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低聚糖聚合度分析及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宓 齐淑华 +1 位作者 谭天伟 袁会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1,共4页
室内用壳聚糖氧化降解法得到了壳低聚糖 ,并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壳低聚糖的聚合度。结果显示 ,其聚合度分别在 1~ 12范围内 ,其中单糖占 5 79% ,2~ 5糖占 38 6 4 % ,6~ 8糖占 15 2 9%。采用离体平皿法将获得的壳低聚糖对 17种常见... 室内用壳聚糖氧化降解法得到了壳低聚糖 ,并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壳低聚糖的聚合度。结果显示 ,其聚合度分别在 1~ 12范围内 ,其中单糖占 5 79% ,2~ 5糖占 38 6 4 % ,6~ 8糖占 15 2 9%。采用离体平皿法将获得的壳低聚糖对 17种常见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壳低聚糖对其中 16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提高作用增强。壳低聚糖对土传病害真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其中壳低聚糖对芦笋茎枯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 3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EC50 分别为 6 2 6 78、393 16、85 4 1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低聚糖 聚合度分析 室内抑菌活性 HPLC 生物农药 氧化降解法 植物病害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鲜·甲硫灵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祥 吉沐祥 +4 位作者 林永 邹华娇 陈源 赵来成 庄桂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6-187,共2页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按1∶5比例混配,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共毒系数达233,增效极明显。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40g/667m2、60g/667m2、80g/667m2在水稻稻瘟病发病初期施药,可同时防治稻曲病,效果均显著,且大大降...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按1∶5比例混配,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共毒系数达233,增效极明显。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40g/667m2、60g/667m2、80g/667m2在水稻稻瘟病发病初期施药,可同时防治稻曲病,效果均显著,且大大降低施药工本;在水稻破口时用药,防治效果好于常规使用的井冈霉素、三环唑;且随用药量的增加其防治效果上升,但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40~60g/667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甲硫灵 稻瘟病 室内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党继玲 马志超 +3 位作者 张荣 郭云忠 朱明旗 孙广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1,168,共6页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果实主要病害的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多抗霉素、1.5%噻霉酮、4%农抗120和25%氰烯菊酯4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苹果果实霉心病和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果实主要病害的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多抗霉素、1.5%噻霉酮、4%农抗120和25%氰烯菊酯4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苹果果实霉心病和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120μg/mL 3%多抗霉素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而对复合侵染致病的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300μg/mL 1.5%噻霉酮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明显,抑制率均可达90%以上,而对细极链格孢、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400μg/mL 4%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94.2%。多抗霉素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0μg/mL时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对层出镰刀菌几乎无抑制效果。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37.5μg/mL时,噻霉酮对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70%以上。在田间推荐使用质量浓度200μg/mL时,农抗120仅对粉红聚端孢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88.2%。氰烯菊酯对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前3种病原菌的EC50均小于0.1μg/mL,对三线镰刀菌的EC50为0.227 7μg/mL。【结论】多抗霉素、农抗120、噻霉酮及氰烯菊酯对苹果霉心病与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别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可通过混合或间隔施用对该类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霉心病 苹果心腐病 病原多样性 室内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海飞 李天杰 +2 位作者 郑伟 刘圣明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_(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 氟环唑 复配 小麦叶锈病 安全性评价 室内抑菌活性 田间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