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阴丹士林布看民国女装的衣料技术与审美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洁 牛建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63,共8页
近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民国女装的审美转型与衣料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查阅现存的民国纺织行业出版的三份权威报刊《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纺织时报》《纺织周刊》,用统计法对女装衣料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得知化学染料和人造纤... 近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民国女装的审美转型与衣料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查阅现存的民国纺织行业出版的三份权威报刊《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纺织时报》《纺织周刊》,用统计法对女装衣料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得知化学染料和人造纤维已被广泛使用。当时受到广大普通女性认可的国货衣料阴丹士林布反映了两种技术的市场应用情况;通过整理分析这一时期的阴丹士林布衣广告,分别从人造纤维对女装材质的影响,化学染料对女装染色印花的影响,说明衣料技术对民国女装审美转型的助推作用,以及女性审美标准重建对女装风格转型所产生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丹士林布 民国女装 衣料技术 审美转型 化学染料 人造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90年代文学的审美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发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8,160,共8页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上世纪90年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在价值倾向和审美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在价值定位上,90年代文学从精英审美向市场审美转变,市场审美具有消费性与竞争性、平民化和包容性、实用性和流动...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上世纪90年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在价值倾向和审美选择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在价值定位上,90年代文学从精英审美向市场审美转变,市场审美具有消费性与竞争性、平民化和包容性、实用性和流动性特征;在叙事形态上,90年代文学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转变,文学与时代、社会、媒介的多元互动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潮流;在历史题材创作领域,90年代文学从呈现“大历史”向描述“人的历史”转变,文学创作重点关注的是民间的历史、地方性的历史和小人物的历史,作家讲述的往往是故乡的历史和故乡人的历史。90年代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促进人类进步的文明复兴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审美转型 市场审美 日常叙事 人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工业题材银幕建构中的“去工业化”审美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坚 严远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4,共4页
21世纪以来,许多电影关注并记录了国企工厂与工人的历史遭际,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浮沉。这些电影在“后工业时代”呈现的工厂景象和工人形象,普遍都有“年代剧”的因素,电影中工人形象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淡化,叙事和影像审美呈现出“去... 21世纪以来,许多电影关注并记录了国企工厂与工人的历史遭际,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浮沉。这些电影在“后工业时代”呈现的工厂景象和工人形象,普遍都有“年代剧”的因素,电影中工人形象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淡化,叙事和影像审美呈现出“去工业化”的调性。生产性、工业化的现代性想象,被消费主义、中产阶层趣味所取代。电影中的工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 工人形象 审美转型 中产阶层 年代剧 英雄主义 消费主义 后工业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纪录片创作的三次审美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温细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审美转型 政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审美转型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希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85-92,共8页
科普类电视节目作为较早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幕的节目类型之一,担当着电视作为大众媒介进行科学普及的使命,也在电视媒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形式与内容的嬗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兴起,消费社会业已形成,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下,科普类电视... 科普类电视节目作为较早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幕的节目类型之一,担当着电视作为大众媒介进行科学普及的使命,也在电视媒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形式与内容的嬗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兴起,消费社会业已形成,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当下,科普类电视节目发生着多方面的审美转型。既有传受关系层面的“传者主体思维”的大众化审美转向,也有节目本体的多维度审美转向,包括节目形式的景观化转型、节目模式的“真人秀”转型、节目风格的对抗性转型等,以及节目受众的多重审美转变。对当代科普类电视节目审美转型的探索既是业界创作生产所必须面对的命题,也是学界研判以科普类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审美追求与发展走向所必须回应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节目 审美转型 科学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的修辞”与“世俗的语法”——《无名之辈》的艺术策略兼谈中国当代电影的审美转型
7
作者 谭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2,共4页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多重叠加容易形成主体理想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悖论与冲突。论文以电影《无名之辈》为研究对象,从大众理想与草根化的入世体验,小众理想与佛系青年的负性幻觉,俗众理想与...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多重叠加容易形成主体理想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悖论与冲突。论文以电影《无名之辈》为研究对象,从大众理想与草根化的入世体验,小众理想与佛系青年的负性幻觉,俗众理想与生活化的节庆表演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旨在解析《无名之辈》流行的生成机制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探讨其与中国当代电影审美转型有何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无名之辈》 理想 世俗 审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化语境与审美的现代转型——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
8
作者 王庆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3,共7页
西方现代性的展开以现代化为主旋律,而现代化以工业化为载体,工业化以技术为先导。技术化造就了现代派文学的生发语境。技术化使人的生存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方式、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而在审美领域也发生了现代转... 西方现代性的展开以现代化为主旋律,而现代化以工业化为载体,工业化以技术为先导。技术化造就了现代派文学的生发语境。技术化使人的生存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方式、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而在审美领域也发生了现代转型。现代派文学聚焦城市生活,揭示现代人的孤苦,追求艺术表现形态的不断创新,抨击技术对人的压制和肢解。这些都标志着审美领域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语境 现代性 现代派文学 审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英美诗歌的“空间转向”与审美现代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鸥翔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2,共9页
