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以来学术建构对客家研究的影响——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世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166,共5页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学术环境对罗香林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加深对罗氏客家学说建构的认识。可以看出,经由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所开创的客家研究局面,并非罗香林个人的孤立学术作为,而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建构的环境中发育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香林 客家研究 学术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客家研究热点开展客家文献的知识服务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瑜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2,共3页
近30年来客家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为客家研究提供文献支撑是客家文献工作的价值所在。文章通过对客家研究的论文进行内容主题分析,探讨依据客家研究的内容主题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 知识服务 客家文献 内容主题 客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研究的文化政治学——基于客家研究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万建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1,共7页
客家学术史是由客籍学者单方面言说而成的,客家文化的知识体系和客家族群的整体形象都是客籍学者塑造出来的。一直没有脱离客家生活圈的普通客家人失去了表达的权力,他们被学者完全代言。这种惯性导致客家学术话语的单一和陈旧。扭转客... 客家学术史是由客籍学者单方面言说而成的,客家文化的知识体系和客家族群的整体形象都是客籍学者塑造出来的。一直没有脱离客家生活圈的普通客家人失去了表达的权力,他们被学者完全代言。这种惯性导致客家学术话语的单一和陈旧。扭转客家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多学科的纳入可以促成短暂的热闹,却难以在理论方法的实质上有所突破。从文化政治学角度调整客家研究的发展方向,一是还客家人应有的言说和书写权力,从内部改变客家研究的话语系统;一是张开全球化的学术视野,从外部拓展客家研究的学术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客籍学者 客家 霸权 文化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化石碧客家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强 周立方 《东南学术》 CSSCI 1991年第2期79-81,38,共4页
在闽赣交界武夷山东麓的宁化县,有个石碧村,距县城西部25公里,现属禾口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原是一片较开阔的盆地,森林茂密,宛如一堵绿色屏障,故在唐以前称为“玉屏”,唐代中期改名“石壁”,意为虽屡遭外犯,但却是“吃不下,嚼不烂”,... 在闽赣交界武夷山东麓的宁化县,有个石碧村,距县城西部25公里,现属禾口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原是一片较开阔的盆地,森林茂密,宛如一堵绿色屏障,故在唐以前称为“玉屏”,唐代中期改名“石壁”,意为虽屡遭外犯,但却是“吃不下,嚼不烂”,宛如一道攻不下的石壁;后来又谐音改写为石壁、石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唐代中期 化石 宁化 绿色屏障 玉屏 武夷 县城 行政村 客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应大学主办首届客家研究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海鸥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2-62,共1页
由嘉应大学主办的首届客家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1日在该校会议厅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广东等地的39名专家,教授、客家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9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客家源流、客家文化、客家... 由嘉应大学主办的首届客家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1日在该校会议厅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广东等地的39名专家,教授、客家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9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客家源流、客家文化、客家历史名人、客家经济、海外客家侨胞与家乡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等近几十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嘉应大学 客家方言 新闻工作者 历史名人 客家文化 专修班 家乡建设 日至 客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缘与客家研究的新突破——《闽台地域社会与族群文化新探》评介
6
作者 张维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0,F003,共2页
关键词 族群文化 客家研究 新探 地域 新突破 评介 客家文化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社科研究 编辑工作 闽台关系 闽台文化 族群关系 社会控制 客家村落 社区意识 刘大可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客家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大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68,共4页
本文针对客家学研究中男性偏重的倾向,认为应大力开展对客家女性社会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客家女性祖先崇拜、神明信仰、婚丧节庆等习俗,以及与女性相关的故事传说研究;老年妇女生命史的研究;女性社会地位的研究;女性性生活、生育问题的研... 本文针对客家学研究中男性偏重的倾向,认为应大力开展对客家女性社会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客家女性祖先崇拜、神明信仰、婚丧节庆等习俗,以及与女性相关的故事传说研究;老年妇女生命史的研究;女性社会地位的研究;女性性生活、生育问题的研究;女性社会活动与社会网络的研究等。同时,研究客家女性社会在方法上也应加以创新,即让女性充分参与研究;注重科际整合等。开展客家女性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如具有弥补客家学研究不足的意义;考证传统社会真情的历史学价值;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价值;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妇女解放的现实意义;缓解人口压力的社会价值;学科建设的意义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客家研究 新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东山客家的“风水”实践与“风水”观念——以四川成都洛带镇宝胜村刘氏宗族石刻族规碑文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蓬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四川东山客家刘氏宗族的三个"风水"族规表明:东山客家十分重视"风水"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而不迷信"风水",注重通过人为努力"培植风水"而不单纯依靠自然条件和祖宗的护佑获得"风水"... 四川东山客家刘氏宗族的三个"风水"族规表明:东山客家十分重视"风水"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而不迷信"风水",注重通过人为努力"培植风水"而不单纯依靠自然条件和祖宗的护佑获得"风水"宝地,注重兴修水利蓄积雨水来获得水源、通过宗族组织的有效管理来保护"风水"和分配"风水"利益,注重住宅、坟墓和植树都要与自然环境协调。这些"风水"观念和实践表现出他们积极的环境意识和改造自然、艰苦奋斗、顽强生存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客家研究 东山客家 刘氏宗族 “风水”实践 “风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文献建设及其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碧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从客家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客家文献建设的基本要求、内容范围及其开发利用措施等。
