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银行内审问责机制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 宋剑锋 徐芬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1,52,共7页
近年来的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内部审计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屡审屡犯的现象却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当前不完善的审计问责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后续执行中的问责落实困难可以说是其一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并完善人民银行内审问责制,推动内部审... 近年来的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内部审计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屡审屡犯的现象却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当前不完善的审计问责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后续执行中的问责落实困难可以说是其一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并完善人民银行内审问责制,推动内部审计发挥最大功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银行 审问责制 内涵 制约因素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解剖人的灵魂的功力,通过三组相对应的人物形象分析,考察了他们小说创作在刻绘人的灵魂方面特点的异同。作者认为,两位作家都善于反映人类的普遍心...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解剖人的灵魂的功力,通过三组相对应的人物形象分析,考察了他们小说创作在刻绘人的灵魂方面特点的异同。作者认为,两位作家都善于反映人类的普遍心理特点,都塑造了“精神胜利”的典型,而且工于刻画人物的特异心态,一身而兼任审问者和犯人两种角色,发掘善恶相间的复杂灵魂深处。鲁迅与陀氏不仅写出了灵魂的“深”(复杂性),而且表现了灵魂的“全”(丰富性),因之,他们是世界文坛上比肩而立的“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审问 比较研究 两重人格 社会地位 作家 小说创作 形象分析 表现形式 世界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问思辨行:一种本土特色的教学过程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道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4,110,共7页
"学问思辨行"思想的本义不仅是其词源学意义,更是其在《中庸》中的语境学意义: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审问即详尽地提问,慎思即谨慎地思考,明辨即充分地分析、判断与辨别,笃行即坚持不懈地将知识付诸行动。"学问思辨行"... "学问思辨行"思想的本义不仅是其词源学意义,更是其在《中庸》中的语境学意义: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审问即详尽地提问,慎思即谨慎地思考,明辨即充分地分析、判断与辨别,笃行即坚持不懈地将知识付诸行动。"学问思辨行"思想的发展则是后来者依据自身教学实践需要而寻求其意味的过程,阳明的解读便是典型做法。他认为:"博学"意味着主动学,意味着学习对象与方法的多样性;"审问"意味着主动问,意味着向外问和向内问的统一,意味着"提出真问题、形成真见解";"慎思"意味着通过融会贯通而使结论更完整;"明辨"意味着通过精细考察而使结论更精确;"笃行"意味着将知转化为行和以行验知、以行充知的统一。"学问思辨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显现出自身的本土性:中国创造与发展的,适应中国本土教学实践的,原创且以原创为根汲取外来思想营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本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讯情境的强制性特征及其对嫌疑人供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许永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审讯情境具有强制性特征。在审问情境下,审讯环境的强制性表现在控制犯罪嫌疑人活动的自由和与外界联系,面临警察权威所产生的服从压力以及审讯环境的不确定性;审讯手段的强制性表现为在审讯中存在着肉刑和变相肉刑;审讯人员采取的最大... 审讯情境具有强制性特征。在审问情境下,审讯环境的强制性表现在控制犯罪嫌疑人活动的自由和与外界联系,面临警察权威所产生的服从压力以及审讯环境的不确定性;审讯手段的强制性表现为在审讯中存在着肉刑和变相肉刑;审讯人员采取的最大化和最小化审问策略都会对嫌疑人构成强制。在审讯情境的强制性特征影响下,嫌疑人对供述的前因和后果可能会产生歪曲的认知,从而影响了嫌疑人的供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环境 审讯手段 审问策略 供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阶段再认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兼论王阳明与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道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2,共8页
阳明心学将传统的"学问思辨行"教学过程统整为引导学生学习做事的有机过程:第一阶段为"博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志立于求学,通过遍读圣贤书、事上磨练、反观内省等方式广泛搜集"所学之事"的信息;第... 阳明心学将传统的"学问思辨行"教学过程统整为引导学生学习做事的有机过程:第一阶段为"博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志立于求学,通过遍读圣贤书、事上磨练、反观内省等方式广泛搜集"所学之事"的信息;第二阶段为"审问",其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针对"所学之事",积极展开对圣贤书与对己的双重批判,从而形成真问题与己见;第三阶段为"慎思",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围绕"事",贯通各种学说,贯通学说与事物,贯通个别的事与普遍的理,从而使己见更完整;第四阶段为"明辨",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省察"、"体察"和"公共辩论"等方式对己见进行精细考察,从而使己见更精确;第五阶段为"笃行",其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笃行"来验证己见、深化己见和实现己见的社会价值。