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客家擂茶探源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林更生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
文摘
1 中国客家群体独特
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末(13世纪末)又大批南下至江西、福建以及广东东部和北部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化,吸收了当地土著(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具有独特个性的汉族新民系——客家民系。
-
关键词
客家擂茶
少数民族
黄河流域
汉人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客家擂茶及其传说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林更生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
出处
《福建茶叶》
2008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擂茶”是客家人为了求生存,避免南方瘴病侵袭而产生的一种驱瘟疫防病毒的特殊饮茶文化。如今,海内外不少客家人仍保留这一习俗,而福建将乐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爱“食擂茶”,家家户户备有擂茶器具。客家“擂茶”窑址在将乐的发现,以实物证明了客家“擂茶”文化在将乐有着较浓厚的积淀。同时,也为研究“擂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关键词
客家擂茶
传说
饮茶文化
客家人
防病毒
器具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英德茶文化(一)——客家擂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凌彩金
-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广东茶业》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
文摘
客家者,客居他乡之人也。在广东居住的客家人大抵是东晋以降由于种种原因相继迁入江西、福建,再转入梅县、兴宁、惠阳、河源、揭西、韶关、清远、英德等地。
-
关键词
英德市
茶文化
客家擂茶
民族文化
工具
原料
制作工序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擂茶与客家擂茶考论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杨海中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7,共10页
-
文摘
擂茶是客家人在物质生态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项创造。擂茶原为中原的一种地方风味的小吃,有的地方称其为油茶,有的地方称其为鬥茶。客家人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利用从中原带来的工艺和南方的原料加工出了一种新的饮食——擂茶。擂茶的演变过程与我国茶叶的发展历史有关,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了茶叶就有了擂茶。制作擂茶的一种工具叫擂钵,但不是所有的钵都是擂钵。客家民系的形成在明代中叶,一些人认为较早,但最早也不会超过南宋。那种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把茶、擂茶产生的历史上推几千年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
关键词
擂茶
客家擂茶
钵
擂钵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谈谈客家擂茶与擂茶粥的源流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陈杖洲
-
机构
英德市茶友之家
-
出处
《广东茶业》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
文摘
擂茶与擂茶粥是中国最古老的茶俗,它起源于北方,流传于粤湘赣闽台等客家人居住区.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本文拟从多方面揭开这一谜团.
-
关键词
客家擂茶
源流
粥
居住区
客家人
茶俗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TS972.116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客家擂茶
- 6
-
-
作者
曾庆刚
-
出处
《广东茶叶》
1996年第2期45-45,共1页
-
文摘
夏季炎热,人们胃口大减,不知吃什么好。在这里,笔者向大家推存清鲜爽口的客家擂茶(饭)。之所以要在名称后加上“饭”字,因它实为一种饭食,不要误解为一种饮料而已。
-
关键词
客家擂茶
茶文化
制作方法
营养水平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东茶文化述略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方金福
陈栋
郑如钦
-
机构
广东省农业厅
-
出处
《广东茶叶》
2002年第1期26-29,22,共5页
-
-
关键词
广东
茶文化
茶楼
苦丁茶饮
潮州工夫荷
客家擂茶
粤北茶宴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福建廊桥茶文化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林更生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
出处
《福建茶叶》
2002年第3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福建
茶文化
廓桥大木桶茶
廓桥大瓷壶茶
廓桥客家擂茶
廓桥饮料冷茶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龙源坝镇
- 9
-
-
作者
伍国忠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江西农业》
2019年第7期41-41,共1页
-
文摘
龙源坝镇位于全南县北部,山水秀美,镇域森林覆盖率达82.5%,有“龙源坝,美如画”的美称;镇内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赣南客家擂茶、客家酿豆腐、香火龙、黄龙、牛灯戏等独具特色,客家围屋、狮子寨、三将军等旅游观光胜地等座落于此,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擂茶
坝
森林覆盖
文化底蕴
旅游观光
旅游产业
国家级
-
分类号
S812.6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