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观认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优势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蚌珠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至今仍具有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及其原因和发展趋势。在比较分析中,既指出社会主义已显现出制度的优势,又指出实现这种优势的过程性,进而论证了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的... 本文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至今仍具有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及其原因和发展趋势。在比较分析中,既指出社会主义已显现出制度的优势,又指出实现这种优势的过程性,进而论证了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经济 科技 优势 客观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劳动必须客观认识劳动的新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萍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79-81,共3页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尊重劳动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变化,扩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对科技工作、经营管理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形式进行研究,这...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尊重劳动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新变化,扩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对科技工作、经营管理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形式进行研究,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在客观认识劳动的基础上,尊重各种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才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创造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劳动 客观认识 劳动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认识讨好领导的现象
3
作者 陈欣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客观认识 领导者 第三种人 实用主义 生存环境 拍马者 职务升迁 制造麻烦 行政学 生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民间儒家学派对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坚持与发展——以太谷学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季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社会转型期 客观唯心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价值论诠释 被引量:2
5
作者 管淑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历史事实 历史认识客观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 客观性的相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皮亚杰认识客观性思想的几点分析
6
作者 杜丽燕 《人文杂志》 1986年第3期39-44,共6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双重建构的理论。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平衡和自我调节机制的控制下,主体首先通过内化建立了自己的认识结构——图式,图式既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场所。又是对其进行改造的能力,然后...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中进行双重建构的理论。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平衡和自我调节机制的控制下,主体首先通过内化建立了自己的认识结构——图式,图式既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场所。又是对其进行改造的能力,然后,主体利用自己的图式通过外化建构客体。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图式的建构是最根本的前提。无疑,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充分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随之便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客体(认识论意义上的)是主体通过创造性活动建立的,那末它如何具有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客体 认识客观 点分析 反映论 发生认识 认识论意义 本来面目 经验主义 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识逻辑形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聂清德 周明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9,共8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对事物的认识逻辑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同理,我们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识逻辑形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第一条脉络以主观认识逻辑发展而表现的三种形式,由...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对事物的认识逻辑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同理,我们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识逻辑形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第一条脉络以主观认识逻辑发展而表现的三种形式,由低到高依次是直接知识、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第二条脉络以客观认识逻辑发展而表现的三种形式,由低到高依次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两条理论认识逻辑形式发展主线是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逻辑体系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 认识逻辑形式 主观认识逻辑形式 客观认识逻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方法论研究的可喜成果——评《认知与方法丛书》
8
作者 王玉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一卷,第480页)。冯特说:“自然科学史从各个方面使我们铭...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一卷,第480页)。冯特说:“自然科学史从各个方面使我们铭记在心的一个通则是:科学的发展是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而在取得巨大结果的地方,我们可以确信,它们都是以先前方法上的改进或者新方法的发现为前奏的。”(《西方心理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方法论研究 可喜成果 认识客观 人主体性 现代科学 科学说明 认识主体性 科学方法论 逻辑与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主体性刍议
9
作者 蓝乾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16,共6页
随着认识主体性的增强,认识的客观性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有些论者在分析了主体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之后,得出结论说:随着主体因素的增强,认识发展的方向偏离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真理愈来愈远,而在与客体自在状态相符合意义... 随着认识主体性的增强,认识的客观性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有些论者在分析了主体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之后,得出结论说:随着主体因素的增强,认识发展的方向偏离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客观真理愈来愈远,而在与客体自在状态相符合意义上所理解的客观知识,也是不存在的”,“追求知识纯粹客观性的理想是破灭了”。这是在认识主体性讨论中相当普遍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性 客体 认识客观 知识因素 逻辑 为我关系 认识的主体性 主体因素 普遍必然性 认识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钊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行政需要在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局限的基础之上,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我国公共行政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新进展:一要反思公共行政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破除主流公共行... 为了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行政需要在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局限的基础之上,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我国公共行政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新进展:一要反思公共行政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破除主流公共行政研究价值中立的神话,促进以解放为认知兴趣的公共行政研究,将公共行政现象还原为社会建构的事实;二要克服公共行政中管理主义的弊端:以矛盾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背景,以辩证法作为公共行政变革的潜在动力,以想象突破公共行政工具理性的局限;三要引导公共行政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以日常语言作为公共行政的通信媒介,以交往合理化原则改造公共政策的过程,以语言游戏的概念重构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客观主义认识 管理主义 语言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的修改要慎行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9-250,共2页
