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共轭节理和机械双晶的分析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古构造应力大小,获得了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岩石破裂阈值的限定,对普光、毛坝区块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区域进行预测,依据综合破裂率对岩层破裂强度进行评价,为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三维有限元 飞仙关组 构造裂缝 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1 位作者 张树林 邹华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12口典型井的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结果表明,侏罗统顶部剥蚀面形成时期为晚燕山期至今,地层剥蚀厚度处在700-230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晚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80-150m;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早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240-4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波动分析 波动周期 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大卿 汪立君 +1 位作者 曾韬 冯兴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改造作用 构造特征 油气藏 普光油气藏 毛坝场油气藏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