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tka-Volterra的城市客运走廊机动化交通方式竞争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慈玉生 赵家发 吴丽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5,52,共8页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在考虑城市客运走廊内3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出行群体的基础上,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宏观竞争模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竞争强度及不同群体出行规模对... 为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在考虑城市客运走廊内3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出行群体的基础上,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宏观竞争模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竞争强度及不同群体出行规模对模型的稳定性与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竞争强度和不同出行群体的规模比例是影响交通方式间竞争激烈程度与其竞争结果的重要因素.当竞争较为激烈时,最终只有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交通方式能在市场中存在;在竞争较为缓和的情况下,两种方式能在市场中共存.最后本文提出从调节交通方式竞争强度和改变不同类型居民出行比例两个方面来平衡两种方式间的竞争,以此优化城市客运走廊中交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客运走廊 出行群体 交通方式 竞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快速公共客运走廊地区规划刍议--基于探寻职住平衡调控有效空间载体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虎 李迎成 倪剑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职住失衡成为当前国内特大城市都市区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目前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城市规划方面难寻有效的空间载体。本研究从理论剖析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快速公共客运走廊地区可作为我国特大城市追... 职住失衡成为当前国内特大城市都市区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目前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城市规划方面难寻有效的空间载体。本研究从理论剖析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快速公共客运走廊地区可作为我国特大城市追求职住平衡空间调控的抓手,并从观念拓展、空间引导、设施支撑和机制调整四个方面提出"十三五"期间快速公共客运走廊地区相关的规划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快速公共客运走廊 空间调控 规划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公交与轨道交通竞争选择模型研究——基于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客运走廊 被引量:5
3
作者 梁丽娟 吴娇蓉 王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34,共5页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前后,部分原有的道路公交客流向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造成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在居民公交出行显示性偏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开通之后出行者的出行时间、费用等的变化情况,构建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和...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前后,部分原有的道路公交客流向轨道交通客流转移,造成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在居民公交出行显示性偏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开通之后出行者的出行时间、费用等的变化情况,构建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和方式竞争选择模型,为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客运走廊上的公交线路调整提供依据。建议客运走廊轨道交通方式竞争选择的调查数据有效样本扩大到200个以上。对于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竞争关系要准确把握,公交线路调整方案不能操之过急,需逐步调整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走廊 客流转移 效用函数 出行时间 出行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客运走廊出行方式转移和出行者效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娇蓉 王昊 梁丽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者的612份出行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由常规道路公交向轨道交通6号线转移的出行者达78%;不论乘客选择常规道路公交还是轨道交通,时间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费用因素对转换轨道交...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所在的城市客运走廊出行者的612份出行问卷调查数据得出:由常规道路公交向轨道交通6号线转移的出行者达78%;不论乘客选择常规道路公交还是轨道交通,时间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交通费用因素对转换轨道交通方式的敏感性并不突出。分析了同一起终点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效用变化的单独影响和联合影响,以寻找客运方式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运走廊 出行方式转移 效用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走廊多模式交通条件下票价与运输需求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叶玉玲 程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6,共5页
在客运走廊客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非集计多元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采用Matlab编程标定了客运走廊多模式交通条件下旅客出行效用函数。构建基于旅客出行行为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以旅客票价为切入点,利用变分不等式的... 在客运走廊客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非集计多元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采用Matlab编程标定了客运走廊多模式交通条件下旅客出行效用函数。构建基于旅客出行行为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以旅客票价为切入点,利用变分不等式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客运走廊各交通方式旅客票价与交通需求间的关系。以沪杭客运走廊为案例进行实例论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走廊 多模式交通 票价 运输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问题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过利超 过秀成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2,共4页
