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回灌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学钰 张文静 +3 位作者 何海洋 石旭飞 王寒梅 焦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4-1409,1433,共7页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评价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化学场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手段,对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主要溶质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评价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化学场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手段,对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主要溶质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水岩反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主要受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及含水层矿物相(方解石、白云石、钾长石)溶解作用的影响;受回灌过程中地下厌氧环境向好氧环境发展的影响,含水介质中的As、Cr、Fe等元素存在溶出趋势,回灌后As-Fe元素的变化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随着回灌时间的增加,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其水化学类型由初始的Cl-HCO3-Na型逐步向Cl-HCO3-Na-Ca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地下水 室内模拟实验 水岩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淡水透镜体演变规律的室内模拟实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甄黎 周从直 +2 位作者 束龙仓 曹英杰 耿海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5,共5页
淡水透镜体作为海岛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对其在天然和开采条件下的演变规律研究是海岛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首要任务。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型,对海岛淡水透镜体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模拟了降雨补给条件下淡水透镜体的形... 淡水透镜体作为海岛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对其在天然和开采条件下的演变规律研究是海岛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首要任务。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型,对海岛淡水透镜体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模拟了降雨补给条件下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过程;在无补给条件下,开采淡水时倒锥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开采量达到3.73×10-5m3/s时,倒锥进入抽水井,淡水透镜体被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透镜体 室内模拟实验 过渡带 倒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与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其钊 余汇成 +1 位作者 王清安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说明所使用的初期蔓延过程的增长模型在物理上是合理的。从实验结果分析看出 ,在着火后 2 0 s以内 ,及在着火后 80 s~ 1 0 0 s锥形火焰向环形火焰转化时 ,火蔓延速度与加速度剧烈地波动。由理论模型计算得到 ,森林火灾从一个点火源着火以后 ,大约需要 0 .5h才能达到稳定的蔓延速度 ,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 ,在室内模拟这个过程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蔓延速度 室内模拟实验 增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激光传输特性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纵横 张静 张文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为了研究大气信道在特定条件下对光束的影响,建立基于双波长同信道传输的室内模拟大气实验系统,对不同浓度的雾气和粉尘分别进行了模拟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水蒸气密度与衰减系数近似满足线性关系,且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大而减小,当雾... 为了研究大气信道在特定条件下对光束的影响,建立基于双波长同信道传输的室内模拟大气实验系统,对不同浓度的雾气和粉尘分别进行了模拟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水蒸气密度与衰减系数近似满足线性关系,且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大而减小,当雾气浓度达到一定时趋于一致;根据测量数据拟合出粉尘浓度与透射率满足指数关系,符合比尔-郎伯定律;实验测试数据结果与大气散射理论相符合。该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对研究大气对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大气信道 室内模拟实验 衰减系数 粉尘浓度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的差异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建路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李洋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配制的三元体系,其高浓度小段塞比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率高,而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比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别更明显;在注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人造岩心的驱油效果优于天然岩心;随着化学剂用量的降低,这种差异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天然岩心 人造岩心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粉土路基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朱登元 管延华 +2 位作者 刘惠忠 王倩 张庆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5-1431,共7页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实验,对粉土路基强度、刚度在毛细水作用下的衰减规律和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路基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模拟新建路基、潜水位20 cm/50 cm的毛细水作用路基、袖阀管注浆劈裂土体加固路基等4个工况,得到粉土路基土体含水率...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实验,对粉土路基强度、刚度在毛细水作用下的衰减规律和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路基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模拟新建路基、潜水位20 cm/50 cm的毛细水作用路基、袖阀管注浆劈裂土体加固路基等4个工况,得到粉土路基土体含水率的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指标;在分级循环加卸荷载的作用下,得到路基模型总体刚度、受力和变形的特性;挖除路基模型,观察袖阀微桩及浆液扩散的形态。结果表明:毛细水作用可使粉土路基模型总体刚度降低70%,土体抗剪强度下降,路基竖向塑性变形随荷载增大快速增加;水平分层劈裂土体凝固的浆液不仅阻断了毛细水的上升通道,而且与底端扩大的微桩形成空间骨架与土体共同作用,骨架与土体各承担荷载大约50%,袖阀管加固粉土路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路基 袖阀管桩法 劈裂注浆 稳定性衰减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阻力控制系统实验分析与动态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董秀林 史维祥 +1 位作者 周福章 董国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拖拉机阻力控制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测定出系统存在三个不同的响应频段以及低幅阻力扰动的不响应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性能。
关键词 拖拉机 阻力控制系统 室内模拟实验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有乐 周智芳 +2 位作者 王立京 张建奎 孙苑菡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对黄河兰州段氨氮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采用稳态一维降解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氨氮的室内降解系数为0.014d-1,并根据黄河兰州段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温度和坡度修正,计算出黄河兰州段不同水期时的氨氮降解系数.