关键词 文献建设 利用 重要意义 客家研究 内容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文化研究的立场与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研究 岭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发展理念 地域文化研究 广府文化 潮汕文化 香山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卢斯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由广西梅州客家联谊会、广西社会科学院、广东梅州市社科联等7单位联合主办的“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日至19日在桂林召开.来自海内外50多名研究客家学的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30多篇论文,交流了心... 由广西梅州客家联谊会、广西社会科学院、广东梅州市社科联等7单位联合主办的“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日至19日在桂林召开.来自海内外50多名研究客家学的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30多篇论文,交流了心得体会.大会收到的论文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客家文化历史的各个方面:有综论客家源流与迁徙历史的;有论述客家与汉族其他民系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有论述客家思想意识与客家精神的;有论述客家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有论述客家文学、艺术、民情风俗及其特点的;有论述客家著名人物的籍贯与贡献的;有深入客家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报告;也有论述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某些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还有对今后如何开展客家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议,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客家文化在国际汉学和东方学中,是一门方兴末艾的热门学科.有的看法尽管存在分歧,但是通过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彼此得到了启发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客家精神 客家地区 客家文化 客家意识 客家先民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 客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陈世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四川客家 研讨会综述 客家方言 四川省 “湖广填四川” 学术 客家移民 研究 梅县话 客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客家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梅州召开
13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学术研讨会 民俗文化 梅州 研究机构 主要议题 客家文化 民俗艺术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
14
作者 张天周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客家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客家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集韵》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先民 《宋史·地理志》 客家方言 客家研究 宁化石壁 历史与传统 绍兴和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美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93,共12页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家中,罗香林是属于自少壮时期便开始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和人种学等学科,探讨中国民族的形成与特性的佼佼者之一。1932年,他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之托,用体质人类学的方法,赴广州、曲江、南雄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罗香...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家中,罗香林是属于自少壮时期便开始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和人种学等学科,探讨中国民族的形成与特性的佼佼者之一。1932年,他受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之托,用体质人类学的方法,赴广州、曲江、南雄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罗香林的笔记可见,他当时阅读了不少相关的论著,制定了十分详细的研究计划,虽然其计划最后因种种客观条件而未竟成功,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罗香林陆续发表了多部中国民族史的著作,对客家研究着力尤多。在今天看来,罗氏的人种学理念和论述固有其时代的局限,但其身体力行地从事实地考察,锲而不舍地寻求其他社会科学的治学路径,可以说是代表了20世纪中国史学家对梁启超在世纪初提出的"新史学"研究的一种躬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香林 体质人类学 民族学 新史学 客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梅州举行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58,共1页
2006年是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罗香林(1906—1978年)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客家研究的奠基人,推进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11月11-12日广东省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举行了由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 2006年是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罗香林(1906—1978年)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客家研究的奠基人,推进客家研究的深入发展,11月11-12日广东省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举行了由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罗香林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的80多名中外学者,在其学术精神的感召下,对客家文化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研讨会 罗香林 纪念 梅州 客家研究 客家文化研究 市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家影集
17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黄发有(1969一),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批评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子江评论》杂志常务编委。2009—201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致力于跨学科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传媒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客... 黄发有(1969一),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批评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子江评论》杂志常务编委。2009—201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致力于跨学科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传媒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客家文化研究等学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博士生导师 影集 美国哈佛大学 当代文学研究 客家文化研究 2010年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