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美学: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互动的历史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德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4-21,共8页
本文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是和谐,而这一和谐范畴的形成是由于其内部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典美学内部的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替呈现... 本文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是和谐,而这一和谐范畴的形成是由于其内部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典美学内部的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替呈现为不同的美学形态,并在和谐的框架内相互斗争,相互吸收,但始终未能冲破古典和谐框架。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是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互动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和谐美 主观论美学 客观论美学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宏观与理性探求——茅盾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对中国现代客观论美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茅盾的美学思想。在茅盾的美学思想中,客观论美学的主要范畴和理论原则还处于一种素朴简略的状态,但是在基本倾向上却异常明确地、典型地表现出客观论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 客观论美学 茅盾 美学思想 主观论美学 理性认知 古代美学 审美意识 中国现代美学 意象 现实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德信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68-72,共5页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论美学的超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本文认为,尽管实践论美学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失误,但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中,它还有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后实践美学批判了实践论美学理论中...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论美学的超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本文认为,尽管实践论美学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失误,但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中,它还有旺盛的理论生命力。后实践美学批判了实践论美学理论中的失误,并努力克服之,这是难能可贵的。但就其理论本身而论,它一方面批判了实践论美学的理论失误,另一方面却又暴露出了自己的理论缺陷。笔者认为正确的思路应当是:承认实践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并从审美关系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美学 中国美学 客观论美学 后实践美学 主观论美学 周来祥 审美关系 美的本质 审美活动 美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爱琴海出发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梳理
4
作者 徐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78-83,共6页
从爱琴海出发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梳理□徐岱1同自然界相比,人类文化领域里各种思潮的兴起和流变,似乎显得更为扑朔迷离。因而不断地作出新的梳理,也就成了我们更好地开发这份宝贵资源的必要前提。对于现代美学来讲,“美学之父”... 从爱琴海出发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梳理□徐岱1同自然界相比,人类文化领域里各种思潮的兴起和流变,似乎显得更为扑朔迷离。因而不断地作出新的梳理,也就成了我们更好地开发这份宝贵资源的必要前提。对于现代美学来讲,“美学之父”的称号究竟该属于德国人鲍姆嘉登,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客观论美学 美学 西方美学 主观论美学 柏拉图 爱琴海 审美活动 “形式说”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矛盾的古代和谐——梁实秋的美学思想
5
作者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认为,梁实秋所推崇的理性节制与中庸平和,是古代和谐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明确的显示,也是古代和谐对崇高的第一次有力抗衡,它出现在中国现代美学启动阶段上的这一事实表明,古代和谐即使以残留的形式进入以崇高为主潮... 本文认为,梁实秋所推崇的理性节制与中庸平和,是古代和谐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明确的显示,也是古代和谐对崇高的第一次有力抗衡,它出现在中国现代美学启动阶段上的这一事实表明,古代和谐即使以残留的形式进入以崇高为主潮的历史流程,也仍然能够对崇高所展开的矛盾冲突作出迅速的反应,它封闭矛盾抑制冲突的力量仍然是强大的。与此相关,贯穿在梁实秋批评理论中的主要问题是强调理性节制精神,而其文艺批评则侧重于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以及欣赏和批评的美学标准,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美学思想 审美关系 客观论美学 感性与理性 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美学 自然美 人性 主观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主体外部世界扩展的崇高——刘纲纪的美学思想
6
作者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认为,刘纲纪作为我国美学界坚持客观论美学体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在80年代客观论美学处于冷落的态势中,出版了他的《艺术哲学》一书。这部集中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内容和观点的巨著(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从劳动与人类生活的创造、反映概... 本文认为,刘纲纪作为我国美学界坚持客观论美学体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在80年代客观论美学处于冷落的态势中,出版了他的《艺术哲学》一书。这部集中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内容和观点的巨著(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从劳动与人类生活的创造、反映概念的广泛性、古代和谐向现代崇高的转换等不同方面,“可以看作是胡风美学思想的更高形态,它不仅展开和深化了胡风美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且总结了胡风以来客观论美学的历史经验和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体系形式的建构上呈现为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和有机的范畴联系”。因而“在客观论美学的历史发展上,这种具系统性和流动性的理论形态是不多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论美学 美学思想 刘纲纪 外部世界 艺术哲学 中国现代美学 艺术反映 机械唯物主义 主观论美学 艺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关系的变异及其理论对应
7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与主观论美学并没有多少关涉,而朱光潜对美感经验能动性和直接性的强调,与客观论美学也无根本的冲突。实际上,中国现代美学近百年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较上述对峙关系远为复杂的结构,其中还包含着另一个特殊的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两个与主客两大美学体系表面上相似而实质上有深刻差异的理论形态。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发展,就是在这多种关系和理论形态的错综复杂的交织中呈现出来的。研究这个特殊的系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及其内部两种形态的特点,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主观论美学 现代审美 客观论美学 实践关系 中国现代美学 实践意志 理性认知 感性意欲 社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