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可吸入颗粒物及元素室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振江 赵若杰 +3 位作者 曹文文 张楠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PMl0的室内外浓度LL(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4~3.22和0.10-3.70,平均值分别为0.88和O.96,室内外相关系数(R2)分别为0.32和0.46.AI、Ca、Fe等元素的浓度均高于1μg/m3,V、Mn、Cu等元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01~1H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元素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2~1.04和0.41加.92.以采暖季为例,使用PMl0质量(元素)浓度的质量平衡模型计算的有效穿透因子(Find、贡献值、贡献率分别为0.26(0.39)、50.84μg/m3(78.69μg/m0)、43.97%(50.05%),两种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2种模型对E。f的假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元素 室内外浓度比 室内外相关系数 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向伟 樊越胜 +2 位作者 司鹏飞 赵尚文 苟振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3-228,共6页
为了解高层公寓建筑室内外污染状况,对自然通风状态下的西安市某临近道路的学生公寓楼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结果表明:室内外颗粒物污染较严重,其中细颗粒物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部分,且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 为了解高层公寓建筑室内外污染状况,对自然通风状态下的西安市某临近道路的学生公寓楼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结果表明:室内外颗粒物污染较严重,其中细颗粒物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部分,且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室外细颗粒物占可吸入颗粒物比例的波动程度大于室内;沿楼层高度方向颗粒物浓度基本呈双峰分布;在没有明显室内污染源的情况下,PM_(2.5)和PM_(10)的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通常小于1,在有明显室内污染源的情况下,PM_(2.5)和PM_(10)的I/大于1;I/O会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加;自然通风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对于临近道路的建筑,室内PM_(2.5)浓度受室外浓度影响大于PM_(1.0)和PM_(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颗粒物污染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教室室内外PM2.5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杰妮 庄僖 +4 位作者 任明忠 石小霞 余乐洹 蔡宗苇 张漫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81-219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PM_(2.5)连续在线监测仪对广州市不同典型地区4所学校共16间教室进行室内外PM_(2.5)同时监测.结果表明,教室室内外PM_(2.5)浓度水平分别为65±15μg·m^(-3)和75±24μg·m^(-3),4所学校由于不同地理位置、... 本研究采用PM_(2.5)连续在线监测仪对广州市不同典型地区4所学校共16间教室进行室内外PM_(2.5)同时监测.结果表明,教室室内外PM_(2.5)浓度水平分别为65±15μg·m^(-3)和75±24μg·m^(-3),4所学校由于不同地理位置、外部环境以及室内卫生条件呈现出不同的PM_(2.5)污染水平;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学校白天的PM_(2.5)浓度较高,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学校则呈现白天低、夜晚高的趋势;通风方式和开关窗行为是影响室内外PM_(2.5)相关关系的重要因素,夏季空调机械通风的教室能有效地降低外部PM_(2.5)的渗透,开窗通风的教室室内PM_(2.5)则主要受室外环境影响;同样关窗情况下,具有较好围护结构、气密性较好的教室更能有效避免室外PM_(2.5)污染;当雾霾发生时,室内PM_(2.5)浓度以及室内外一元线性相关系数r^2也相应受到明显影响.通过了解不同区域教室室内外PM_(2.5)的质量浓度,给人们在雾霾和非雾霾天气下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帮助,以避免学生长时间暴露在室内PM_(2.5)污染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空气质量 PM2.5质量浓度 污染水平 广州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采样分析大气中的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BTEX 被引量:3
4
作者 帕丽达.牙合甫 余昊菲 吴文权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在对数百个ORSA被动式采样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BTEX(苯、甲苯、乙苯、邻/对/间二甲苯)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以低浓度BTEX的分析方法,并在数千个样品中得到了使用验证.平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ORS... 在对数百个ORSA被动式采样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BTEX(苯、甲苯、乙苯、邻/对/间二甲苯)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以低浓度BTEX的分析方法,并在数千个样品中得到了使用验证.平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ORSA被动采样器中BTEX的回收率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在0.4452%~6.2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 浓度btex标准溶液配制 浓度btex分析方法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质量平衡的室内颗粒物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晓春 赵建建 +2 位作者 景洲 王庆刚 倪鹏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5-1273,共9页
