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共轭节理和机械双晶的分析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古构造应力大小,获得了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岩石破裂阈值的限定,对普光、毛坝区块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区域进行预测,依据综合破裂率对岩层破裂强度进行评价,为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三维有限元
飞仙关组
构造裂缝
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
4
2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1 位作者
张树林
邹华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12口典型井的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结果表明,侏罗统顶部剥蚀面形成时期为晚燕山期至今,地层剥蚀厚度处在700-230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晚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80-150m;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早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240-4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波动分析
波动周期
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
18
3
作者
唐大卿
汪立君
+1 位作者
曾韬
冯兴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改造作用
构造特征
油气藏
普光油气藏
毛坝场油气藏
川东北
宣汉—达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22
4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
14
1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彩南作业区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20-139,共20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TPR-2011-26)
文摘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晚白垩世受到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受到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两期构造活动导致宣汉—达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中形成构造裂缝,对油气藏开发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岩层与岩层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共轭节理和机械双晶的分析结果,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宣汉—达县地区飞仙关组古构造应力大小,获得了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岩石破裂阈值的限定,对普光、毛坝区块构造裂缝(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区域进行预测,依据综合破裂率对岩层破裂强度进行评价,为提高裂缝钻遇率,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三维有限元
飞仙关组
构造裂缝
宣汉—达县地区
Keywords
structural stress fields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Feixianguang Formation
structural fracture
Xuanhan-Daxian region
分类号
P55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
4
2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张树林
邹华耀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422105)
文摘
在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遭受剥蚀的各套地层的实际地质特点,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Ro-H)、波动分析和相邻层地层厚度对比等多种方法,对各关键构造变革时期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12口典型井的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结果表明,侏罗统顶部剥蚀面形成时期为晚燕山期至今,地层剥蚀厚度处在700-230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晚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80-150m;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剥蚀面形成于早印支期,剥蚀厚度处在240-450m。
关键词
剥蚀厚度
波动分析
波动周期
宣汉—达县地区
Keywords
erosion thickness
fluctuate analysis
fluctuate period
Xuanhan-Daxian area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
18
3
作者
唐大卿
汪立君
曾韬
冯兴雷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研究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CB422105)
文摘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是当前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和突破区,在对该区约500 km2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普光、毛坝场两个典型油气藏的综合特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应力场下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样式及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后期叠加改造。研究结果显示晚印支期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已具雏形,燕山晚期构造定型,在中构造层形成大量的北东向构造,喜山期被北西向构造叠加改造。进而从构造角度剖析了喜山运动特别是断裂、褶皱及局部构造的演化对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作用,研究表明喜山运动对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毛坝场等构造圈闭油气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构造演化特征、断裂疏导体系及储盖条件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关键词
喜山运动
改造作用
构造特征
油气藏
普光油气藏
毛坝场油气藏
川东北
宣汉—达县地区
Keywords
Himalayan Movement
reform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il and gas pool
Puguang reservoir
Maobachang reservoir
Xuanhan-Daxian area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
22
4
作者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422105)
文摘
断裂构造及相关褶皱是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最重要和最典型的构造特征,对油气的早期运聚成藏和晚期调整改造均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对约500 km2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宣汉—达县地区3套断裂系统,即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和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尤其后两者在本区意义重大。志留系底部断裂系统比较杂乱,可能与印支期构造运动有关;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发育强、规模大、继承性好,形成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圈闭,该北东向断裂系统定型于燕山晚期并控制原生油藏的形成与保存;上构造层断裂系统形成于喜山早、晚2期,主体呈北西向并垂直叠加和改造中构造层断裂系统,对普光、毛坝场等地区的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保存及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层
构造圈闭
普光
毛坝场
宣汉—达县地区
川东北
Keywords
fault system
structural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traps
Puguang area
Maobachang area
Xuanhan-Daxian area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应力场对裂缝的控制
唐永
梅廉夫
陈友智
唐文军
肖安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杜春国
郝芳
张树林
邹华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改造作用
唐大卿
汪立君
曾韬
冯兴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断裂系统及构造演化
唐大卿
陈新军
张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