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静”审美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2,100,共4页
虚静具有两个特定的心理层面:一是虚静之心的形成,要求忘物、忘我,它指称一种倍受推崇的审美心态;一是虚静之心的外射,表现为专注性、内视性、消融性,它意指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将这种审美心态、审美境... 虚静具有两个特定的心理层面:一是虚静之心的形成,要求忘物、忘我,它指称一种倍受推崇的审美心态;一是虚静之心的外射,表现为专注性、内视性、消融性,它意指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将这种审美心态、审美境界扩大到整个现实人生,虚静成为中国古人安身立命的一种生存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审美遗忘 审美心态 审美境界 生存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静说关于民族审美心理的认识与描述
2
作者 周甲辰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36-38,共3页
虚静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要求审美主体通过审美遗忘、集中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想象、进入审美体验、以获得审美感悟与审美享受。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审美鉴赏理论的基本构架与主要特色。
关键词 虚静 审美遗忘 审美注意 审美想象 审美体验 审美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