林嘉撰文《审慎对待〈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指出,《劳动合同法》修改要慎行。并非说不应修改,而是必须基于对《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的客观认识,并且秉持理性的态度,在进行充分研究和严密论证基础上修改。对于下一步的修法,有两... 林嘉撰文《审慎对待〈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指出,《劳动合同法》修改要慎行。并非说不应修改,而是必须基于对《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的客观认识,并且秉持理性的态度,在进行充分研究和严密论证基础上修改。对于下一步的修法,有两条路径:一是修改《劳动法》,把其提升为劳动基本法,由全国人大大会通过。从体系、法律逻辑、法律建构上妥当地解决现存问题,包括劳动关系的认定、劳动者(雇员身份)的界定、劳动基准、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关系等,统一纳入到《劳动法》进行规范调整。二是修改《劳动合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论点摘编 《劳动合同法》 客观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老子哲学的三大自然法则
12
作者 李言诚 《理论学刊》 1988年第1期14-17,共4页
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因此,透过其微妙玄虚的帷幕,揭示其内在思维的逻辑,就成了客观认识老子哲学的必要前提。纵观《老子》全书,不难看出:老子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发展进程的... 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因此,透过其微妙玄虚的帷幕,揭示其内在思维的逻辑,就成了客观认识老子哲学的必要前提。纵观《老子》全书,不难看出:老子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发展进程的出发点和根本尺度,是三大自然法则。由此构成了老子哲学思维的内在逻辑。那末,这三大自然法则是什么呢?一、对立相生法则。老子认为,无论自然的、历史的还是精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相生的。自然界的“有无”、“阴阳”、“天地”;历史的“治乱”、“兴衰”;精神的“智伪”、“昏昭”等等,统统都是彼此相生相成,即庄子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并生)之说也”(《庄子·各物论》)。具体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自然法则 内在逻辑 发展进程 客观认识 必要前提 哲学思维 司马迁 精神世界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范畴系论纲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梦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 主体性和人性的差异,是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所造成的差异;主体性既包括主体能动性,也包括这一功能的载体─—主体的要素与结构的特质;主体性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人的躯体的一切特质,还包括作为脑力与体力之统一支出的实践活动的种种特质。主体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是既密切相联、又相互不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实践的客观 主观性 主体与客体 客体性 认识客观 主体能动性 参照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素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方法
14
作者 张庆宝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S1期75-76,共2页
如何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方法张庆宝1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从信息观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传输的核心用马列主义认识观察教学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输方法张庆宝1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从信息观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传输的核心用马列主义认识观察教学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信息 教学过程 传输方 如何提高 有效传输 教材内容 体育教学 排列组合 自控系统 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后再恋爱
15
作者 周铭 《农家致富》 2019年第24期62-62,共1页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但真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专家建议,恋爱前先做好5种准备,让自己变成熟,才能觅得真爱,获得长久幸福。客观认识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将直接影响你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学会保持自信,又不过于...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但真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专家建议,恋爱前先做好5种准备,让自己变成熟,才能觅得真爱,获得长久幸福。客观认识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将直接影响你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学会保持自信,又不过于自我。不要同他人进行比较,既能欣赏自己的特质,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努力提升自己。自信能帮你找到爱情,谦虚能帮你看到对方的优点。学会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到的真爱也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爱 恋爱 专家建议 客观认识 自信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济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3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 认识过程 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情绪 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 教学情境 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感知对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花永泰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1期71-75,共5页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从感知对象开始的。在对这些对象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感知活动,主... 从本质上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从感知对象开始的。在对这些对象毫无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学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感知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实际的事物、图表、模型、实验以及运用幻灯、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图象及音响的感知;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感知对象 教科书 语文学科 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 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的对象 教学工作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客体相关律”
18
作者 胡义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9-24,共6页
把主观对客观的关系,看成是照镜子式的反映,这是旧唯物论的模式。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则是在坚持物质与意识之间本原和派生相关律,即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同时坚持认识的主体性原则。合而言之,也就是坚持“主客体相关律”。本文通过对主客... 把主观对客观的关系,看成是照镜子式的反映,这是旧唯物论的模式。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则是在坚持物质与意识之间本原和派生相关律,即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同时坚持认识的主体性原则。合而言之,也就是坚持“主客体相关律”。本文通过对主客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探析,批驳了旧唯物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律 主客体 认识的主体性 唯物论 费尔巴哈 互渗规律 认识客观 实践唯物主义 个人主体 高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19
作者 王启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174,共6页
本文论述了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客观来源问题。王阳明虽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却不敢承认其中包含着客观之理,就是由于其不明白客观之理与为我们所认识的理的差异,而以主观之理的存在形式来要求客观之... 本文论述了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客观来源问题。王阳明虽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却不敢承认其中包含着客观之理,就是由于其不明白客观之理与为我们所认识的理的差异,而以主观之理的存在形式来要求客观之理的结果。其二是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问题。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同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领域,二者的统一性是其根本性质。统一性的根本表现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而这种协调一致开启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和转化。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由二者的协同活动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概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之理与为我之理 意识的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