20世纪初,英语诗歌从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模式过渡到现代主义,发生“根本性转移”,也就是英美诗歌的现代审美转型。本文拟从空间视域考察这一“转移”的根本原因及其本质特征。具体而言,本文的分析围绕三个层面展开:英美诗歌的生成空间... 20世纪初,英语诗歌从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模式过渡到现代主义,发生“根本性转移”,也就是英美诗歌的现代审美转型。本文拟从空间视域考察这一“转移”的根本原因及其本质特征。具体而言,本文的分析围绕三个层面展开:英美诗歌的生成空间发生了转向,即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英美诗歌的描写对象和主题由自然空间转向了城市空间;诗歌创作技巧出现“空间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诗歌 空间转向 审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刘学兰 朱艳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4-86,共3页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学兰朱艳卿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12月28日举行了“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来自华南师大、中山大学、广州美院、《学术研究...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学兰朱艳卿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12月28日举行了“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来自华南师大、中山大学、广州美院、《学术研究》杂志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文化转型 文艺心理学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 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武术审美文化转型、成因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文友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共9页
解构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成因,对当代武术发展乃至武术文化生态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审美文化的转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发现武术在农耕文明形成的传统审美文化,在近现代中国... 解构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成因,对当代武术发展乃至武术文化生态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审美文化的转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发现武术在农耕文明形成的传统审美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发生了“审美趣味变迁、审美价值重构、审美方式转换”的明显转型变化。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型的成因缘于当代“文化、思想、政治、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历史嬗变与时代表征。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为,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当代武术发展不可执拗于传统观念,要善于创新与转化,构建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即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武术美的内质展示出来,并利用视觉文化的优势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技击思想传播出去,以建构良好的武术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审美文化转型 视觉文化 审美趣味 审美价值 审美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出大英博物馆》: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升维与审美转向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方 朱婕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5,共5页
2023年8月30日,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制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发布,该剧以“文物回家”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方式与短小精悍的移动化传播模式,一经上线即引发现象级观剧热潮。《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 2023年8月30日,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制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发布,该剧以“文物回家”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方式与短小精悍的移动化传播模式,一经上线即引发现象级观剧热潮。《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视听领域的创作与传播实践,也是移动视听时代用户自制视频创作升维的具体表征,其中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视听文化的审美转型与景观重塑。本文以《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生产传播现象为起点,探寻移动时代网络微短剧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英博物馆 传播现象 网络视听 中国式现代化 视听文化 审美转型 拟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俳谐词的审美形态及其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关键词 审美形态 词创作 俳谐词 审美转型 滑稽无赖 《碧鸡漫志》 语言技巧 词人 审美属性 精神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城市山水风景公园化:认知、营建与事功 被引量:6
14
作者 毛华松 王雪纯 吴映华夏 《风景园林》 2021年第6期25-31,共7页
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近代公园被视作“文明装置”,成为中国各地都市计划的重要部分。作为古代城市形胜和游憩之地的山水风景,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方式融入公园化实践,并承担何种作用,是厘清中国山水风景审美近代转型的关键线索。基于近... 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近代公园被视作“文明装置”,成为中国各地都市计划的重要部分。作为古代城市形胜和游憩之地的山水风景,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方式融入公园化实践,并承担何种作用,是厘清中国山水风景审美近代转型的关键线索。基于近代城市转型和市政计划概况,重点围绕武汉、广州和南京3个城市,探讨了20世纪20年代城市管治边界外扩下的山水风景资源的融合发展及其相应的风景认知和营建,指出了近代山水风景公园化在公共空间供给、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和新规划思想实践3个方面的历史贡献。对理解古代城乡一体化到近代城乡二元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山水在审美、功能、营建关联上的转型,反思当前国土空间视野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公园城市建设,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山水风景 近代城市 田园城市 近代公园 审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电影美学的三次蜕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70-71,共2页
张艺谋的电影美学,经历了三次蜕变。先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本能欲望化的表达,反思了历史叙述方式的可能性;后来当色彩已成为一种表达工具,变成故事、结构、诠释的工具的时候,张艺谋将色彩隐喻和文化想象天才地融合在一起;近期他又关注的... 张艺谋的电影美学,经历了三次蜕变。先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本能欲望化的表达,反思了历史叙述方式的可能性;后来当色彩已成为一种表达工具,变成故事、结构、诠释的工具的时候,张艺谋将色彩隐喻和文化想象天才地融合在一起;近期他又关注的是世界的非理性行为和漂泊无根的荒诞感。张艺谋电影美学的转型与蜕变,铭刻着中国当代文学从思想启蒙到形式至上再到游戏拼接的历史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色彩隐喻 话语游戏 审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