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有效性量化评估
1
作者 黄灿凤 王林丽 +3 位作者 宁家凤 甘润 闫晓河 陈青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评估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并使用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者44例44眼。治疗前及末... 目的评估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症状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并使用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者44例44眼。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2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玻璃体红外照相测量患眼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物面积,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Ⅱ)测量治疗前后的客观散射指数(OSI)值,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各指标差异,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混浊物面积与OSI的关系。结果Nd∶YAG激光消融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35)。激光消融治疗前混浊物面积为(3.043±1.942)mm^(2),明显大于治疗后的(1.074±0.7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69,P<0.001)。激光消融治疗前OSI值为1.976±0.975,明显高于治疗后的1.560±0.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0,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I值=1.45+0.16×玻璃体混浊物面积(F=5.681,P=0.020)。治疗后2个月未见视力下降及眼压升高者,未见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损伤及裂孔发生。结论OQASⅡ系统的OSI值及玻璃体混浊物面积可作为客观评估Nd∶YAG玻璃体激光消融治疗有效性的量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客观散射指数 玻璃体混浊 激光消融 玻璃体红外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鲁元媛 王宏娜 +3 位作者 万晓梅 丁香英 于紫燕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评估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手术的56例(110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欧卡斯测量仪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 目的评估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手术的56例(110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欧卡斯测量仪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评估入选患者术后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及客观散射指数(OSI)。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1、3及6个月视觉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不同时期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术后1个月的MTF cutoff较术前下降(P=0.014),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该数值逐渐恢复,且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各时间点的SR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6,P=0.146,P=0.055)。术后1个月和3个月OSI较术前略有提升(P <0.001,P=0.032),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结论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模式LASEK的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较术前提高。OQAS^(TM)Ⅱ能够对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近视矫正患者术前及术后视觉质量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视觉质量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 斯特列尔比 客观散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及球差人工晶状体眼散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雷 王晶 +4 位作者 李彬 武芹 栗映梅 贾茹 梁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比较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和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术后1个月术眼散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0眼,其中30眼植入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Tecnis ZA9003组... 目的比较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和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眼术后1个月术眼散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0眼,其中30眼植入负球差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Tecnis ZA9003组;另外30眼植入零球差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定义为Sof Tec HD组。术后1个月使用欧卡斯测量各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斯特尔比值(strehl ratio,SR)。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将OSI与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cnis ZA9003组OSI值为2.020±0.693,MTF cutoff值为21.188±5.965,SR值为0.116±0.039;Sof Tec HD组OSI值为1.683±0.624,MTF cutoff值为22.797±7.205,SR值为0.131±0.0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350、0.131)。两组OSI与其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没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Tecnis ZA9003人工晶状体和Sof Tec HD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全眼OSI没有差异,且与自身角膜像差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客观散射指数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 斯特尔比值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重度散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丹 叶巍 +3 位作者 陈祥菲 高永月 夏元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SMILE)手术矫正散光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不同散光的术后残留散光度及视觉质量。方法将2015年6~7月于我院行SMILE患者65例(127眼)按术前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1.00 D为A组51眼、>-1.00^-2.00D为B组4... 目的分析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SMILE)手术矫正散光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不同散光的术后残留散光度及视觉质量。方法将2015年6~7月于我院行SMILE患者65例(127眼)按术前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1.00 D为A组51眼、>-1.00^-2.00D为B组40眼、>-2.00^-3.00 D为C组36眼。复查术后4 h、1周、1个月、3个月小瞳下自动验光仪的散光值及视觉对比敏感度,并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测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结果 3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与术前差异显著(均为P<0.05),但3组间在术后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时间增加,在眩光和无眩光条件下各组对比敏感度均提高,且3个月时最佳(P<0.05);术后3个月各组间相比,B组在眩光和无眩光条件时各空间频率下的表现均更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在不同时间段相比OSI和MTFcutoff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术后3个月,3组OSI分别为1.273±0.967、1.125±0.772、1.208±0.652,MTFcutoff分别为24.275±8.214、28.188±8.343、25.543±2.279,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 SMILE矫正散光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性佳,术后视觉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 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 散光 视觉对比敏感度 客观散射指数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中豪 徐丽妍 +3 位作者 杨凯丽 范棋 任胜卫 赵东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4-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RGPCL)对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确诊为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25眼。轻中度圆锥角膜的诊断标... 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RGPCL)对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确诊为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25眼。轻中度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及分期依据全球圆锥角膜专家共识及圆锥角膜评分标准。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II(OQAS-II)检查患者在配戴RGPCL前及配戴1个月后各视觉质量参数,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三种模拟对比度下视力OV100%、OV20%、OV9%及19.5 s内不瞬目情况下泪膜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 index,TF-OSI)。同时分析各视觉质量参数与角膜前表面中央3 mm光学区Ksteep的相关性。结果配戴RGPCL前与配戴1个月后相比,OSI明显降低,MTFcut off、SR、OV100%、OV20%、OV9%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RGPCL前与配戴1个月后相比,TF-O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PCL前,OSI及TF-OSI与Ksteep呈正相关,MTFcut off、SR、OV100%、OV20%、OV9%与Ksteep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配戴RGPCL 1个月后,除TF-OSI与Ksteep呈正相关(P<0.05)外,OSI、MTFcut off、SR、OV100%、OV20%、OV9%与Ksteep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RGPCL可明显提高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视觉质量 客观散射指数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对比度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