关键词 氨氮 降解系数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杭州地铁隧道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广峰 陈惠芳 +2 位作者 洪敏 管金林 赵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研究目的:杭州地铁1号线Ⅰ标段滨康路站至西兴站区间含有沼气层,沼气(瓦斯)在隧道里的聚集将直接危胁到盾构施工和建成后运营安全,可能的瓦斯爆炸甚至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周边的居民。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分析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提出临... 研究目的:杭州地铁1号线Ⅰ标段滨康路站至西兴站区间含有沼气层,沼气(瓦斯)在隧道里的聚集将直接危胁到盾构施工和建成后运营安全,可能的瓦斯爆炸甚至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周边的居民。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分析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提出临界影响值和预防措施。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对施工及环境的危害程度,拟定了针对土层中有害气体需进行的安全评估内容。以杭州地铁工程为例,研究确定了沼气排放的解决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沼气浓度对施工和运营的临界影响值,并采用在地面上打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将富涵在地下浅层中的沼气排出,降低或消除沼气引起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地铁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聚集 室内模拟实验 现场足尺试验 气体临界浓度 钻孔 减压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定龙 徐冉 +2 位作者 吕浩 万玉山 杨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100,共7页
以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筛选体系,筛选最佳修复方法。根据特征污染筛选结果、场地修复目标及业主需求等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施工现场微调等方法,确定污染场地最优修复方案。结果表明,作为Cd、苯并[a... 以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筛选体系,筛选最佳修复方法。根据特征污染筛选结果、场地修复目标及业主需求等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施工现场微调等方法,确定污染场地最优修复方案。结果表明,作为Cd、苯并[a]芘复合污染场地,根据筛选体系结合Topsis法进行评估,确定场地修复技术为异位化学淋洗。运用响应曲面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多因素实验进行室内模拟,确定最佳修复条件。采用0.6mol/L柠檬酸与20g/Lβ-环糊精进行复配的淋洗剂,在pH=3.0、淋洗温度35.00℃、液固比(淋洗剂与土壤的体积质量比)6.00mL/g、搅拌强度320.00r/min下,淋洗4次,每次淋洗3.4h,对某化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中Cd、苯并[a]芘的去除量分别为69.88、39.20mg/kg,去除率分别达80.14%、70.50%,达到预期修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修复方案 筛选体系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岩 张菂 +3 位作者 樊晓伊 张金通 杨瑞莎 叶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原油膨胀性好,易降黏,易混相;最小混相压力为25 MPa,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可达到近混相驱,驱油效率较高,具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对CO_(2)驱开发技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五点法井网,连续注气开发,预计提高采收率13.37%,CO_(2)换油率0.330 t/t,为下一步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本布图油田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驱替 室内模拟实验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子长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红霞 罗金海 +2 位作者 王彦龙 黎力 杨易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了提高子长油田降沟区块的产量和采收率,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和适用条件入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考察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40℃、矿化度5×103mg/L的油藏条件下,注入菌液质量分数为2%~5%的M1系列、M2系列菌组后增油效... 为了提高子长油田降沟区块的产量和采收率,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和适用条件入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考察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40℃、矿化度5×103mg/L的油藏条件下,注入菌液质量分数为2%~5%的M1系列、M2系列菌组后增油效果明显,可以提高采收率10%,投入产出比为1∶11.2.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子长油田降沟区长2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油田 微生物采油 室内模拟实验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作用中铁对土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代志宏 吴恒 张信贵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水 土体系中铁与水溶液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深入探讨了铁的含量、存在状态对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土中的总铁含量和土体结构强度随着浸泡时间呈波浪状起伏,其原因是实验环境...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水 土体系中铁与水溶液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深入探讨了铁的含量、存在状态对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土中的总铁含量和土体结构强度随着浸泡时间呈波浪状起伏,其原因是实验环境(水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含量、水 土体系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等)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结构 水土作用 结构强度 影响机理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变化下城市黑臭水体中硫元素的释放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文松 黄观超 +5 位作者 郝敏 崔嘉吉 吴安安 王文洁 李带 李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13072-13078,共7页
河道黑臭化问题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已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问题,硫元素作为水环境界面一类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其在水环境致黑致臭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河道中硫元素的含量和形态随季节变化很大,因此外在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利用... 河道黑臭化问题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已成为最为棘手的环境问题,硫元素作为水环境界面一类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其在水环境致黑致臭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河道中硫元素的含量和形态随季节变化很大,因此外在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利用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外在环境因素(温度、溶解氧和扰动强度)变化下,硫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上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四种硫元素形态释放规律基本呈现先升高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释放速率表现为:亚硫酸根离子(SO32-)>硫离子(S2-)>硫酸根离子(SO42-)>硫代硫酸根离子(S2O32-);在扰动条件下,对水体中SO32-变化较大,其在第7天达到释放峰值,浓度为42.50 mg/L;在溶解氧实验下,氧含量越高会加速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同时也促进SO32-的转化;在温度条件下,温度更高会加快生物的活性,促进硫元素最终向SO42-的转化过程,其平衡浓度为40.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沉积物-水界面 硫元素 室内模拟实验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区包气带中淡水透镜体维持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林 莫惠婷 郑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201,共7页
