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定罪原则的法文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柳正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2,共6页
中国古代法律上的定罪原则是原情定罪,同时,在定罪过程中又表现出鲜明的主、客观归罪。古代定罪原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线索,勾勒出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文化的意义上,原情定罪对现代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仍有较大... 中国古代法律上的定罪原则是原情定罪,同时,在定罪过程中又表现出鲜明的主、客观归罪。古代定罪原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线索,勾勒出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文化的意义上,原情定罪对现代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仍有较大的选择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罪原则 原情定罪 客观归罪 文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视角下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适用问题研究——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74份判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生 周秀银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6,共9页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犯罪呈现出暴力犯罪倾向,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多数判决对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采取搁置态度或没有采用法学、医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刑不均衡矛盾及回避分析适用困境。需要从犯罪构...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犯罪呈现出暴力犯罪倾向,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多数判决对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采取搁置态度或没有采用法学、医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刑不均衡矛盾及回避分析适用困境。需要从犯罪构成视角全面检视不同的摄入毒品情形对主观因素的影响,反思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与犯罪主观因素、犯罪行为过程、刑事责任能力认定及犯罪结果之间的关联。科学合理评定刑事责任能力应合理吸收借鉴域外自愿“醉态”主观过错认定规则,秉持客观主义立场,以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为逻辑基础,保持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的认定相统一,从行为事实发生的规律、逻辑顺序出发,整体关联案发前后的各种客观证据,构建客观的行为发生要素结构体系,形成客观归罪与主观出罪的综合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不宜评定 客观归罪 主观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自然人才可以作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
3
作者 王先勇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6期21-23,共3页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领域里存在着以法人名义实施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危害行为,并且相当突出,有许多危害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因而法人犯罪即法人可以成为我国刑事犯罪主体的问题引起了我国刑法学界的讨论。对此,我想谈...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领域里存在着以法人名义实施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危害行为,并且相当突出,有许多危害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因而法人犯罪即法人可以成为我国刑事犯罪主体的问题引起了我国刑法学界的讨论。对此,我想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只有自然人才可作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犯罪 危害行为 刑罚观 犯罪分子 没收财产 客观归罪 我国刑事立法 共同故意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