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 被引量:7
1
作者 雷俊生 马志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16,共5页
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它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任何实现良治的国家均有一套良好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许多国家的审计法规对审计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治理的功能需求与审计问责的供应不足是一对矛盾。为了缓... 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它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任何实现良治的国家均有一套良好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许多国家的审计法规对审计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治理的功能需求与审计问责的供应不足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甚至消除这对矛盾,不仅需要扩大问责范围、完善参与机制、拓展问责方式以拓宽审计问责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而且需要强化机制问责、完善绩效问责、构建风险问责以拓展审计问责的深度,同时还需要整合问责资源、创新问责方式、完善问责立法以加大审计问责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问责 国家审计 国家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审计问责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灵芝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就是用“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的一种机制。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但制度的推行需要从“问”、“责”、“制”三个方面来构建制度框架,并要处理好权与法、权与民、权与责的关... 政府审计问责制就是用“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的一种机制。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但制度的推行需要从“问”、“责”、“制”三个方面来构建制度框架,并要处理好权与法、权与民、权与责的关系,从制度上消除实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问责 资产流向 任意识 行政体制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问责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谷志军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根本目标,有效的问责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在国家治理中,审计是实现有效问责的必然要素,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审计问责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视角,...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根本目标,有效的问责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在国家治理中,审计是实现有效问责的必然要素,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审计问责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其次从现实上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中的审计问责缺失,最后构建起一个审计问责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实现审计与问责的有效结合是理论与现实的双重使命,在实现国家治理的一系列问题中,关键任务是建立起制度化的审计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问责 国家治理 机制 国家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问责:立法应当先行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均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1,共7页
审计问责是"后审计风暴"时期的一种制度期待。现行审计制度无法彻底解决审计问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问责立法将可能很好地清除审计问责的主要障碍。问责立法是可行的;问责法律作为一个体系,涉及到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 审计问责是"后审计风暴"时期的一种制度期待。现行审计制度无法彻底解决审计问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问责立法将可能很好地清除审计问责的主要障碍。问责立法是可行的;问责法律作为一个体系,涉及到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权力、问责管辖、问责程序和问责信息披露等一系列事项。问责法律的有效实施还必须依靠行政规章的完善和道义约束的强化,三者联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问责 立法 道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审计问责制度的设计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4
5
作者 侯晓靖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60-61,共2页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纠正问题。审计问责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具体解决由谁问责、向谁问责、以何标准问责、问责后的处理等问题来设计、构建我国的审计问责制度,并分析了审计问责制度的实...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纠正问题。审计问责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具体解决由谁问责、向谁问责、以何标准问责、问责后的处理等问题来设计、构建我国的审计问责制度,并分析了审计问责制度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问责 制度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理论的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路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宾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责价值意义,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审计问责的问题,并对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予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问责 政府公信力 反馈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冯西儒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4-46,共3页
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必要性,对内部审计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机理以及建立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推动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问责 委托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审计与审计问责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董传和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5-36,共2页
