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定位性能对比与分析
1
作者 袁俊俨 李林阳 +1 位作者 赵冬青 郭文卓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5,共13页
针对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大多围绕单一类型激光雷达(LiDAR)定位的问题,分析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LiDAR)和激光惯性里程计的定位性能:对比威力登32线机械LiDAR(VLP-32)和觅道360类固态LiDAR(Mid-360)的硬件设计和扫描线束... 针对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大多围绕单一类型激光雷达(LiDAR)定位的问题,分析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LiDAR)和激光惯性里程计的定位性能:对比威力登32线机械LiDAR(VLP-32)和觅道360类固态LiDAR(Mid-360)的硬件设计和扫描线束分布;围绕当前广泛应用的基于增量平滑的激光惯性里程计(LIO-SAM)、快速直接激光惯性里程计(FAST-LIO2)和轻量化激光惯性里程计(Faster-LIO),分析3种开源框架的解算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开阔的室外环境中,VLP-32轨迹精度更高;而在室内受限空间,相比VLP-32,Mid-360的绝对轨迹误差可降低15.42%,性价比更高;对于VLP-32,3种开源框架解算室外数据的精度相差不大,而FAST-LIO2解算室内数据的精度最高;对于Mid-360,FAST-LIO2和Faster-LIO解算室内和室外数据的精度优于LIO-SAM,室内场景更显著,且FAST-LIO2解算得到的绝对轨迹误差最小;Faster-LIO运行内存占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激光雷达(LiDAR) 低成本类固态激光雷达 开源激光惯性里程计 室内外场景 定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差估计的GNSS/UWB/IMU集成式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
2
作者 陈帅印 刘宁 胡可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针对单导航源定位系统在室内外场景切换时存在定位精度低和连续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差估计的GNSS/UWB/IMU集成式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方法。在面对室内外复杂场景切换的情况下,采用抗差估计算法对GNSS与UWB的观测信号进行置信度评估... 针对单导航源定位系统在室内外场景切换时存在定位精度低和连续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差估计的GNSS/UWB/IMU集成式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方法。在面对室内外复杂场景切换的情况下,采用抗差估计算法对GNSS与UWB的观测信号进行置信度评估和融合,并将融合的数据与惯导系统数据相结合,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定位。为了评估算法在干扰和噪声下的导航定位精度,将惯导定位模块、卫星定位模块以及超宽带标签集成到一起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融合定位方法的东向、北向定位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95 cm和6.89 cm,最大定位误差为28.55 cm;在室内外过渡阶段,系统能够保持连续准确的定位,提高了复杂多变的室内外环境下的导航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 抗差估计 室内外无缝定位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 LOD规范的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
3
作者 蓝贵文 莫栩琪 +4 位作者 郭亚峰 张乐坦 施晓勇 端木星慧 陈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弥补传统管网三维可视化在室内空间表达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方法。参考建筑信息模型LOD规范,根据管件结构特点及复用性,结合结构实体几何法CSG和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3个细节层次的给排水管网设施模型族LOD... 为弥补传统管网三维可视化在室内空间表达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方法。参考建筑信息模型LOD规范,根据管件结构特点及复用性,结合结构实体几何法CSG和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3个细节层次的给排水管网设施模型族LOD 200、LOD 300和LOD 400,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阶段对模型应用的需求,支持给排水管网多尺度模型可视化表达。以某社区建筑的给排水管网为例,将给排水管网室内外BIM模型加载到SuperMap软件,实现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展示和空间分析等功能,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管网 BIM LOD规范 室内外一体化 管件模型族库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地协同摄影测量的室内外全场景建模方法
4
作者 李盎然 郭迎钢 +1 位作者 顾云杨 马文强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0-204,共5页
针对室内外一体化建模中存在的坐标系对齐困难、近地面细节处理难度大、室内修模工作量大等难题,设计了一种空地协同摄影测量驱动的全场景建模方法。使用GNSS RTK和全站仪布设在室内外布设三维控制点,提供测区全局控制;通过空地协同摄... 针对室内外一体化建模中存在的坐标系对齐困难、近地面细节处理难度大、室内修模工作量大等难题,设计了一种空地协同摄影测量驱动的全场景建模方法。使用GNSS RTK和全站仪布设在室内外布设三维控制点,提供测区全局控制;通过空地协同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室内外影像数据,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室外场景影像,通过全景相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室内影像;利用商业软件进行空三处理和TIN模型构建,得到室内外全场景真实纹理模型。本文在某景区进行了试验,构建的内外一体化mesh模型平面精度优于5 cm,整体纹理精度良好,室内建模精度达毫米级,验证了该作业方法在室内外全场景建模中的适用性,可在智能景区管理、文物保护等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室内外一体化建模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室内外降尘磁学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冠 王阳阳 +4 位作者 马丽娟 辛倩 李玉茜 黄竞钢 刘汉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6,共14页
采用磁学方法分析上海市室内外降尘样品的磁学参数在不同功能区和不同行政区的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室内外降尘磁学性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降尘污染有自然和人为2种影响因素;室内外降尘样品的磁性特征均受磁铁矿控制,主... 采用磁学方法分析上海市室内外降尘样品的磁学参数在不同功能区和不同行政区的变化特征,探讨影响室内外降尘磁学性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降尘污染有自然和人为2种影响因素;室内外降尘样品的磁性特征均受磁铁矿控制,主要以假单畴和多畴颗粒为主;低频磁化率在功能区上呈现出工业区(553.464×10^(-8) m^(3)/kg)>交通区(484.302×10^(-8) m^(3)/kg)>商业区(443.216×10^(-8) m^(3)/kg)>居住区(320.849×10^(-8) m^(3)/kg)>清洁区(269×10^(-8) m^(3)/kg)的空间变化趋势,在行政区上整体呈现出宝山区(558.104×10^(-8) m^(3)/kg)、杨浦区(464.263×10^(-8) m^(3)/kg)的磁化率偏高,崇明区(218.673×10^(-8) m^(3)/kg)、奉贤区(218.868×10^(-8) m^(3)/kg)、松江区(218.689×10^(-8) m^(3)/kg)磁化率较低。