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共同犯罪“意思联络”的客观预备性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微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815-819,共5页
共犯之间的"意思联络"在我国刑法通说中一直被认为是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也有个别学者认为是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之外的前提条件,鲜有人肯定其客观属性。与此同时,无论大陆刑法理论还是国内刑法理论大都承认"共谋"的... 共犯之间的"意思联络"在我国刑法通说中一直被认为是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也有个别学者认为是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之外的前提条件,鲜有人肯定其客观属性。与此同时,无论大陆刑法理论还是国内刑法理论大都承认"共谋"的客观属性,共谋也是一种行为,参与共谋而没有实行犯罪者也是正犯之一。"共谋"与"意思联络"并无本质区别,"意思联络"在内容上是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而在形式上却是一种客观预备性行为。因而,参与"共谋"或"意思联络"便意味着实施了共同犯罪的预备活动,只是由于在实行过程中的分工的不同,可能构成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或者帮助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意思联络 共谋 客观预备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