本文通过阐述和谐审计和审计问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和谐审计与审计问责这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构建和谐审计为推行审计问责制度创建了良好的环境,推行审计问责制是构建和谐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有着共同的价... 本文通过阐述和谐审计和审计问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和谐审计与审计问责这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构建和谐审计为推行审计问责制度创建了良好的环境,推行审计问责制是构建和谐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把握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发挥审计效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审计 审计问责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审计的理论内涵、问责边界与框架构建——基于负责任创新视角
9
作者 崔永梅 杨婷羽 +1 位作者 应文池 曹润泽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12页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风险,而人工智能审计(AI审计)作为一种新兴审计范式,能够推动AI负责任创新。遵循AI审计“是什么”“审什么”“怎么审”的逻辑思路,在明确AI审计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索AI审计的...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风险,而人工智能审计(AI审计)作为一种新兴审计范式,能够推动AI负责任创新。遵循AI审计“是什么”“审什么”“怎么审”的逻辑思路,在明确AI审计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索AI审计的问责边界,梳理审计主体、原则和实施路径,从而构建AI审计框架。研究发现,第一,AI审计意味着“审AI”,是对AI负责任创新的问责机制;第二,AI审计聚焦AI的可负责性和可审计性,明确AI创新链各环节的审计风险和问责边界,形成以AI模型为核心,向内拓展至数据、算法,向外拓展至产品和生态系统的审计范围;第三,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技术可靠、安全合规和伦理道德目标下,贯穿审计计划、实施到完成的全过程。通过结合AI负责任创新视角与审计问责机制,构建一个本土化、时代性的AI审计框架,推动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审计(AI审计) 人工智能(AI) 任创新 审计框架 审计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趋势演变、问题演化与问责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勋 陈曦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5,171,共7页
本文基于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分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趋势演变、问题演化与问责效果,研究发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形成了以独立与非独立公告合并反映的结果公告结构;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内容重点向资金绩效和项目... 本文基于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分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趋势演变、问题演化与问责效果,研究发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形成了以独立与非独立公告合并反映的结果公告结构;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内容重点向资金绩效和项目经济效益倾斜,但整改落实披露力度相对薄弱;审计方法从财务合规审计过渡到绩效审计为主,其余方法补充使用;审计发现问题集中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住房分配违规以及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审计问责效果不佳,挪用套取资金、违规享有住房等现象仍然“屡审屡犯”,反映审计整改力度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拓展审计覆盖区域、健全跟踪审计体系,加强绩效审计力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审计问责机制、强化审计治理功能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跟踪审计 审计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行政问责机制研究——我国异体问责机制创新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智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173,共9页
国外行政问责实践较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问责体系和机制,尤其是在议会问责机制、法律问责机制、绩效问责机制、伦理问责机制、审计问责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有效地制约了公权力,减少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腐败行为。梳理总结国外... 国外行政问责实践较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问责体系和机制,尤其是在议会问责机制、法律问责机制、绩效问责机制、伦理问责机制、审计问责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有效地制约了公权力,减少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腐败行为。梳理总结国外的议会、法律、绩效、伦理、审计等问责机制,挖掘国外行政问责体系中的问责主体、问责内容、问责机构、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较好的相关规定,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问责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行政机制 法律 绩效 伦理 审计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能发挥反腐败作用吗? 被引量:88
12
作者 陈丽红 张龙平 朱海燕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5,共8页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人员投入或被审计单位数增加1%,下一年各省贪污贿赂立案数分别下降1959%和422%,该结论说明国家审计投入越大,腐败治理越有效果。国家审计违规金额...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人员投入或被审计单位数增加1%,下一年各省贪污贿赂立案数分别下降1959%和422%,该结论说明国家审计投入越大,腐败治理越有效果。国家审计违规金额纠正率或审计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提高1%,则下一年各省贪污贿赂立案数分别下降244%和166%,该结论说明国家审计问责力度越强,腐败治理越有效果。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有助于增强国家审计投入和审计问责与腐败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发现为我国监管部门完善腐败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也为我国加大国家审计投入,增强国家审计问责力度,实现国家审计全覆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投入 审计问责 腐败治理 审计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审计移送处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勋 刘新琪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国家审计移送处理行为聚焦风险防控和公共权力运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选取审计署2010~2021年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基于国家审计移送原则和责任,审计移送形成了涵盖纪检监察、检察公安以及主管、... 