室内外降尘的低频磁化率(χlf)、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AR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504、0.547,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室内外降尘来源很可能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对比分析不同磁学参数,可以更好地反映降尘污染状况。研究发现χlf、SIRM和χARM可以作为上海市大气降尘磁性特征的有效参考指标。在不同行政区大气降尘磁化率和PM 10浓度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趋势。降尘样品的磁学参数测量速度快,方便用于监测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空气污染指数有一定的指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大气降尘 上海市 室内外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可吸入颗粒物及元素室内外相关性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振江 赵若杰 +3 位作者 曹文文 张楠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 选取天津市某社区作为采样点,于2009年8、9月(代表非采暖季)和11、12月(代表采暖季)采集了室内和室外可吸入颗粒物(PM。0)样品,以研究天津市PMl0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季PMlo的室外平均浓度为198.88μ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PMl0的室内外浓度LL(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4~3.22和0.10-3.70,平均值分别为0.88和O.96,室内外相关系数(R2)分别为0.32和0.46.AI、Ca、Fe等元素的浓度均高于1μg/m3,V、Mn、Cu等元素浓度变化范围为0.01~1Hg/m3;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元素I/O比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2~1.04和0.41加.92.以采暖季为例,使用PMl0质量(元素)浓度的质量平衡模型计算的有效穿透因子(Find、贡献值、贡献率分别为0.26(0.39)、50.84μg/m3(78.69μg/m0)、43.97%(50.05%),两种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2种模型对E。f的假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元素 室内外浓度比 室内外相关系数 质量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WiFi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外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红义 赵方 +2 位作者 李朝晖 罗海勇 宋茂强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61-365,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外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基于SoC的低功耗、小型化的WiFi传感器节点采集室内外环境信息,并通过Internet向远程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该系统具有功耗小、成本低、部署方便等优势.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FI 室内外 远程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内外温湿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军 杨秋珍 吴元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2-24,共3页
根据1999年12月~2002年8月典型天气(晴天、多云、阴天)下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中间1.5m高度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冬季、春秋季、夏季典型天气下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 根据1999年12月~2002年8月典型天气(晴天、多云、阴天)下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中间1.5m高度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冬季、春秋季、夏季典型天气下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与气象站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式,为温室蔬菜品种筛选、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小气候方面的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 温湿度天气类型 统计 连栋塑料温室 室内外 关系研究 加温 日平均相对湿度 温湿度 2002年8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建筑物室内外一体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林 盛业华 王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7-30,共4页
面向建筑物室内外一体精细建模,探讨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过程中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采集、拼接、配准、特征提取及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重点针对室内外一体建模目标下点云外业和内业的具体处理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验证了技术方案... 面向建筑物室内外一体精细建模,探讨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过程中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采集、拼接、配准、特征提取及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重点针对室内外一体建模目标下点云外业和内业的具体处理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建筑物 室内外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PM_(10)中多环芳烃相关关系及来源分析——以天津市某老年社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江海 白志鹏 +4 位作者 韩斌 刘雅婷 游燕 张杰峰 周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2-1039,共8页
为研究室内外PM10中多环芳烃相关性和来源特征,于2009年非采暖季、采暖季在天津市某小区36位住户室内和室外进行PM10膜采样,并分析其中12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非采暖季较采暖季更为良好的室内外通风性,导致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PAHs浓... 为研究室内外PM10中多环芳烃相关性和来源特征,于2009年非采暖季、采暖季在天津市某小区36位住户室内和室外进行PM10膜采样,并分析其中12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非采暖季较采暖季更为良好的室内外通风性,导致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PAHs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采暖季室内PM10中PAHs浓度显著小于室外浓度;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各PAHs占总PAHs的质量百分比基本一致,而采暖季其室内外质量百分比有明显不同;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PAHs的I/O平均值均低于1,但采暖季I/O值小于非采暖季.对参与者的时间活动模式分析表明,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吸烟、清洁活动以及烹饪对室内PM10中PAHs浓度变化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室内外PAHs浓度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室内PM10中5~7环PAHs主要受到室外源的影响,2~4环PAHs主要受到室内源的影响,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总PAHs的有效穿透因子分别为0.73和0.51.通过特征比值法对PM10中PAHs来源进行解析得出,燃煤源、柴油机动车是其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室内外相关性 I/O 有效透过因子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手机端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及其初步实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毕京学 汪云甲 甄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1,共4页
