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熙宁变法中的道学之争及审美转向 |
李昌舒
曹务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论伽达默尔的体验概念与审美转向 |
王姗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3
|
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由《失恋33天》看中国电影的审美转向 |
孙燕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4
|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审美转向中的一个特例——哈罗德·布鲁姆新审美批评探析 |
赖大仁
屈冬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审美自觉与魏晋南北朝图—文会通的嬗变——兼论文学图像化审美转向的发生 |
王怀平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1/2的魔法》:乌托邦与审美转向 |
张静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7
|
新世纪文学期刊的视觉建构与审美转向 |
刘莹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1
|
|
8
|
文学生产的媒介环境与审美转向——以口语、文字和印刷术为考察线索 |
王婉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3
|
|
9
|
从传统电影到后现代文本的审美转向研究 |
卢艳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0
|
从玄幻想象到现实观照:网络文学的审美转向 |
禹建湘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1
|
《妖猫传》与陈凯歌电影的审美转向 |
王明妍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2
|
上古歌舞艺术对仪式戏剧形态的塑造——兼论民间艺术的审美转向 |
杨立
苟波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19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的社会介入与审美转向 |
黄敏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4
|
当代广告审美教育的转向 |
屈雅利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论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 |
吴玉红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6
|
和平年代的英雄梦——论朱苏进兼及军旅文学的转向 |
黄发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弹幕视频”的去传统美学及其现实逻辑 |
陈响园
陈妤菁
王晓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8
|
美学的对象与美学的重建 |
赵奎英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9
|
文学史的政治化书写——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反思 |
王瑜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表现形式研究 |
甘森忠
潘天旖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3 |
1
|
|