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宅小区室外微气候及热岛潜势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卫武 张翼 +1 位作者 吴春玲 余雷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17-5124,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居住小区室外微气候特点,给出2种改进方案并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风环境与热环境特点,提出基于表面平均温度的改进热岛潜势(improved heat island potential,IHIP),以IHIP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的小区热...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居住小区室外微气候特点,给出2种改进方案并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风环境与热环境特点,提出基于表面平均温度的改进热岛潜势(improved heat island potential,IHIP),以IHIP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的小区热岛效应强度,研究化率对小区IHIP的影响,计算得到小区绿化率与IHI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区表面平均温度分布来看,道路表面温度>屋顶表面温度>日照区地面温度>日照区墙面温度>日影区墙面温度>日影区地面温度>绿地表面温度;对于相同材质的道路,顺着来流风向的道路表面平均温度比垂直于来流风向的道路温度低3.1℃;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使得小区风速更加均匀,有助于降低小区内空气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小区建筑表面材料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表面温度,使得IHIP明显降低;小区绿化率每增加10%,IHIP降低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潜势 室外微气候 风环境 热环境 建筑表面材料 小区建筑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光伏围护结构对室外微气候和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黄梦怡 陈逸晨 +1 位作者 樊一帆 葛坚 《园林》 2025年第9期44-53,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成为建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区BIPV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外微气候的影响及其产能的分析仍缺乏综合量化结果。基于BIPV物理模型,建立了考虑光...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成为建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气候条件,不同气候区BIPV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外微气候的影响及其产能的分析仍缺乏综合量化结果。基于BIPV物理模型,建立了考虑光伏影响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建筑能耗模拟(BES)耦合模型。以严寒(哈尔滨)、夏热冬冷(杭州)和夏热冬暖(广州)三个地区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在保持建筑表面反射率(0.3)与光伏等效反照率(0.3)一致的条件下,量化评估BIPV的影响。结果表明:(1)BIPV表面温度低于表面反照率为0.3的无BIPV的建筑表面温度,从而降低建筑室外的平均辐射温度(MRT)。冬季哈尔滨、杭州和广州峰值MRT分别降低0.62℃、0.74℃和0.74℃,对应平均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最大降幅达0.21℃、0.47℃和0.46℃,但对平均气温(AT)的调节较弱(降幅≤0.08℃)。(2)BIPV铺设后,日间时段UTCI降幅随太阳辐射增强而提升,至辐射峰值时段14:00,广州夏季UTCI最大波动达-0.70℃。(3)不同气候区通过太阳辐照度和气候条件分别影响光伏发电量和建筑冷热负荷。夏季哈尔滨太阳辐照度高、制冷负荷低,发电量为104.1 Wh/m2,建筑能耗为257.2 Wh/m2,能源自给率达40.5%,高于杭州(30.5%)和广州(19.7%)。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气候区应用BIPV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不同气候 室外微气候 发电量 建筑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