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现的一种新模式——潜科学哲学论纲
1
作者 解恩泽 刘永振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发现的模式。这些模式的提出及其争论,对于推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和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试图用“潜科学”的观点来建构一种新的模式,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 为了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发现的模式。这些模式的提出及其争论,对于推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和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试图用“潜科学”的观点来建构一种新的模式,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1.科学发现的“潜科学”模式,是对十余年来“潜科学”研究中孕育着的科学观的抽象和升华,并且是这种潜在的科学观的必然显化。“潜科学”研究的实践,在经历了概念提出阶段、学科确立阶段之后,理所当然地要进入科学哲学的理论化、模式化阶段,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们关于科学发现的本质和规律性予以“潜科学”模式的界说,其主要之点是:一个总概念——潜科学,两种主体——集约化主体和充分社会化主体,三个场相——主观精神扬相、理性实践场相和客观知识场相,三个阶段——潜科学阶段、由潜向显转化的中介阶段和显科学阶段。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在上述实践基础、科学背景和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阶段 潜科学 科学发现 表征 科学哲学 中介 理性实践 集约化 主观精神 客观知识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演进的新模式──《潜科学与哲学》述评
2
作者 林可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6-22,共7页
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学哲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吸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合理因素,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科学认识演进的新模式,即: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认识过程,均先经过集约化主体的主观精神场相的孕育,再移植... 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学哲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吸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合理因素,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科学认识演进的新模式,即: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认识过程,均先经过集约化主体的主观精神场相的孕育,再移植到社会化主体的理性实践场相加以检验,最终纳入客观知识场相并存贮于人类知识场与信息库之中,以待人们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模式称为“三场相说”,载于《潜科学与哲学》。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精神 潜科学 理性实践 客观知识场相 科学认识 集约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模式 科学问题 认识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