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傅其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审美领域
规范性基础
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领域——自由而和谐的绝对境界
2
作者
王德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4-60,67,共8页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代。那时,自由既是精神世界的主导倾向,也是人们内心生活的迫切要求。适应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需要,黑格尔把高扬人的尊严、确认人的自由置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地位。他...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代。那时,自由既是精神世界的主导倾向,也是人们内心生活的迫切要求。适应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需要,黑格尔把高扬人的尊严、确认人的自由置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地位。他不仅从本体论上证明自由乃是绝对精神的本性,美本身便是自由,而且把审美关系理解为主客体和解的状况,把所谓和悦静穆的自由境界看作是美感不同于人类其他一切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征,认为“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观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这中间的谬说当然是一目了然。但也毕竟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审美领域
自由境界
美学
绝对理念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资产阶级
美的对象
1959年
外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丛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实施策略,即引导学生认识美育,构筑和谐审美观念;创设多元审美情境,营造不同审美氛围;纳入测评考试体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从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实践。实践证明,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能够加强学生敏锐的审美领悟,健全其高尚的审美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审美
教育
审美领域
课程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3-86,共4页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艺术通过塑造一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审美
反映
审美
特性
卢卡契
客观现实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审美
反映论
审美领域
主体性
人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中的行旅活动与山水审美
5
作者
李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人类在前审美期(审美准备期)不同阶段的种种活动,都根植于农牧耕猎生产,体现着人类征服和利用大自然,向真善美迈进的不同深度,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确认的不同方式或手段。其中“行旅”作为单个主体本质力量确认的一种手段或方式...
人类在前审美期(审美准备期)不同阶段的种种活动,都根植于农牧耕猎生产,体现着人类征服和利用大自然,向真善美迈进的不同深度,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确认的不同方式或手段。其中“行旅”作为单个主体本质力量确认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在山水自然物人化——心灵化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上非常频繁的各种行旅活动,民族的山水审美意识不会健全地发展起来。本文拟就《诗经》中有关行旅对山水自然物的心灵化这一文化现象,做一探讨,以见行旅在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及其文学表现形式(山水诗文)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山水自然物
山水
审美
心灵化
主体本质力量
存在形式
思想情感
山水文学
感性显现
审美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看电影——谈谈影视鉴赏中的审美发现
6
作者
左孝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7-17,16,共2页
发现与审美《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褒者以为:《红高粱》『开拓了新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新的审美领域,张扬了值得钦佩的、羡慕的、歌颂的敢爱...
发现与审美《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褒者以为:《红高粱》『开拓了新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新的审美领域,张扬了值得钦佩的、羡慕的、歌颂的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生命自由解放的精神』。贬者认为,『影片投外国人所好,着力表现了中国的落后、愚昧、原始和野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鉴赏
《红高粱》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审美领域
美学价值
言别
审美
眼光
三拳两脚
妙语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文学性”——吴晓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6
7
作者
吴晓东
罗雅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一重新思考审美主义罗雅琳:吴老师,在您即将出版的著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即出)中,第一章修改自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这也是您在2003年获得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
一重新思考审美主义罗雅琳:吴老师,在您即将出版的著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即出)中,第一章修改自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这也是您在2003年获得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一等奖的论文。您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审美领域具有难以被一元化的现代性理念所整合的异质性、复杂性乃至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主义
青年文学
吴晓东
商务印书馆
审美领域
现代主体
审美
形式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世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寓意于物
苏武
儒道佛思想
苏轼
意物
随缘自适
天地
审美领域
庄子
审美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共阐释论的合法性辨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傅其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在人类个体生存体悟与历史文化语境中,理解的丰富性和歧义性交相萌生,因而如何建构具有可公度的公共阐释一直纠缠着众多理论家。本人从中西文学理论视野探讨张江教授提出的公共阐释论,通过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梳理,辨析公共阐释...
