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在ApoE^(-/-)小鼠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1
作者 岳星 李雪梅 +5 位作者 张寒潇 左川弋 朱莉娟 吕菁 张承舜 曹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6,共8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脂饮食引起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变在室上心律失常(SVA)发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脂饲料(HFD)组,每组10只,饲养20周后,采用体表心电... 目的:探讨长期高脂饮食引起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变在室上心律失常(SVA)发生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脂饲料(HFD)组,每组10只,饲养20周后,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查2组小鼠心脏电生理,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和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血脂、总胆汁酸(TBA)和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2组小鼠心脏炎症反应,Masson染色观察2组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HFD组小鼠出现交界区早搏(JPB)/交界区心动过速(JT)4例、房性早搏(PAC)1例和室性早搏(PVC)1例,而正常饲料组小鼠仅出现JPB/JT和PAC各1例。与正常饲料组比较,HFD组小鼠心率明显降低(P<0.05),收缩末期容积(ESV)、心室去极时间(QRS)和心室去极和复极总时间(QT)间期明显延长(P<0.05),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舒张末期容积(EDV)升高(P<0.05),但组间收缩末期容积(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增加(P<0.05),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水平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饲料组比较,HFD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HFD与正常饲料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相似。Masson染色,与正常饲料组比较,HFD组小鼠纤维化有增加趋势,但心肌纤维化面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可升高ApoE^(-/-)小鼠血清TBA水平,可能引起S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总胆汁酸 室上心律失常 炎症因子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电极电灼房室交界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报告
2
作者 张玉威 袁世文 +3 位作者 钱武扬 李莉 全薇 汪曾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5-337,共3页
对药物难以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采用了导管电极电灼房室交界的治疗技术。多极导管经股静脉插入横跨三尖瓣口记录希氏束图,用最大希氏束电势的电极施行R波同步电击,每例电击1~2次,能量200~360J。3例均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监测48~... 对药物难以治疗的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采用了导管电极电灼房室交界的治疗技术。多极导管经股静脉插入横跨三尖瓣口记录希氏束图,用最大希氏束电势的电极施行R波同步电击,每例电击1~2次,能量200~360J。3例均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监测48~72h,后安装永久起搏器,随访6~12个月,均为起搏心律,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亦无并发症。讨论了电灼房室交界的指征,操作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和血清酶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心律失常 希氏束图 电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