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现代征管模式下税收主客体信息沟通
1
作者 杜娟 陈晓华 《中国农机化》 2000年第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税收管理 科学规范型稽查 客体信息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信息的本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一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3,共4页
信息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及其表征,既是客观环境中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自组织系统中的反映,又是自组织系统产生的用以规定环境中对象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的东西。自组织系... 信息作为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及其表征,既是客观环境中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其在自组织系统中的反映,又是自组织系统产生的用以规定环境中对象事物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形式的东西。自组织系统的处理信息的控制程序把上述客体的被动的信息(输入)和主体的施动的信息(输出)连接起来。控制程序作为有组织的整体化的主体信息,通过归纳整理在处理个别的零散的信息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形成,并变动和发展。根据处理环境信息得出的控制信息能否实现预期的行为目的,自组织系统认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组织的生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客体信息 主体信息 控制程序 合目的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信息的本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一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6,共6页
信息的完整功能存在于客体感知信息和主体操作信息的相互转换与交流之中。客体感知信息是来自客体的、反映客观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状况的信息,主体操作信息是主体产生的、引导主体在客观环境中追求其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信息... 信息的完整功能存在于客体感知信息和主体操作信息的相互转换与交流之中。客体感知信息是来自客体的、反映客观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状况的信息,主体操作信息是主体产生的、引导主体在客观环境中追求其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信息。通过主体控制中枢的信息处理,前者转换为后者,通过主体感受器对主体的操作活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反映,后者转换为前者。两种信息相互依赖和促进,客体感知信息提供能动主体制定操作信息所依据的材料,并检验操作信息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主体操作信息通过其实施,检验感知信息反映客观环境状况的真实性,并开辟新的认识视域。总之,能动主体是通过观察其与客体世界的相互作用来认识世界的,这使两种信息的相互转换和交流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客体感知信息 主体操作信息 信息处理 知行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选择过程中的几个制约因素
4
作者 赵伯兴 《现代情报》 1989年第2期4-5,20,共3页
完成信息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该过程受制于注意、直觉和知识图景等构成思维活动的背景。因此,可以把注意、直觉和知识图景看作构成信息选择能力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 信息选择 知识图 选择目标 信息能力 选择过程 信息客体 直觉 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 选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息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晨延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消费也必然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之一。但传统的信息消费结构在我国信息消费领域仍居主导地位,信息消费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影响了整体消费需求;... 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消费也必然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之一。但传统的信息消费结构在我国信息消费领域仍居主导地位,信息消费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影响了整体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政策、法律、市场和产业等信息环境制约了信息消费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信息素质和信息消费意识的提高,法制的健全、市场体系的规范、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可以分别从信息消费主体和信息消费环境两方面改善我国信息消费有效需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消费 有效需求 信息消费主体 信息消费客体 信息消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模型的更新:事件框架依赖假设的进一步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雪汝 何先友 +3 位作者 赵婷婷 杨惠兰 林席明 张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1-911,共11页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从客体信息以及活动信息的角度出发,考察事件框架内外时间、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维度转换并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时间转换与终止的活动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从客体信息以及活动信息的角度出发,考察事件框架内外时间、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事件框架内,维度转换并不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时间转换与终止的活动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而空间转换与移除的客体信息相结合引起情境模型的快速更新;在事件框架外,维度转换是情境模型更新的充分条件,维度转换会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研究丰富了事件框架依赖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框架 情境模型 活动信息 客体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意象创造过程的自组织
7
作者 张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迹为:主客体信息的碰撞,产生了某个独特的艺术意象内核——直觉运动的聚合中心,经过腾挪变化,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作用激起涨落,促使艺术意象要素形成一串串系列,当直觉元同化对象的凝聚力与审美外射的扩散力之间达到相干耦合,这些要素系列就会高度有序化,形成巨涨落,新的意象群簇便由此诞生。艺术意象的自组织并不排斥主体的自主控制,自组织过程对于主体自我的超越,实质上也就是主体自主意愿中的自我实现。两者关系应是:自组织并不是可以脱离主体控制的过程,而自主控制又必须通过自组织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过程 艺术意象 创造过程 意象运动 开放系统 艺术创造 客体信息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主体性结构——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被引量:8
8
作者 齐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中进行复制、再现,形成对信息客体具有相关性或对应性的形象和概念,并进行记忆和储存的活动。反映既是主体接受信息客体的渠道,也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主动与客体发生信息联系的过程。主体内部的一切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须通过反映而获得。反映既是认识的本质,也是认识活动后继环节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认知过程 认知结构 信息客体 认知活动 思维方式 制约性 思维方法 主体性结构 主体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语感的接受机制
9
作者 苏克龙 杨仁山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9,共4页
试析语感的接受机制苏克龙,杨仁山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语感,即语言的感受能力,作为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与... 试析语感的接受机制苏克龙,杨仁山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语感,即语言的感受能力,作为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与言语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含对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主体 语感教学 信息客体 接受机制 接受活动 语言文字 接受过程 认识活动 认知结构 教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