在人类个体生存体悟与历史文化语境中,理解的丰富性和歧义性交相萌生,因而如何建构具有可公度的公共阐释一直纠缠着众多理论家。本人从中西文学理论视野探讨张江教授提出的公共阐释论,通过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梳理,辨析公共阐释论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概念
审美领域
公度性
文学阐释
当代西方文论
差异性
确定性
学理基础
人类理性
理论话语
公共性
意识形态性
哈贝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岩画色彩小议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连生
《艺苑(美术版)》
1991年第3期41-42,共2页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南系以四川,广西左江流域、云南等地为主,分布虽零散、却有着较为统一的整体风貌。岩画在它万余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这...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南系以四川,广西左江流域、云南等地为主,分布虽零散、却有着较为统一的整体风貌。岩画在它万余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这个独特的审美领域中,岩画的色彩特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特征
整体风貌
审美领域
艺术风貌
磨刻
将军崖
祭祀仪式
难以言喻
文化遗址
丛林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傅其林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布达佩斯学派重构美学思想研究"(07cww001)
四川大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2008-2012)成果
文摘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审美领域
规范性基础
文艺学
Keywords
Habermas
Aesthetic Sphere
Normative Foundation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领域——自由而和谐的绝对境界
2
作者
王德和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4-60,67,共8页
文摘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时代。那时,自由既是精神世界的主导倾向,也是人们内心生活的迫切要求。适应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需要,黑格尔把高扬人的尊严、确认人的自由置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核心地位。他不仅从本体论上证明自由乃是绝对精神的本性,美本身便是自由,而且把审美关系理解为主客体和解的状况,把所谓和悦静穆的自由境界看作是美感不同于人类其他一切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征,认为“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观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这中间的谬说当然是一目了然。但也毕竟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
关键词
黑格尔
审美领域
自由境界
美学
绝对理念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资产阶级
美的对象
1959年
外在世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丛何
机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以劳育美、以美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SJGZY2020160)。
文摘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实施策略,即引导学生认识美育,构筑和谐审美观念;创设多元审美情境,营造不同审美氛围;纳入测评考试体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从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实践。实践证明,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能够加强学生敏锐的审美领悟,健全其高尚的审美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审美
教育
审美领域
课程美育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field
Curriculum aesthetic education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伟
机构
复旦大学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3-86,共4页
文摘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张伟(复旦大学)卢卡契在晚年巨著《审美特性》中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运用于人的审美领域,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拟人化思想,用以说明艺术把握现实的审美特性。卢卡契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艺术通过塑造一个"世界...
关键词
拟人化
审美
反映
审美
特性
卢卡契
客观现实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审美
反映论
审美领域
主体性
人的世界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中的行旅活动与山水审美
5
作者
李蹊
机构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文摘
人类在前审美期(审美准备期)不同阶段的种种活动,都根植于农牧耕猎生产,体现着人类征服和利用大自然,向真善美迈进的不同深度,也体现着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确认的不同方式或手段。其中“行旅”作为单个主体本质力量确认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在山水自然物人化——心灵化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上非常频繁的各种行旅活动,民族的山水审美意识不会健全地发展起来。本文拟就《诗经》中有关行旅对山水自然物的心灵化这一文化现象,做一探讨,以见行旅在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及其文学表现形式(山水诗文)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诗经》
山水自然物
山水
审美
心灵化
主体本质力量
存在形式
思想情感
山水文学
感性显现
审美领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看电影——谈谈影视鉴赏中的审美发现
6
作者
左孝本
机构
成都军区某部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7-17,16,共2页
文摘
发现与审美《红高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之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褒者以为:《红高粱》『开拓了新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新的审美领域,张扬了值得钦佩的、羡慕的、歌颂的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生命自由解放的精神』。贬者认为,『影片投外国人所好,着力表现了中国的落后、愚昧、原始和野蛮』,
关键词
影视鉴赏
《红高粱》
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审美领域
美学价值
言别
审美
眼光
三拳两脚
妙语惊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文学性”——吴晓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6
7
作者
吴晓东
罗雅琳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文摘
一重新思考审美主义罗雅琳:吴老师,在您即将出版的著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商务印书馆,即出)中,第一章修改自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这也是您在2003年获得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一等奖的论文。您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审美领域具有难以被一元化的现代性理念所整合的异质性、复杂性乃至颠覆性。
关键词
审美
主义
青年文学
吴晓东
商务印书馆
审美领域
现代主体
审美
形式
开放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世德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寓意于物
苏武
儒道佛思想
苏轼
意物
随缘自适
天地
审美领域
庄子
审美
态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共阐释论的合法性辨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傅其林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文摘
在人类个体生存体悟与历史文化语境中,理解的丰富性和歧义性交相萌生,因而如何建构具有可公度的公共阐释一直纠缠着众多理论家。本人从中西文学理论视野探讨张江教授提出的公共阐释论,通过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梳理,辨析公共阐释论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关键词
理性概念
审美领域
公度性
文学阐释
当代西方文论
差异性
确定性
学理基础
人类理性
理论话语
公共性
意识形态性
哈贝马斯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岩画色彩小议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连生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91年第3期41-42,共2页
文摘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南系以四川,广西左江流域、云南等地为主,分布虽零散、却有着较为统一的整体风貌。岩画在它万余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这个独特的审美领域中,岩画的色彩特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色彩特征
整体风貌
审美领域
艺术风貌
磨刻
将军崖
祭祀仪式
难以言喻
文化遗址
丛林中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
傅其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审美领域——自由而和谐的绝对境界
王德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研究与实践
丛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审美反映的拟人化问题
张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经》中的行旅活动与山水审美
李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怎样看电影——谈谈影视鉴赏中的审美发现
左孝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文学性”——吴晓东教授访谈录
吴晓东
罗雅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王世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公共阐释论的合法性辨析
傅其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岩画色彩小议
张连生
《艺苑(美术版)》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