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与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其钊 余汇成 +1 位作者 王清安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说明所使用的初期蔓延过程的增长模型在物理上是合理的。从实验结果分析看出 ,在着火后 2 0 s以内 ,及在着火后 80 s~ 1 0 0 s锥形火焰向环形火焰转化时 ,火蔓延速度与加速度剧烈地波动。由理论模型计算得到 ,森林火灾从一个点火源着火以后 ,大约需要 0 .5h才能达到稳定的蔓延速度 ,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 ,在室内模拟这个过程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蔓延速度 室内模拟实验 增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激光传输特性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纵横 张静 张文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为了研究大气信道在特定条件下对光束的影响,建立基于双波长同信道传输的室内模拟大气实验系统,对不同浓度的雾气和粉尘分别进行了模拟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水蒸气密度与衰减系数近似满足线性关系,且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大而减小,当雾... 为了研究大气信道在特定条件下对光束的影响,建立基于双波长同信道传输的室内模拟大气实验系统,对不同浓度的雾气和粉尘分别进行了模拟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水蒸气密度与衰减系数近似满足线性关系,且衰减系数随波长变大而减小,当雾气浓度达到一定时趋于一致;根据测量数据拟合出粉尘浓度与透射率满足指数关系,符合比尔-郎伯定律;实验测试数据结果与大气散射理论相符合。该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对研究大气对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大气信道 室内模拟实验 衰减系数 粉尘浓度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的差异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建路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李洋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配制的三元体系,其高浓度小段塞比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率高,而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比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别更明显;在注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人造岩心的驱油效果优于天然岩心;随着化学剂用量的降低,这种差异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天然岩心 人造岩心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粉土路基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登元 管延华 +2 位作者 刘惠忠 王倩 张庆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5-1431,共7页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实验,对粉土路基强度、刚度在毛细水作用下的衰减规律和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路基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模拟新建路基、潜水位20 cm/50 cm的毛细水作用路基、袖阀管注浆劈裂土体加固路基等4个工况,得到粉土路基土体含水率... 通过室内大型模拟实验,对粉土路基强度、刚度在毛细水作用下的衰减规律和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路基的效果进行研究。实验模拟新建路基、潜水位20 cm/50 cm的毛细水作用路基、袖阀管注浆劈裂土体加固路基等4个工况,得到粉土路基土体含水率的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指标;在分级循环加卸荷载的作用下,得到路基模型总体刚度、受力和变形的特性;挖除路基模型,观察袖阀微桩及浆液扩散的形态。结果表明:毛细水作用可使粉土路基模型总体刚度降低70%,土体抗剪强度下降,路基竖向塑性变形随荷载增大快速增加;水平分层劈裂土体凝固的浆液不仅阻断了毛细水的上升通道,而且与底端扩大的微桩形成空间骨架与土体共同作用,骨架与土体各承担荷载大约50%,袖阀管加固粉土路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路基 袖阀管桩法 劈裂注浆 稳定性衰减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有乐 周智芳 +2 位作者 王立京 张建奎 孙苑菡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对黄河兰州段氨氮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采用稳态一维降解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氨氮的室内降解系数为0.014d-1,并根据黄河兰州段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温度和坡度修正,计算出黄河兰州段不同水期时的氨氮降解系数.