这种以事为本的教学阶段思想与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教学法既十分相近又与之差别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医生与患者之间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旭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鲁迅:在医生与患者之间高旭东鲁迅学过医,弃医从文后又成为诊断与疗治我们民族精神痼疾的医生,然而为人们所忽视的是,在成为伟大的医生之前,鲁迅首先也是一位患者。由于受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人学思潮的影响(叔本华、尼采等),鲁... 鲁迅:在医生与患者之间高旭东鲁迅学过医,弃医从文后又成为诊断与疗治我们民族精神痼疾的医生,然而为人们所忽视的是,在成为伟大的医生之前,鲁迅首先也是一位患者。由于受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人学思潮的影响(叔本华、尼采等),鲁迅的思维方式基本上也是轻逻辑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精神胜利法 精神痼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医生 鲁迅作品 陈独秀 鲁迅研究 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 弃医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讯逼供的原因探析
7
作者 赵幼鸣 《湖湘论坛》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刑讯逼供不仅侵犯人权而且易造成冤假错案,危害无穷。其原因多样,动机复杂。本文试图对刑讯逼供的原因进行解读。
关键词 刑讯逼供 立法价值取向 法律制度 审问式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澳大利亚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演进:法律传统的趋同?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元君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6期124-142,共19页
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和“参与人”的诉讼地位。通过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被害人权利的演进以及实证调研发现,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改善被害人权益方面有一定趋同。被害人融入刑事诉讼的程度并非仅由两国诉讼... 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和“参与人”的诉讼地位。通过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被害人权利的演进以及实证调研发现,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改善被害人权益方面有一定趋同。被害人融入刑事诉讼的程度并非仅由两国诉讼结构决定,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促进相关法律、政策改革的多元动力和实践中司法官员对公私利益的区分、对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态度及其权利保障意识。关注被害人权利和参与对抗制和审问制审判的限度,有助于从被害人角度构思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诉讼对抗性的增强势必影响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因此需思考被害人应如何适应变革中的刑事程序,改革应在保障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同时,不致损害被害人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利 诉讼模式 对抗制 审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拷问病态灵魂的现实主义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与罚》中人物心灵的刻画 被引量:3
9
作者 尹厚梅 《齐鲁学刊》 1987年第2期65-69,共5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七岁时曾说过:“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个一生,也不能说是浪费时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后来他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了这一誓言。因此,当他晚年总结自己创作历程时曾自豪地宣称:“人们称我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七岁时曾说过:“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如果为了识破它需要整个一生,也不能说是浪费时间;我要探索这个秘密……”后来他以毕生的创作实践了这一誓言。因此,当他晚年总结自己创作历程时曾自豪地宣称:“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这话道出了作家一生所从事的文学创作的宗旨,即探索人的秘密。鲁迅曾称他为“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说“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实主义者 病态灵魂 罪与罚 小市民阶层 双重人格 审问 资本主义 大学生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复习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兴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78,共3页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的软肋.古诗词复习教学应走出窠臼,通过科学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归类品读旨在加快能力迁移,辨析赏读重在促进思维发展,审问疑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并正确答题.