目前室内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由于个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可能超过全天时间的90%,因此剖析室外颗粒物向室内的传输渗透机理,对掌握室内微环境下的... 目前室内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由于个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可能超过全天时间的90%,因此剖析室外颗粒物向室内的传输渗透机理,对掌握室内微环境下的颗粒浓度水平至关重要.本实验以青岛一办公室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4个尺寸间隔的光学计数器同时测量室内和室外的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范围在0.3~2.5μm,采集时间为2016年4月~9月.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基于时间的动态质量平衡模型,估算了换气次数在0.03~0.25h-1范围内的室内颗粒物渗透率和沉降速率分别为0.45~0.82h-1和0.94~2.82m/h,并分析了这些参数随粒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物在室内的传输机理和运动轨迹提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质量平衡模型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 换气次数 渗透率 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医院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辉雄 文晟 +3 位作者 蔡全英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7-1132,共6页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家医院的5种BTEX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μg/m3.5种BTEX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家医院的5种BTEX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μg/m3.5种BTEX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阈值,也低于国外医院室内空气BTEX的浓度.室内BTEX浓度稍高于室外,多数采样点的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I/O)大于1.0.除苯外,其他4种BTEX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好,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室内空气中BTEX的来源包括室内装修材料及汽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医院 室内外btex浓度比 主成分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吕辉雄 蔡全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33-1539,共7页
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毒性挥发性有机物。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气羰基化合物进行了较多的调查和研究。文章对相关调查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文献资料显示,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青岛、杭州和香港,尤其是广... 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毒性挥发性有机物。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气羰基化合物进行了较多的调查和研究。文章对相关调查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文献资料显示,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青岛、杭州和香港,尤其是广州。在最常检测到的羰基化合物中,甲醛、乙醛和丙酮的浓度相对较高。绝大部分研究发现,羰基化合物浓度呈现市区和工业区的高于郊区或乡村的,室内的高于室外的,夏季的高于冬季的,并且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很多研究者根据甲醛/乙醛(C1/C2)和乙醛/丙醛(C2/C3)浓度比以及不同羰基化合物间的相关性来推断羰基化合物的可能来源,这些可能来源包括汽车尾气、大气光化学反应等。但上述方法不能判断羰基化合物的准确来源及不同释放源的贡献率。作者认为,应该借助碳同位素分析方法或其他新技术来加强大气羰基化合物的释放源及其贡献率的研究。此外,大气羰基化合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形成、反应、迁移和转化机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合物 大气 季节变化 室内外浓度比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调节棚栽黄瓜温度
8
作者 刘茹馥 《河北农业》 2007年第3期20-20,共1页
棚栽黄瓜生产使用的品种必须在高湿条件下才能高产。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产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间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 棚栽黄瓜生产使用的品种必须在高湿条件下才能高产。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产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间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早晨室内外温差小,放风根本排不出湿气。上午正是黄瓜利用室内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黄瓜 棚栽 室内外温差 二氧化碳浓度 棚内 通风口 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调节棚栽黄瓜湿度
9
作者 张佩 《河北农业》 2008年第1期20-20,共1页
棚栽黄瓜生产是在高湿条件下进行的,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问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并不科学... 棚栽黄瓜生产是在高湿条件下进行的,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问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早晨室内外温差小,放风根本排不出湿气。上午正是黄瓜利用室内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湿、高温来合成有机物的时候,一放风,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下降,这很不利于有机物的合成,产量会受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关闭放风口,使温度尽快升到30℃左右,用升温来降湿。试验证明,棚内温度每升高1度就能降低相对湿度2%~3%。这样早晨棚温由20℃升至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黄瓜 棚栽 二氧化碳浓度 合成有机物 室内外温差 温度降低 棚内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