关键词 氨氮 降解系数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杭州地铁隧道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广峰 陈惠芳 +2 位作者 洪敏 管金林 赵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研究目的:杭州地铁1号线Ⅰ标段滨康路站至西兴站区间含有沼气层,沼气(瓦斯)在隧道里的聚集将直接危胁到盾构施工和建成后运营安全,可能的瓦斯爆炸甚至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周边的居民。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分析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提出临... 研究目的:杭州地铁1号线Ⅰ标段滨康路站至西兴站区间含有沼气层,沼气(瓦斯)在隧道里的聚集将直接危胁到盾构施工和建成后运营安全,可能的瓦斯爆炸甚至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周边的居民。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分析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提出临界影响值和预防措施。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对施工及环境的危害程度,拟定了针对土层中有害气体需进行的安全评估内容。以杭州地铁工程为例,研究确定了沼气排放的解决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沼气浓度对施工和运营的临界影响值,并采用在地面上打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将富涵在地下浅层中的沼气排出,降低或消除沼气引起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地铁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聚集 室内模拟实验 现场足尺试验 气体临界浓度 钻孔 减压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岩 张菂 +3 位作者 樊晓伊 张金通 杨瑞莎 叶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 焉耆盆地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早期采用注水开发,储集层伤害严重,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亟需开展转换注驱研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为确定本布图油田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原油膨胀性好,易降黏,易混相;最小混相压力为25 MPa,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可达到近混相驱,驱油效率较高,具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对CO_(2)驱开发技术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五点法井网,连续注气开发,预计提高采收率13.37%,CO_(2)换油率0.330 t/t,为下一步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本布图油田 低渗透砂砾岩油藏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驱替 室内模拟实验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作用中铁对土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代志宏 吴恒 张信贵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水 土体系中铁与水溶液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深入探讨了铁的含量、存在状态对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土中的总铁含量和土体结构强度随着浸泡时间呈波浪状起伏,其原因是实验环境... 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水 土体系中铁与水溶液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深入探讨了铁的含量、存在状态对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土中的总铁含量和土体结构强度随着浸泡时间呈波浪状起伏,其原因是实验环境(水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含量、水 土体系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等)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结构 水土作用 结构强度 影响机理 室内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子长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红霞 罗金海 +2 位作者 王彦龙 黎力 杨易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了提高子长油田降沟区块的产量和采收率,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和适用条件入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考察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40℃、矿化度5×103mg/L的油藏条件下,注入菌液质量分数为2%~5%的M1系列、M2系列菌组后增油效... 为了提高子长油田降沟区块的产量和采收率,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和适用条件入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考察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40℃、矿化度5×103mg/L的油藏条件下,注入菌液质量分数为2%~5%的M1系列、M2系列菌组后增油效果明显,可以提高采收率10%,投入产出比为1∶11.2.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子长油田降沟区长2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油田 微生物采油 室内模拟实验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西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和水沿大裂缝突窜,造成含水上升速度快,驱油效率低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特征 油田 潜山油藏 油气水 注水开发 驱油效率 非均质 变质岩 室内模拟实验 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钢在铅污染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思瑶 李涛 +2 位作者 李全利 史艳华 梁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0-73,78,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Q345钢在铅污染土壤中不同时间的腐蚀行为。利用SEM、XRD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分别研究了Q345钢腐蚀后的形貌、腐蚀产物组成、电荷转移电阻和腐蚀电流密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发生局部腐蚀出现...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Q345钢在铅污染土壤中不同时间的腐蚀行为。利用SEM、XRD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分别研究了Q345钢腐蚀后的形貌、腐蚀产物组成、电荷转移电阻和腐蚀电流密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发生局部腐蚀出现腐蚀坑,随时间的延长,其腐蚀形式转变为全面腐蚀加点蚀,腐蚀初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腐蚀产物膜,对基体起到保护的作用,但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腐蚀产物膜增厚且有脱落的趋势。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电荷转移电阻增大,但第3周时突然降低使其保护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污灌区 Q345钢 室内模拟实验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对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魏绍蕾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辉登 黄世军 杨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了揭示非渗透夹层条带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特点,提出基于Subcool值的边界条件相似准则数,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提供调控依据。... 为了揭示非渗透夹层条带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特点,提出基于Subcool值的边界条件相似准则数,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提供调控依据。以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为原型,设计并建立二维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开展4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其中1组为均质模型,其他3组为存在夹层的非均质模型。结果表明,均质模型蒸汽腔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产量增加阶段、产量稳定阶段和产量下降阶段。对于非均质模型,夹层的存在及其分布模式对蒸汽腔发育和生产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夹层距离注采井越近,蒸汽腔发育受影响的时间越早,其发育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对生产指标的影响越大;当夹层位于注采井中间时,常规的蒸汽循环预热方式失效,而生产井单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预热方式可以建立注采井间的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夹层 蒸汽腔发育 生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 roadway complementary support technology in Fengfeng mining district 被引量:3
13
作者 Zeng Xiantao Jiang Yaodong +4 位作者 Jiang Cong Ma Zhenqian Zhan Shaojian Zhang Kexue He Changh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791-798,共8页
This paper takes No.52 return uphill roadway of Yangquhe coal mine as a research proje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 indoor experim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 This paper takes No.52 return uphill roadway of Yangquhe coal mine as a research proje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 indoor experim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 coefficients of Yangquhe project. By using these means,the difficult coefficients of the deep rock engineering were determined. From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rustal stress and the roof mechanism on roadway stability,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in Yangquhe coal mine has been determined. As a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the interactive support technology of prestressed cable mesh was developed and the technology tested in mining engineering, which proved to be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ing Return airway Destruction mechanism High strength Complementary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