关键词 诗歌鉴赏 复习教学 归类 辨析 审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模式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0-63,共4页
审判模式问题是与我国刑事诉讼的任务、目的紧密相连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作了明确规定,把惩罚犯罪实现刑罚权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保障人权,作为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如何实现第二条所规定的任务、目的... 审判模式问题是与我国刑事诉讼的任务、目的紧密相连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作了明确规定,把惩罚犯罪实现刑罚权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保障人权,作为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如何实现第二条所规定的任务、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审判必须客观、公正,而它又与审判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仅以审判模式为主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审问式诉讼 辩论式诉讼 新刑事诉讼法 法官 被告人 证据开示 举证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历史与历史处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1,共7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利用西方包含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种种先进学说,作为思考问题的武器和尺度,对于统治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价值的重估。这种价值重估,也就是对于...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利用西方包含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种种先进学说,作为思考问题的武器和尺度,对于统治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价值的重估。这种价值重估,也就是对于旧制度旧文化鲜明的批判精神。由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陈独秀 康有为 反思历史 《新青年》 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 “五四”启蒙 晚清文学 文化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娴熟多变的灵魂摄像——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之比较
13
作者 李春林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6期60-68,共9页
鲁迅曾感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鲁迅自己亦当之无愧。两位伟大作家作为人的灵魂解剖大师,不仅表现在他们塑造了阿Q、高略德金等“精神胜利”的典型,善于反映人的心理特点;塑造了魏连殳、拉斯柯尔尼科夫等“切... 鲁迅曾感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鲁迅自己亦当之无愧。两位伟大作家作为人的灵魂解剖大师,不仅表现在他们塑造了阿Q、高略德金等“精神胜利”的典型,善于反映人的心理特点;塑造了魏连殳、拉斯柯尔尼科夫等“切腹复仇”的异类,工于刻绘人物的特殊心态;能够一身兼任审问者和犯人两种角色,穿掘涓生、《淑女》男主人公等善恶相间的复杂灵魂深处;而且表现在他们的娴熟多变,游刃有余的解剖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心理描写 鲁迅小说 灵魂 现实主义 心理活动 审问 作家 心理特点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贪侦查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云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2年第z1期79-80,共2页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两法修订实施以后,新的形势对反贪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反贪侦查工作涉及对犯罪主体身份审查,侦查取证区域扩大和难度增加,社会对司法公正及透明度的要求增强,这些都是反贪侦查工...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两法修订实施以后,新的形势对反贪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反贪侦查工作涉及对犯罪主体身份审查,侦查取证区域扩大和难度增加,社会对司法公正及透明度的要求增强,这些都是反贪侦查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贪侦查 审问式侦查模式 侦查观念 嫌疑人 反贪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二十一世纪的对话——在韩国汉城新罗饭店王朝厅发表的讲话
15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1,共6页
主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此次周海婴先生和我应韩中友好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到贵国来进行学术访问,感到非常荣幸。李宗灿理事长给我出了一个讲演题目:《鲁迅与二十一世纪的对话》,我随口就答应了下来。但一旦准备讲稿时,我才感到... 主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此次周海婴先生和我应韩中友好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到贵国来进行学术访问,感到非常荣幸。李宗灿理事长给我出了一个讲演题目:《鲁迅与二十一世纪的对话》,我随口就答应了下来。但一旦准备讲稿时,我才感到自己太莽撞。我不是未来学家,未来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韩国汉城 鲁迅研究 二十世纪 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 新罗 孙中山 土壤退化 民族文化 物质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五不”
16
作者 孙永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11期22-22,共1页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五不”●江苏孙永明一不要罗嗦。有些道理学生已经懂得,可有些班主任唯恐学生不知,重三倒四,没完没了,总想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殊不知重复罗嗦会使学生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一副漠...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五不”●江苏孙永明一不要罗嗦。有些道理学生已经懂得,可有些班主任唯恐学生不知,重三倒四,没完没了,总想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殊不知重复罗嗦会使学生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的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一副漠然置之的神态,甚至讨厌。二不要揭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健康心态 强化教育 审问 不良倾向 变相体罚 脑皮层 理学生 主观臆断 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