性早搏总搏数与Ea(R=-0.686)和Ea/Aa(R=-0.654)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R=0.43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Exp(B)=2.070,P=0.002]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之一,即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是健康受试者的2.07倍。结论频发(≥1000次/24 h)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可导致青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海明 张家友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的频发室早患者共49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消融(三维组,n=29),一组使用常规X线指导消融(常规组,n=... 目的探讨使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的频发室早患者共49例,分为两组,一组使用CARTO3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消融(三维组,n=29),一组使用常规X线指导消融(常规组,n=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X线用量、手术费用、并发症、成功率和复发率等差异。结果三维组即刻成功率为100%(29/29),常规组为95%(19/20);常规组有3例并发症,三维组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个月,常规组复发3例(15.0%),三维标测组无复发。三维组X线透视时间少于常规组[(1.3±3.6)min vs(44.2±28.2)min,P<0.01],相应的X线用量也大为减少[(93±242)mGy vs(3 919±2 309)mGy,P<0.01],但手术费用较高(P<0.01)。两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维组29例患者中,有20例(69.0%)完全无X线透视。结论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早射频消融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显著减少X线透视时间和X线曝光量,部分可实现完全无X线透视完成消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室性早搏复合征 导管消融术 电解剖标测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室性早搏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都鹏飞 项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PVC)的高危因素,以期更合理地处理早搏患儿。方法对收治的256例住院或门诊患儿进行观察,通过临床和普通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单纯性PVC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单纯性...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PVC)的高危因素,以期更合理地处理早搏患儿。方法对收治的256例住院或门诊患儿进行观察,通过临床和普通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单纯性PVC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单纯性PVC与病理性PVC在发作频率、昼夜节律改变、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PVC形态分析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幼儿时期PVC多为病理性,且频发、昼夜节律改变不明显、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以及多形性、多源性、联律形成被认为是PVC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水平研究
7
作者 郝晋瑶 汤祥瑞 +1 位作者 程德均 关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 目的 探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omal Polymerase 1,PAR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40例为研究组,根据LVEF的不同分为高射血分数组88例、中射血分数组96例和低射血分数组56例。选择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对比不同LVEF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及血清PARP1和Nrf2水平,分析血清PARP1和Nrf2水平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LVEF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1±10.57)%vs(61.25±18.57)%,P=0.000]。高射血分数组、中射血分数组、低射血分数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射血分数组患者主要为室性心动过速。研究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53±3.18)μg/L vs(6.74±1.43)μg/L,P=0.000],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37)μg/L vs(1.85±0.31)μg/L,P=0.000]。低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中射血分数组和高射血分数组(P<0.05),中射血分数组血清PARP1水平明显高于高射血分数组,血清Nrf2水平明显低于高射血分数组(P<0.05)。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ARP1水平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00),Nrf2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00)。结论 低LVEF心律失常患者易发严重室性心动过速,且与血清PARP1正相关,Nrf2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多(ADP核糖)聚合酶1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桂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33-2834,共2页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室性期前收缩>400次,房性期前收缩<50次的患者174例,采用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绘制全部心搏Lorenz散点图及窦性心搏Lorenz散点图...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室性期前收缩>400次,房性期前收缩<50次的患者174例,采用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绘制全部心搏Lorenz散点图及窦性心搏Lorenz散点图,记录期前收缩点集、期前收缩前点集、期前收缩后点集、主点集及二联律点集。结果阵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呈三分布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完全代偿间期呈四分布图;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期前收缩为间位性时呈五分布图。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期前收缩点集和期前收缩后点集位置多变,密度不同;靠近原点或远离原点;其长度可较长,≥主点集的长度。室性期前收缩的期前收缩后点集与45°线有明显的角度,为14°~21°,平均19°,其上端出现斜率不变、拐向45°线及背离45°线三种走向。结论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独特的图形特征可反映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率依赖性及联律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ENZ散点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焦虑状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乔智力 徐彪 +1 位作者 赵莹 庄如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时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目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时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合并焦虑状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和美利曲辛10mg),早、午各一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由(21.49±3.38)分降低至(9.24±1.16)分,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由(7625±2025)次降至(981±1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期前收缩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vs45.0%,P<0.05)。结论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降低室性期前收缩合并焦虑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少期前收缩次数,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焦虑 抗心律失常药 氟哌噻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聪敏 董同庆 汤建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菊香 聂连涛 李中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心脏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心脏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比值(E/A)。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分为无室性期前收缩组(104例)和室性期前收缩组(125例),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组患者进行Lown分级。结果室性期前收缩组室间隔厚度大于无室性期前收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室间隔厚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2,P〈0.05)。Lown分级为Ⅰ级者室间隔厚度以8.0~11.9 mm为主(40例,66.7%),Lown分级为Ⅱ、Ⅲ级者室间隔厚度以12.0~13.9 mm为主(10例,58.8%;18例,60.0%),Lown分级为Ⅳ级者室间隔厚度以8.0~11.9 mm为主(10例,55.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与室间隔厚度增加有关,且室间隔厚度的增加会影响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高血压 室间隔 LOW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揭示的室房传导现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莹 王倩 +1 位作者 石娜 谷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06-1107,共2页