大气降水是滨海盐碱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且埋藏较浅,在不同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差异下,在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潜水面以上一定范围内存在淡水分布,即淡水透镜体,它能局部隔离地下咸水... 大气降水是滨海盐碱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且埋藏较浅,在不同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差异下,在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潜水面以上一定范围内存在淡水分布,即淡水透镜体,它能局部隔离地下咸水对上层土壤和植物的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供给植物吸收利用。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土层结构,模拟了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下包气带中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与消退过程,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中淡水透镜体的维持情况;并利用吸水管模拟客土上所种植物根系吸水,研究了不同吸水量条件下土壤中淡水透镜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层中砂、底层粉砂质黏土的双层土体结构中,淡水透镜体的维持性最好,在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下,透镜体形成时间在1 500min左右可达最大厚度(约15cm),若补给源消失,透镜体完全消退需7 500min,能较长时间地阻隔地下咸水;双层土中模拟形成的稳定淡水透镜体在无补给条件下,能够隔离地下咸水的同时亦能为上层植物提供243.5mL淡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区 浅层地下水 包气带 淡水透镜体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西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和水沿大裂缝突窜,造成含水上升速度快,驱油效率低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特征 油田 潜山油藏 油气水 注水开发 驱油效率 非均质 变质岩 室内模拟实验 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金川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嘉鸿 郭彤 +3 位作者 董彦民 王升忠 汪祖丞 徐志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3-2773,共11页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法测定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磷脂脂肪酸含量,并与未进行冻融处理的FTC(0)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1)。15次冻融交替作用后,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两种冻融模式下,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冻融作用显著改变了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5—5℃,0—15 cm土壤除外),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5—5℃冻融作用下,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变幅大于-10—10℃,土壤MBC的变化则与其相反,在-10—10℃变化幅度更大。两种冻融幅度下MBC与大部分微生物群落在15—30 cm土壤的变幅更大,这说明冻融作用对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冻融次数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各类型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与MB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DO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冻结作用促进了微生物的死亡,为融化期微生物生存提供更多碳源与营养物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期间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降低,可能会降低泥炭沼泽土壤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室内模拟实验 泥炭沼泽 磷脂脂肪酸 土壤有机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纵波速度与强度参数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东昱甫 杨进 +2 位作者 王欢欢 李潇 徐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99,共10页
海底沉积物具有质地松软、强度低的特点,其强度参数与海上平台插桩就位、导管架的安装等工程关系紧密,与海上作业安全息息相关。常规钻孔取芯与静力触探等强度参数获取方法成本较高、取样点少,且对沉积物扰动较大,利用易获取的声学资料... 海底沉积物具有质地松软、强度低的特点,其强度参数与海上平台插桩就位、导管架的安装等工程关系紧密,与海上作业安全息息相关。常规钻孔取芯与静力触探等强度参数获取方法成本较高、取样点少,且对沉积物扰动较大,利用易获取的声学资料预测海底沉积物的强度参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Wood方程、Biot-Stoll模型、Dvorkin等效介质模型等声波传播理论,计算不同物性参数(密度、孔隙度)梯度下的理论纵波速度,结合室内模拟地层声学实验,对比了模型计算声速与实测声速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声速与物性参数关系模型。基于室内模拟地层土力学试验,揭示了沉积物物性与抗剪强度、黏聚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物性与强度参数关系模型。以物性参数为桥梁,建立基于声学特征的海底沉积物强度参数预测模型。此模型既避免了原位取样沉积物失水扰动的问题,又弥补了经验公式局限性的缺点,具有普适性与准确性,有效提高无法取样地区沉积物强度参数的精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浅层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声波传播理论 强度参数 物性参数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对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魏绍蕾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辉登 黄世军 杨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了揭示非渗透夹层条带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特点,提出基于Subcool值的边界条件相似准则数,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提供调控依据。... 为了揭示非渗透夹层条带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特点,提出基于Subcool值的边界条件相似准则数,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提供调控依据。以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为原型,设计并建立二维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开展4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其中1组为均质模型,其他3组为存在夹层的非均质模型。结果表明,均质模型蒸汽腔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产量增加阶段、产量稳定阶段和产量下降阶段。对于非均质模型,夹层的存在及其分布模式对蒸汽腔发育和生产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夹层距离注采井越近,蒸汽腔发育受影响的时间越早,其发育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对生产指标的影响越大;当夹层位于注采井中间时,常规的蒸汽循环预热方式失效,而生产井单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预热方式可以建立注采井间的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夹层 蒸汽腔发育 生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字型构造体系随时间演变规律的理论初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子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8年第2期1-15,共15页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体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继后出现了多字型、辐射状旋卷构造形变场的研究,及歹字型构造应力场等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字型构造体系 时间演变 构造应力场 歹字型构造 旋卷构造 室内模拟实验 形变场 理论分析 野外观察 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