场景识别是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研究重点,场景识别的好坏决定了位置服务用户体验的优劣,已有室内外场景识别研究方法存在数据冗余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手机端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利用智能手机获取GPS卫星... 场景识别是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研究重点,场景识别的好坏决定了位置服务用户体验的优劣,已有室内外场景识别研究方法存在数据冗余和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手机端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利用智能手机获取GPS卫星高度角、信噪比和卫星数目,通过分析上述实验数据的相互作用影响,得到基于截止高度角、信噪比阈值和GPS卫星数目阈值的室外到室内场景识别判定依据,实验证明,该判定依据可有效区分室外、室外到室内过渡区域和室内场景。为得到普适的室内外场景识别方法,该判定依据需在其他场景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无缝定位 场景识别 GPS 高度角 信噪比 卫星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空气污染与健身环境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玉昕 林文弢 翁锡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3,共4页
空气污染是影响健身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选择室内或室外健身场所时,应重视空气污染状况,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将空气污染对健身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创建良好的健身环境。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身环境 室内外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热交换器在不同室内外空气参数下能量回收性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宴平 吴静怡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建立了全热交换器(ERV)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比较分析ERV在北京和上海气候条件下、设定温度不同时的显、潜热回收的变化规律以及运行效率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冬季显、潜热回收量的最大值是过渡季和夏季的10倍,上海则为5.5... 建立了全热交换器(ERV)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比较分析ERV在北京和上海气候条件下、设定温度不同时的显、潜热回收的变化规律以及运行效率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冬季显、潜热回收量的最大值是过渡季和夏季的10倍,上海则为5.5倍,过渡季和夏季的全热回收量与冬季相比是微小的;北京的全年显、潜热平均效率均大于上海;不同气候下的显、潜热效率差别在3.1%和4.3%之内,气候的差异对ERV的运行效率影响不大;两地全年的显、潜热效率都呈现凹型的演化形态,8月的显热效率和5月的潜热效率分别为全年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热交换器 室内外空气参数 仿真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亚涛 刘兆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1-938,共8页
于2014年2—3月和11—12月对室内外环境中细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研究通风条件、大气污染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因素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是影响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重要因素,对细颗粒物的I/O、... 于2014年2—3月和11—12月对室内外环境中细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研究通风条件、大气污染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因素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是影响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重要因素,对细颗粒物的I/O、室内外相关系数、细颗粒物的渗透因子以及大气细颗粒物对室内的贡献率均有影响,通风条件越好,I/O越高,室内外相关系数和室外贡献率也越大;随着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升高,细颗粒物I/O比值有升高的趋势,且其波动范围逐渐减小,室内外细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室外贡献率逐渐增大,但增速逐渐减缓。温、湿度均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关系 细颗粒物 相关系数 I/O 室外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非对称信道模型及其MIMO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杰 江浩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9,共9页
针对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以及非对称空间分布的移动通信环境,提出基于散射体高斯分布下室内外非对称空间信道模型.对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移动通信环境,使用该模型估计此非对称室内外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如信号的到达角度(AOA)... 针对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以及非对称空间分布的移动通信环境,提出基于散射体高斯分布下室内外非对称空间信道模型.对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移动通信环境,使用该模型估计此非对称室内外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如信号的到达角度(AOA)和到达时间(TOA)的概率密度函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结果符合理论和经验,该模型的提出扩展了空间信道模型的研究,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天线系统空时处理算法和仿真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精确和灵活多变的信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室内外非对称信道模型 高斯分布 到达角度 到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类专业制导控制室内外半实物仿真实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陈柏霖 +2 位作者 高峰 王正平 王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119,125,共6页
