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室内—维土柱人渗试验装置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7-451,共5页
近年来作者在进行“黄土坡面产流实验与模拟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中,研制了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装置系统。该系统对于均质扰动土柱及原状土柱,在降雨入渗或积水入渗条件下的入渗率以及土壤水在剖面上的分布,分别采用了自动跟踪测量和放射...
近年来作者在进行“黄土坡面产流实验与模拟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中,研制了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装置系统。该系统对于均质扰动土柱及原状土柱,在降雨入渗或积水入渗条件下的入渗率以及土壤水在剖面上的分布,分别采用了自动跟踪测量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并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实时釆集和处理,提高了量测精度,减少了人为差错,同时又便利了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因而,为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该试验装置系统的组成见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
-维
土
柱
入渗
试验
装置
系统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何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2,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在同一水位下,低灌水频率土壤随次灌水量增加潜水蒸发减少,且水位越深,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大,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
壤水分
区域分布
潜水蒸发
影响因素
室内土柱试验
潜水蒸发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72
3
作者
习金根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 ,灌水量及水肥供应方式是决定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淋失的关键因素。氮素淋溶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与浇灌施肥相比 ...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 ,灌水量及水肥供应方式是决定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淋失的关键因素。氮素淋溶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与浇灌施肥相比 ,滴灌施肥显著地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损失。在淋失的氮素形态中 ,以尿素态氮为主 ,其次为硝态氮 ,铵态氮的淋失量最低。灌水量低时 ,滴灌施肥铵态氮在土壤上层明显累积 ;灌水量增加后 ,这种累积作用减弱。灌水量低时 ,灌溉施肥的土壤硝态氮变化呈上低下高 ,增加灌水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 ;滴灌施肥显著地减少了尿素态氮的淋溶损失 ,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施肥
尿素态氮
土
壤
迁移转化特性
室内
土
柱
模拟
试验
氮素形态
淋溶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造纸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嘉
郭建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综述我国造纸业污水中的污染因子危及地下水水质安全的机理,通过对野外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包气带中形成一个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生化层在造纸污水中COD降解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降解过程;生化层在天然...
综述我国造纸业污水中的污染因子危及地下水水质安全的机理,通过对野外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包气带中形成一个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生化层在造纸污水中COD降解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降解过程;生化层在天然状态下形成,由生物氧化带和生物氧化还原带形成,其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只有当生物氧化还原带形成后,生化层才发育成熟,具备对COD降解的生化能力;生化层空间分布,仅局限在污水池、渠底部包气带中有垂向渗流的部分。通过系统取样监测查明造纸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水
地下水环境
生物氧化还原
COD降解
室内土柱试验
生物化学作用
水质安全
污染因子
野外
试验
降解过程
天然状态
形成过程
发育成熟
空间分布
影响程度
预防措施
包气带
生化
造纸业
氧化带
阶段性
污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内—维土柱人渗试验装置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机构
陕西机械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7-451,共5页
基金
水利水电科学基金
文摘
近年来作者在进行“黄土坡面产流实验与模拟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中,研制了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装置系统。该系统对于均质扰动土柱及原状土柱,在降雨入渗或积水入渗条件下的入渗率以及土壤水在剖面上的分布,分别采用了自动跟踪测量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并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实时釆集和处理,提高了量测精度,减少了人为差错,同时又便利了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因而,为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该试验装置系统的组成见图1所示。
关键词
室内
-维
土
柱
入渗
试验
装置
系统结构
应用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何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2,共4页
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点02075)
文摘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在同一水位下,低灌水频率土壤随次灌水量增加潜水蒸发减少,且水位越深,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大,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小。
关键词
灌溉
土
壤水分
区域分布
潜水蒸发
影响因素
室内土柱试验
潜水蒸发规律
Keywords
irrigation
groundwater table
shallow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soil water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152.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72
3
作者
习金根
周建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 ( 4 9890 3 3 0 )
重点项目 ( 3 0 2 3 0 2 3 0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2 0 0 2 )资助
文摘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 ,灌水量及水肥供应方式是决定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淋失的关键因素。氮素淋溶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与浇灌施肥相比 ,滴灌施肥显著地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损失。在淋失的氮素形态中 ,以尿素态氮为主 ,其次为硝态氮 ,铵态氮的淋失量最低。灌水量低时 ,滴灌施肥铵态氮在土壤上层明显累积 ;灌水量增加后 ,这种累积作用减弱。灌水量低时 ,灌溉施肥的土壤硝态氮变化呈上低下高 ,增加灌水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 ;滴灌施肥显著地减少了尿素态氮的淋溶损失 ,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氮的含量。
关键词
灌溉施肥
尿素态氮
土
壤
迁移转化特性
室内
土
柱
模拟
试验
氮素形态
淋溶损失
Keywords
fertigation
urea-N
mov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leaching
分类号
S143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纸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嘉
郭建伟
机构
中原石油勘探局供水管理处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文摘
综述我国造纸业污水中的污染因子危及地下水水质安全的机理,通过对野外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包气带中形成一个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生化层在造纸污水中COD降解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降解过程;生化层在天然状态下形成,由生物氧化带和生物氧化还原带形成,其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只有当生物氧化还原带形成后,生化层才发育成熟,具备对COD降解的生化能力;生化层空间分布,仅局限在污水池、渠底部包气带中有垂向渗流的部分。通过系统取样监测查明造纸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造纸污水
地下水环境
生物氧化还原
COD降解
室内土柱试验
生物化学作用
水质安全
污染因子
野外
试验
降解过程
天然状态
形成过程
发育成熟
空间分布
影响程度
预防措施
包气带
生化
造纸业
氧化带
阶段性
污水池
Keywords
polluted water from paper making industry
pollution factors
aeredzone
biochemical layer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分类号
X7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室内—维土柱人渗试验装置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王文焰
张建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曹红霞
康绍忠
何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习金根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造纸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李嘉
郭建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