为了合理配置都市区客运走廊内公共交通设施,完善都市区空间与交通规划体系,论文以可达性、多元化、公平性、一体化、协调性为规划目标与要求,界定了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的内涵,提出了设施配置规划的总体框架,并探讨了... 为了合理配置都市区客运走廊内公共交通设施,完善都市区空间与交通规划体系,论文以可达性、多元化、公平性、一体化、协调性为规划目标与要求,界定了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的内涵,提出了设施配置规划的总体框架,并探讨了规划中的几个关键决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客运走廊 公共交通 设施配置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客运走廊公交行车间隔协调优化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滕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协调城市客运走廊公交线路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模式,建立了以客运走廊运输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基础设施通行能力限制和客运服务水平条件为约束的公交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原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后,采用遗传... 为协调城市客运走廊公交线路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模式,建立了以客运走廊运输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基础设施通行能力限制和客运服务水平条件为约束的公交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原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集约化配置客运走廊公交运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走廊 公共汽车 行车间隔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慎 庄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动脉.以交通中区的客流OD分布为对象,运用动态聚类法和系统聚类法,系统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的大小和位置,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城市客运交通走廊 城市交通规划 动态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廊层面交通小区划分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俪婧 朱家正 +2 位作者 刘雪杰 陈静 缐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0,共7页
基于公交客运走廊划分的交通小区,可为走廊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更为符合公交乘客出行特征的需求分析和预测基础.本研究针对公交客运走廊特点,将走廊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提出分层次的交通小区划分理论.针对走廊不同影响区在需求... 基于公交客运走廊划分的交通小区,可为走廊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更为符合公交乘客出行特征的需求分析和预测基础.本研究针对公交客运走廊特点,将走廊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提出分层次的交通小区划分理论.针对走廊不同影响区在需求预测和分析中对结果精度要求的不同,基于大数据选取更加适合公交走廊交通小区划分的聚类指标,提出直接影响区细分和间接影响区合并的划分方法,并通过引入聚类因子初步确定聚类数目和交通小区中心对传统聚类方法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聚类方法随机选取聚类数目和中心而影响聚类精度的不足.最后,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对广渠路走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分层次小区划分方法较传统方法在适用于公交客运走廊需求分析和预测划分精度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小区划分 分层次 公交客运走廊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值和乘客最优理论的居民公交出行选择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焕焕 邓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7-311,共5页
为研究城市内居民的出行目的与公共交通工具选择的关系,运用前景理论和乘客最优理论建立了客运走廊内居民公共交通出行选择模型。调查了苏州市木渎站至钟南街站客运走廊沿线居民的出行目的,获取了居民出行目的与公共交通工具服务属性关... 为研究城市内居民的出行目的与公共交通工具选择的关系,运用前景理论和乘客最优理论建立了客运走廊内居民公共交通出行选择模型。调查了苏州市木渎站至钟南街站客运走廊沿线居民的出行目的,获取了居民出行目的与公共交通工具服务属性关系数据,以此数据为依据计算出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景值,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发现模型运行至第786代后解的质量稳定在97%,与实测值相比,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是一致的。可见该模型为预测公共交通工具的分担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走廊 公交出行目的 前景值 乘客最优 遗传算法 公交分担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环境评价的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比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晔 汤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9-1354,共6页
根据各类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的声环境特性,选择道路公交专用道(BUS)、道路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高架地铁(MR)、高架轻轨(LR)和高架低速磁悬浮(LM)进行声环境评价比选研究.首先分析了上述5种公交优先设置形式的噪声影响因素;然后选... 根据各类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的声环境特性,选择道路公交专用道(BUS)、道路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高架地铁(MR)、高架轻轨(LR)和高架低速磁悬浮(LM)进行声环境评价比选研究.首先分析了上述5种公交优先设置形式的噪声影响因素;然后选择了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公交优先客运走廊的噪声计算方法,并确定了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5种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的噪声情景设置、噪声计算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公交优先客运走廊上,公交优先设置形式对声环境的影响比客运量变化的影响大;在高峰小时客运量2.0~5.0万客运走廊上,轻轨具有声环境优势;在高峰小时客运量5.0万以上客运走廊上,地铁具有声环境优势;在声环境特别敏感区域,宜采用低速磁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声环境评价 公交优先客运走廊 公交优先设置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铁与公交站间距差异的票价及换乘优惠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秉政 葛颖恩 曹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119,共7页
考虑到地铁与公交站间距的差异,将两种方式协同服务下的乘客按照其可选择路径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式的票价和换乘优惠进行优化,并详尽分析不同类型乘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最优票价及换乘优惠的影响.为解决这样一个问... 考虑到地铁与公交站间距的差异,将两种方式协同服务下的乘客按照其可选择路径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式的票价和换乘优惠进行优化,并详尽分析不同类型乘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最优票价及换乘优惠的影响.为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构建一个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下层为基于弹性需求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对地铁与公交的票价及换乘优惠的优化中,不可忽略两种方式站间距的差异;2考虑站间距差异后,两种方式的最优票价有所提高,且其票价及换乘优惠之间的差值均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站间距 双层规划 换乘优惠 公交客运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系统规划要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宝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3-85,共3页
通过研究和分析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功能、形态及其与其他等级道路系统的关系,与城市用地的相容性与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网络的关系,总结提炼了快速路系统规划要点,作为为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快速路系统 公共交通 客运走廊 综合交通 城市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