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制导控制类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飞行器制导控制室内外半实物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发。该平台以“3轴+2轴”转台作为物理实物部分,仿真计算机和制导运动控制模型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转台和目标模拟器的... 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制导控制类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飞行器制导控制室内外半实物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发。该平台以“3轴+2轴”转台作为物理实物部分,仿真计算机和制导运动控制模型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转台和目标模拟器的运动控制实现高动态目标跟踪控制。结合校企联合和航空航天行业的优势,在外场实验中模拟复杂背景下基于火箭撬平台进行导引头仿真测试,该实验技术符合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同时具有较强创新性、先进性及推广性,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高动态平台制导控制专业知识,该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在该实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对制导控制实验课程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分析和应用,达到了良好的科研教学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控制 室内外半实物仿真 高动态目标跟踪 火箭撬 教学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晋西黄绵土坡面室内外径流侵蚀试验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兴涛 王奇花 王锦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目前多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土壤侵蚀模数乘以面积预测野外实地水土流失,为了探讨晋西黄绵土坡面室内外径流侵蚀差异,该研究采用室内模型模拟与野外原位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与坡面面积条件下,室内与野外坡面径流模数、侵蚀模数... 目前多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土壤侵蚀模数乘以面积预测野外实地水土流失,为了探讨晋西黄绵土坡面室内外径流侵蚀差异,该研究采用室内模型模拟与野外原位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与坡面面积条件下,室内与野外坡面径流模数、侵蚀模数、单宽输沙率及细沟发育差异性,结果显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均大于野外原位模拟试验,当野外坡面面积为室内的4倍时,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不呈4倍关系,且面积越大野外与室内侵蚀量比值越小,说明简单地用室内试验结果乘以面积预测野外实地水土流失是不合理的,且雨强对径流侵蚀的影响较面积大;相同降雨条件下室内坡面较野外坡面更易产生细沟,且发育程度大,更倾向于沟底下切,增强了室内坡面径流侵蚀力;一定雨强、坡长条件下,野外单宽输沙率在10~14 min首次出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而室内多在4 min即出现峰值,且峰值为野外的1.58~10.40倍,说明室内模型试验单宽输沙率及其波动性大于野外,且响应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侵蚀 晋西 黄绵土 室内外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S/GPS/PDR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鹏 王树森 李孟委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针对城市高楼、隧道、室内外等多种复杂环境下单源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和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S、MIMU、表面肌电信号(SEMG)传感器、三维电子罗盘的SINS/GPS/PDR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算法。利用SEMG传感器配合三维... 针对城市高楼、隧道、室内外等多种复杂环境下单源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和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S、MIMU、表面肌电信号(SEMG)传感器、三维电子罗盘的SINS/GPS/PDR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算法。利用SEMG传感器配合三维电子罗盘进行行人航位推算,同时以捷联惯导为主,多传感器辅助的方式建立多源信息融合模型,设计自适应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行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多源融合的精度水平优于1.5 m(室外)/2 m(室内),显著改善了定位精度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 行人航迹推算 多源信息融合 自适应联邦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一体化最优路径分析算法实现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文元 丁京祯 +1 位作者 杨丽娜 杨翔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8-65,共8页
为了弥补传统路径导航服务在室内立体空间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室内外一体化的网络数据模型和最优路径分析解决方案。以几何网络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楼层数据偏移策略,实现室内三维空间路径拓扑模型快速构建和二维可视化表达。对开源... 为了弥补传统路径导航服务在室内立体空间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室内外一体化的网络数据模型和最优路径分析解决方案。以几何网络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楼层数据偏移策略,实现室内三维空间路径拓扑模型快速构建和二维可视化表达。对开源pg Routing库内置的高效Dijkstra路径查询函数进行扩展,实现了基于Postgre SQL库的任意两点之间最优路径和转弯方向语义信息查询。最后,利用Geo Server和Open Layers等开源软件开发了室内外一体化路径查询原型系统,并采用大规模室内外一体化路径网络模型数据进行测试,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该方法能够最大化兼容城市交通网络数据和成熟的最短路径分析算法,具有普适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一体化 最优路径 几何网络模型 pgRouting DIJKST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墙太阳能得热量关于室内外温度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腾 亢燕铭 +1 位作者 张红婴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0-435,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太阳辐射作用下建筑南墙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室内外平均温差和持续日照天数对南墙太阳能得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外平均温差越小,持续日照天数越少,南墙太阳能每日实际吸收率越大.最后采用拟合的方法得出南...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太阳辐射作用下建筑南墙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室内外平均温差和持续日照天数对南墙太阳能得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外平均温差越小,持续日照天数越少,南墙太阳能每日实际吸收率越大.最后采用拟合的方法得出南墙太阳能每日实际吸收率与室内外平均温差和持续日照天数的回归方程,从而确定墙体每日实际吸收的太阳能,为提高负荷计算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温度 持续日照天数 南墙太阳每日实际吸收率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