国家审计移送处理行为聚焦风险防控和公共权力运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选取审计署2010~2021年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基于国家审计移送原则和责任,审计移送形成了涵盖纪检监察、检察公安以及主管、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国家审计移送对象以个人为主、法人为辅,移送事项主要涵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贪污受贿等,移送范围主要涉及绩效责任追究;国家审计移送问责形式以异体问责为主,问责力度逐年加大,处罚手段多以刑事处理处罚为主,案件线索办结时效性有待提高,但仍存在责任追究缺失、专项报告信息含量下降、审计事后问责机制有待健全、审计结果追究机制亟待加强等问责缺失问题。基于此,提出落实移送责任追究体系、强化审计移送问责领域、加大案件线索问责力度、完善移送流程保障制度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移送 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问责 内在逻辑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审计的困惑与出路——新任审计长的首份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龙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06-107,共2页
本文以解读审计署新任审计长的首份审计工作报告为契机,在充分肯定我国政府审计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为什么国务院不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和广大纳税人(人民)为什么难以及时获知政府审计的真实、全面的结果,政府审计如何履行... 本文以解读审计署新任审计长的首份审计工作报告为契机,在充分肯定我国政府审计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为什么国务院不直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和广大纳税人(人民)为什么难以及时获知政府审计的真实、全面的结果,政府审计如何履行自身的受托责任,如何真正解决屡审屡犯的难题,我国政府审计的权限是否足够,审计问责机制应当怎样建立,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时机是否成熟等七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引起人们对我国政府审计今后向何处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受托 审计问责 审计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腐败——基于政府审计调节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瑾 谢丽娜 林斌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诱发腐败以及政府审计对管理层权力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揭示政府审计参与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国企高管腐败越严... 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诱发腐败以及政府审计对管理层权力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揭示政府审计参与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国企高管腐败越严重;政府审计能够显著抑制由管理层权力诱发的腐败,即政府审计对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政府审计作用于腐败治理的渠道机制,对国有企业腐败治理和进一步发挥政府审计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高管腐败 国家治理 审计全覆盖 审计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透明能有效遏制腐败吗?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杜亚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1,159,共11页
尽管已有大多数研究认为财政透明对遏制腐败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但鲜有研究关注这种作用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下存在的差异。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首先分析了财政透明遏制腐败的机制,进而详细阐释了影响财政透明发挥反腐功效的影响因素,... 尽管已有大多数研究认为财政透明对遏制腐败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但鲜有研究关注这种作用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下存在的差异。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首先分析了财政透明遏制腐败的机制,进而详细阐释了影响财政透明发挥反腐功效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200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财政透明确实有助于减少腐败,并且在互联网普及率越高、社会团体数量越多、审计问责力度越大时,财政透明对腐败的遏制作用越强。只有当公众能真正获取和理解政府信息,并能通过一定渠道对政府部门形成强有力的问责压力时,财政透明才能对腐败滥权行为产生有效遏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透明 腐败 委托代理理论 审计问责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法治方式——社会多元化与权威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34
17
作者 季卫东 《交大法学》 2013年第4期5-23,共19页
目次一、问题状况与顶层设计的思路二、从经济形势看法制改革的若干切入点三、作为法治方式的另类"三审制"(一)自下而上的"预算议会"化(二)行政问责与"大审计"模式(三)通过司法审查激活宪法和各项制度四... 目次一、问题状况与顶层设计的思路二、从经济形势看法制改革的若干切入点三、作为法治方式的另类"三审制"(一)自下而上的"预算议会"化(二)行政问责与"大审计"模式(三)通过司法审查激活宪法和各项制度四、落实法治方式的主要驱动力(一)以人民代表大会为舞台的地方法治竞争(二)个人依法维权的诉讼(三)律师"技术死磕派"的辩护活动(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权威 法治民主 预算议会 预算审议 审计 司法审查 地方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体制改革的前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注:讲演稿)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显著的社会多元化格局为背景,考察了中国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着陆,有必要确立法治共识,将司法改革作为秩序重构的突破口。讲演者认为,体制转型的顶层设计可以遵循先构建... 本文(注:讲演稿)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显著的社会多元化格局为背景,考察了中国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着陆,有必要确立法治共识,将司法改革作为秩序重构的突破口。讲演者认为,体制转型的顶层设计可以遵循先构建法治国家,后改造权力结构的两步走思路,通过法治迈向民主,并提出了关于落实法治的"三审制"设计方案。即以"司法审查"的顶层设计实现司法公正,以"预算审议"和"问责审计"的基层开展实现财税民主,通过高层与基层两股力量的合力最终形成法治与民主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独立司法 预算审议 审计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