心室异位搏动或起搏时,激动沿正常房室通道或旁道从心室传到心房时所表现的心电现象称为室房传导现象。室房传导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心电现象的电生理基础,也是引发起搏器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当心脏传导系及各... 心室异位搏动或起搏时,激动沿正常房室通道或旁道从心室传到心房时所表现的心电现象称为室房传导现象。室房传导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心电现象的电生理基础,也是引发起搏器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当心脏传导系及各腔室处于静息状态时,心房激动可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并激动心室,同样,心室激动也可通过房室通道逆传心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脏传导系统 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性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晓丹 吕聪敏 +2 位作者 杜琼颖 田晨光 胡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T2DM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T2DM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 h监测,记录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部位,分析是否出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异常。结果病例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100次为109例(79.0%),对照组为68例(66.7%)。病例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100次比例高于对照组(χ~2=4.597,P<0.05)。病例组0:00~5:59、18:00~23: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高于对照组,6:00~11: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0:00~5:59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均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病例组起源于左心室心尖部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高于对照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TO、TS及DRs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更加频繁,尤其在凌晨显著,以起源于左心室心尖部为主,窦性心率震荡(HRT)及DRs异常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糖尿病 2型 老年人 窦性心率震荡 连续心率减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宏颖 丁连芹 +1 位作者 黎辉 潘震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起源于AMC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患者,收集心电图以及三维标测图,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患者X射线下左前...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起源于AMC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患者,收集心电图以及三维标测图,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患者X射线下左前斜体位,经三维标测系统标测后确定AMC为激动最早处,3例成功消融,冷盐水灌注大头消融有效,安全,术后即刻室早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心电图特点:V1-V6导联呈R或Rs形,胸导联无移行;电轴右偏;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三维标测AMC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位置均位于主动脉瓣下,X线与三维标测图左前斜位能明确显示靶点与二尖瓣毗邻关系,且10 ms激动区域为长轴横向。结论起源于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胸导也呈R或Rs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VALSALVA窦 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15
作者 江海龙 张家友 +4 位作者 廖德宁 杨志健 周卫建 钱建英 刘美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复合征 左室流出道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明 刘金涛 +4 位作者 胡艳艳 王丽慧 张小庆 李秋菊 宣林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阴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气阴两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期前收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 73.3%,P=0.038)。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各类期前收缩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总心搏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6.7%vs 16.7%,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阴两虚 心律失常 心性 室性早搏复合征 肌钙蛋白T 每搏输出量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冠心病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云 卢辉和 +1 位作者 盛臻强 王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381例,按病因分为对照组(36例)、室性期前收缩组(室早组,26例)、高血压组(184例)、糖尿病组(53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381例,按病因分为对照组(36例)、室性期前收缩组(室早组,26例)、高血压组(184例)、糖尿病组(53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组(高合组,55例)和糖尿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组(糖合组,27例),比较6组冠心病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冠心病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7.83%、58.49% vs 27.78%,P<0.05),而室早组阳性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合组与高血压组、糖合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冠心病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新发室性期前收缩对冠心病诊断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秀芳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升高,震荡斜率及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受损组震荡初始降低,震荡斜率及SDNN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呈正相关(r=0.5347,r=0.3419,P<0.01),与震荡斜率及SDNN呈负相关(r=-0.4633、r=-0.3682,P<0.01)。结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震荡相关,老年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心血管疾病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率 室性早搏复合征 葡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开胸右室起搏方法建立犬心动过速心肌病模型的初步尝试
19
作者 庄晓华 徐涛 +1 位作者 王昊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初步尝试建立室性早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犬模型,并探讨频发室早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起搏组(n=8)。起搏组犬在开胸直视条件下,分别于右室心尖和右室流出道缝制起搏电极,连接脉冲发放器,调节起搏参... 目的初步尝试建立室性早搏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犬模型,并探讨频发室早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起搏组(n=8)。起搏组犬在开胸直视条件下,分别于右室心尖和右室流出道缝制起搏电极,连接脉冲发放器,调节起搏参数,建立室性早搏二联律模型。假手术组同样行开胸手术,但不给予起搏。术前及术后4周,所有犬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4周后,起搏组1只犬死于感染;起搏组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cm)较术前增大(3.35±0.27vs2.86±0.10,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cm)也较术前增大(2.72±0.21vs 2.07±0.20,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小[(43.66±3.88)%vs(67.57±4.49)%,P<0.05]。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开胸右室程序起搏可初步建立室性早搏二联律犬模型,频发室性早搏可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二联律 扩张型心肌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