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讯气氛初探
1
作者 郭建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24-26,共3页
被告人在审讯中对犯罪事实的回忆、供述及其认罪态度的转变,需要有适宜的审讯气氛。审讯实践证明,适宜的审讯气氛能使被告人由抗拒转为坦白,由记忆模糊不清到回忆完整清晰,使被告人保持一种积极的交罪心态,以达到预审员的目的。反之,不... 被告人在审讯中对犯罪事实的回忆、供述及其认罪态度的转变,需要有适宜的审讯气氛。审讯实践证明,适宜的审讯气氛能使被告人由抗拒转为坦白,由记忆模糊不清到回忆完整清晰,使被告人保持一种积极的交罪心态,以达到预审员的目的。反之,不良的审讯气氛往往会压抑被告人的交罪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审讯方式 气氛 预审 犯罪事实 消极心理 实践证明 审讯策略 始终保持 抗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刑讯考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巩富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103,100,共4页
刑讯,亦称拷讯,是审讯时施行拷打、逼取被告人口供的一种审讯方式。在古代诉讼中,通常情况下,以犯人自白服罪为定罪的重要条件,为了索取犯人口供,刑讯也是审判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刑讯逼供乃是古代审判制度落后、野蛮的一个重要标志。本... 刑讯,亦称拷讯,是审讯时施行拷打、逼取被告人口供的一种审讯方式。在古代诉讼中,通常情况下,以犯人自白服罪为定罪的重要条件,为了索取犯人口供,刑讯也是审判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刑讯逼供乃是古代审判制度落后、野蛮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拟就中国古代的刑讯作一简略的考察。 刑讯始于何时,尚难考定。《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郑注:“掠,谓捶治人。”既然周朝仲春,不得“捶治人”,即不得刑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 拷讯 考略 唐律疏议 刑法志 中国古代 清律 刑律 犯人 审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